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涂雪夫者,涂国模也。四川省中江县人。曾供职于中央警卫团,中江县委组织部,德阳市纪委、文联。川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四川省作协会员。
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散见于《高中生》、《南方航空》、《作家村》、《公仆与信访》、《大理文化》、《德阳文艺家》、《九寨沟》、《人民文学》副刊、《华西都市报》、《西部开放报》《东方作家报》、《德阳日报》、《德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杂志。2001年开始在《榕树下》、《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汉语文学网》、《晋江文学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站发表网络作品,其亲情、游记散文深受网友的推崇和厚爱。2011年,《涂雪夫游记散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小说集《梦回京城》、《爱在深秋》,散文集《情系山水间》、《难忘的亲情》与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制作成电子书,如今已经在京东、亚马逊、咪咕、微信阅读等多家网站销售。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涂雪夫,请你百度一下涂国模,《百度百科》收录了他详细资料。

精品游记十二
涅槃的凤凰
作者|涂雪夫(中国四川)
和驴友自驾车一行来到凤凰古城,缘于沈从文老先生的《边城》。
8月的凤凰,如火如荼,38、9度的高温,简直叫人难于忍受。从张家界出发来到凤凰古城,还不到中午1点。
在凤凰大桥头的餐馆要了几个菜,也不过百十来元。最合我们川人口味的还是那毛氏红烧肉,可谓色香味俱全。上好的猪背肋肉,加上几片红椒,烧得恰到火候。那分量是没得说的,满满一大碗肉,很少几片红椒,实实在在的,就像湖南人一样朴实厚道。用四川话来说,硬是旺实得很嘞!那口感就不摆了,吃起来肥而不腻,满口生香。我对朋友说,之所以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饭菜经常离不开这红烧肉,这玩意儿吃起来硬是过瘾得很,既解馋,又饱口福啊!朋友说,在离开凤凰之前,一定还来这里吃毛氏红烧肉。

在离县政府不远的地方找了一家二流宾馆停好车,住了下来。宾馆条件虽然一般,但价格比较便宜,一个标准间才80元钱。看着外面白花花的太阳,就觉得浑身火辣辣的,哪个还有心思出门去玩。在宾馆睡了一会儿午觉,觉得精神好多了。
我们撑着阳伞,冒着酷暑,从阜成门进入凤凰古城。来到文化广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只腾飞的金色凤凰。我想,这恐怕就是这座古城的标志了。金凤凰的背后是图书馆,珍藏着成千上万的图书。看来这里不是一般的古镇,而是一座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古城啊!这个小小的古城,就出了像沈从文、黄永玉这样为人们所熟知的文艺大家。还有像熊希龄这样的前清进士民国初年的政府总理。这里可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啊!
踏上石板铺就的小巷,随处可见一座座四合小院。一阵阵悠扬的葫芦丝就像天籁一般,在古老的小巷里回荡。我注脚一看,是一个小小的铺面,上方匾额上书写着“葫芦丝大王”几个大字。只见店铺里一位苗族老人赤着双脚,腰上拴着一条装钱的裹肚子,一边吹奏着人们熟知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姑娘生来会唱歌》等曲子,一边迈着舞步,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店铺门口有几个镜框,里面镶嵌着几张老人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以及和一些领导人的合影照片,标题是凤凰古城的快乐老人。说他是快乐老人,这话一点不假。他完全可以和电视剧《神雕侠侣》里面的老顽童周伯通媲美。

我走进店铺,柜台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葫芦丝、巴乌和古埙。这些古乐器,都是我的最爱。我从小就爱好音乐和吹奏,什么笛子、洞箫、口琴什么的,都能来那么几手。最近几年,我又自学起葫芦丝、古埙和巴乌来了。这些吹奏乐器,要说原理都差不多,只是葫芦丝巴乌古埙的吹奏难度稍微大一些罢了。我看了一下这个店铺的营业执照,是一位年轻的女子。我纳闷,难道这个店铺不是这位老人的吗?我和老人聊起了家常,得知老人是地道的苗族人,今年七十有二。
我拿起一只红木巴乌,左看右看,问:可以试试吗?老人爽朗地说:没问题,这些巴乌、葫芦丝都是自己制作的,试试吧。我拿起巴乌,吹起了《一个美丽的地方》。音色音质都还蛮不错的,吹了一支,觉得不过瘾,我又吹起了《情深意长》。老人说,吹得还挺好的嘛!我问了价格,老人一一给我做了介绍。总体来看,价格定得也还比较合理,没有漫天要价的意思。我又看中一支乌木制作的巴乌,乌黑发亮,拿在手中挺沉的。老人明白我的意思,拿起这支乌木巴乌,吹奏起了一支欢快的苗族歌曲。优美的旋律,轻盈的舞步,看不出他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简直就像一个活泼的孩童一样可爱。这只巴乌标价560元,老人说给380元吧!最后我给了他260元成交。

