
古河道上的家乡
文/刘鸿鸣(原创)
小时候,我就喜欢打鱼;在众多的打鱼家什中,尤其爱甩旋网。那种甩动要憋上一口气,侧过身,靠腰劲儿和臂力把拎在两手中的圆锥形状的网甩扣到指定的位置。当然,网纲要套在手腕上。当然,落网要圆,要准。可我那时还做不到这些,有时就甩成个“马槽子”形,偶尔也能捕到几条小鱼。长大后,看着吉林省前郭县地图上一角密密麻麻交织的引泄渠系,就好像我当年甩出的“马槽子”,罩在了北流松花江左侧的中北部,罩住了我关注的达里巴屯。那片网状的引泄渠系,就是前郭灌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看了点儿前郭县水田开发史料,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今天的前郭灌区,就在松花江的一处古河道上。这条古河道东起吉拉吐乡的七家子屯,向西北经过白依拉嘎乡、达里巴乡到长山镇,呈弧形,宽阔而低平。河道长达58公里,宽4到6公里。难怪这条古河道会成为一片灌区,这是人们顺势而为的结果,也是天赐。可我小时候,还不知道达里巴屯在什么前郭灌区,长大后,也从没听说过前郭灌区就在松花江的古河道上。达里巴屯西侧不到一公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型引水干渠。渠底宽,少说也有二十米;两侧的大坝高度,少说也有二米,上面还可以走马车。我们屯的人管这条引水干渠叫西大河。沿着西大河的大坝往南走上两公里,有个大闸门,我们就叫水闸。可是我小时候河里没水,水闸在河道上干“闲”着,至于这河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一概不知。虽说如此,我儿时还是喜欢到西大河的大坝上走走看看,觉得有河为伴是一种福份,特别是河上的水闸,那时可是达里巴屯周边唯一的水泥建筑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才知道,家乡的西大河,是前郭灌区的第二总引水干渠。这条总干渠全长35·31公里,上游宽80米,末端宽15米,起点在吉拉吐乡锡伯屯村东2·5公里处的松花江畔,终点至达里巴乡的吉郭屯,是1944年动工修建的。在总引干渠两侧还建有11条引干渠,分布在吉拉吐乡、前郭镇和达里巴乡。后来才知道,家乡的水闸叫四家子节制闸,建于1945年,在二总干上起到调整上、下游水位作用。在二总干渠上,还建有2座相同的节制闸及一座更重要的“起宏图”渡槽,当然最为重要的当属起点的前郭灌区第二抽水站(锡伯屯抽水站)了。有二就有一。前郭灌区的第一总引水干渠,起点在吉拉吐乡七家子屯东南3公里处的哈达山下,终点在查干湖镇的门德村,上游宽95米,下游宽15米,全长48·76公里,建于1944年。这条总干渠上建有讷日吐节制闸和红光渡槽,两侧建有4条引干渠,分布在吉拉吐乡、白依拉嘎乡、达里巴乡、套浩太乡和查干湖镇。
(图片拍摄 : 老丫)
起点建有前郭灌区的第一抽水站(哈达山抽水站)。1976年的秋天,前郭县出动八万多人,在第一总引水干渠和第二总引水干渠之间的总泻干及三泻干和四泻干的基础上,又开始修建了一条“前乾引松团结渠”,也称“引松工程”。这条几乎与一总干渠和二总干渠平行延伸的自流引水渠全长53·85公里,起点在吉拉吐乡锡伯屯东南0·5公里的松花江畔,(建有“引松首闸”),终点在查干湖镇西索恩图屯(建有“引松尾闸”)。该引水渠深2米,宽50米,除了为查干湖供水,还起到了前郭灌区及前郭县中西部涝区的排涝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秋天的一个午后,我来到了松花江畔,站在锡伯屯抽水站、哈达山抽水站和“引松首闸”的近旁,感觉像是站到了拿着长矛大刀的三位勇士中间。虽然他们光荣“退休”了,代之以新的“哈达山水利枢杻工程”自流渠又将松花江水分入了一总干渠、二总干渠和“引松工程”,但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三处水利工程,是他们复活了松花江的古河道,让松花江水又流过这片土地,还有一部分流入了查干湖。很想知道,如今的松花江水是如何流过这条古河道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是一个秋日,我沿着松花江的防洪大堤往北走,在毛都站镇的疙瘩窝堡屯附近,见到了“五泄干防洪闸”。正是通过五泄干渠及上游相连的二泄干渠,前郭灌区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泄水,才通过一总引干的红光渡槽和二总引干的“启宏图”渡槽从这里顺利排出,还有少量的泄水,又从一泄干渠和粮窝泄支排出。我又继续向北,在平凤乡王家围子屯附近,看到了“七门吐排涝站”。正是前郭灌区最北端的“七门吐工程”(泄水干渠),从查干湖镇门德屯附近的“引松工程”东侧向东北兜底,将前郭灌区北部的泄水从这里排出。这两处泄水排放渠道,代表了松花江古河道的流向。在七门吐工程与松花江的交汇处,我见到了两位当地的老人,言谈中他们说起这一带的江面叫“泔水缸”。我问是指这里的水埋汰吗?他们说不是,是指这里的水肥草美。在这里,我还看到了附近的“大榆树电灌站”,也看到了附近成片的稻田。
听说北部还建有塔虎城电灌站和二马泡排涝站,和这里同属于一个新的灌区。从江边走向大榆屯,在屯子旁边的坝下意外地见到了一座石碑,原来这一带还是“大榆树遗址”。可见辽金时期,古河道的出口一带就有人类生产和生活。能够在这条古河道上做文章,是大手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郭灌区就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写在松花江古河道上的巨著,需要更多的人来慢慢地品读。能够想到在这片古河道上开渠平地、提水种稻,是顺势而为,是依据自然规律的大胆创新。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遗憾的是,多年来我都没能认识这条古河道,就是缺少一双这样的眼睛,才导致“只缘身在此山中”,却还“不识庐山真面目”。幸运的是,我出生在达里巴屯;达里巴屯被罩在了前郭灌区渠系的大网里;这张大网又罩在了松花江的古河道上。
此刻,看着前郭县的地图,沿着松花江古河道的流向,我仿佛看到了又一张大网从哈达山上甩出,掠过了达里巴屯的上空后,正圆圆地下落在了查干湖上。
【作者简介】刘鸿鸣,男,汉族,1960年出生于吉林省前郭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作家》《中国作家》《人民文学》《诗刊》《吉林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十种报刊发表过诗歌、散文。作品曾获吉林文学奖、孙犁散文奖和查干湖文学。
【老丫文苑 :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华夏诗词文学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金牌主播朗诵热线:
传奇: 13436847700
智昊:13756148336
阿桂:13943822385
(备注: 作者可以选择您自己喜欢的主播老师为您朗诵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