正在这时,一位大约30来岁的女人走了进来。我随口叫了一声老板。女人半开玩笑地说,我才不是老板呢,这里的老板娘才18岁嘞!老人马上说,哪里是老板娘,她只是我的学生而已。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婆,这都是个人隐私,我也不便多问,这是当今社会一个人的起码修养。
正在这时,朋友叫我来了,邀约去参观沈从文旧居。哪知沈从文旧居就紧挨着快乐老人的铺子。故居门口站着一位迎宾小姐,身着绶带,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风姿绰约,看起来非常养眼,是这座古城少见的美丽。我想,这不会是沈从文老先生笔下的翠翠吧?要是翠翠在世,如今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资深美女了啊!

沈从文老先生的名气虽然很大,对他的作品我读得不多,只读过他最有代表性的《边城》。要说《边城》深受人们喜爱,就在于她真实地再现了湘西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风土人情以及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要说对他老人家的感情,比起鲁迅老舍,也只不过一般般罢了。不管怎么说,沈从文老先生还是值得人们敬仰的,我和朋友在旧居前合了影,也想粘粘这位老先生的文气和才气。
出了南城门,是一汪还算清澈的河水。河道上两排供人们过河充满原生态的跳蹬子和一座简易木桥,河面上有几艘游船和戏水的人们。河对岸是一字儿排开的有几分新色的吊脚楼,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在那些吊脚楼上。各式各样异彩纷呈的酒幌,就像联合国门前的万国旗一样,迎风飘扬。河岸绿树成荫,树荫下,小商贩们的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我寻寻觅觅,想找回一点沈从文笔下那古朴的风貌,过渡人的吆喝声,那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毕竟时过境迁,凤凰涅槃,万象更新了啊!

我无心乘坐那马达轰鸣的游船,在人声鼎沸的河面游玩。我独自坐在河岸的石头上,拿出那黝黑乌亮的巴乌,吹奏起那古老忧伤的歌谣。我不知道这是在寻觅远去的翠翠和大佬,还是在缅怀涅槃之前的凤凰?!
凤凰是美丽的,那毕竟已经成为过去。如今的凤凰,已经被现代文明所包围。城楼依旧,城墙除了基脚,完全是用石条修复起来的。古城大街小巷的石板路,看不出一点历史的沧桑和痕迹。就拿凤凰最负盛名的吊脚楼,极大多数也是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前后修复起来的。修复是必要的,但要做到修旧如旧,在这一点上,对凤凰古城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给游客留下深深的遗憾!在管理上,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各个景点的门票,一般不单独出售。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的景点,只能一卡到底。游过之后,欣慰之余,总有一种被强奸的感觉!脏乱差,就不必说了。你看那沱江里戏水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很少穿泳装的。小男孩,一律的光溜溜赤条条,毫无遮掩;女人们包括小女孩倒是文明,随行就市,平常穿的什么,在河里游泳也穿什么;到了晚上,有个别男人就毫无顾忌了,站在河堤上不管不顾,赤条条的搓背换衣服,根本不知吓跑了许多异性游客啊!美丽总是与丑恶并存,文明往往和野蛮相连。难道这就是涅槃后的凤凰?!
夜幕降临,余热未尽,沱江两岸灯火辉煌。天上的星星和孔明灯,河面倒映的灯火和河灯,交相辉映;酒吧的摇滚与游人的喧闹声,不绝于耳。哪里还有边城的那份悠闲和谐与宁静。如果要找的话,只有在沈老先生的作品里去寻觅好了!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