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将再克洛阳的故事也搬上银幕
文/游云涛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其中有几篇毛主席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发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如关于西北战场作战方针的电报,关于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关于平津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等。还有一篇是再克洛阳后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1948年4月8日起草发出的。这√一封封电报既反映了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不同战场、不同阶段的具体作战方针,也记录着一个个战争故事。这些战争题材故事有的早已被写成了小说、剧本,有的还拍成了电影、电视剧,成为我党我军进行历史教育国情教育传统教育的教科书或进行有关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
除了如上所述几个重大战役故事题材外,还有《保卫延安》、《解放石家庄》、《济南战役》、《豫东战役》、《决战南京》、《战上海》等反映局部城市战争题材的影视资料,都相继推出,《大决战》堪称经典之作,惟独没有看到曾经获得过两次解放的关于洛阳的战斗故事。普通读者和老百姓除了只能从洛阳地方志、周边县志以及一些单行本上看到一点零零散散的豆腐快文章外,至如今尚未有系统的、翔实的关于《再克洛阳》的文学艺术作品问世。
再克洛阳是一个重大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事件。理由有以下四点:一是从电报的题目看,洛阳是经过两次决战后才获得解放并巩固下来的。洛阳作为中原大都市,当时是国民党军队盘踞在河南的一个重要据点,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3月7日发起洛阳战役,经过连续激战,11日晚发起总功,14日首次攻克洛阳,歼敌2万余人,活捉了敌青年军二0六师中将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邱行湘。为了便于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又主动撤出,同年4月5日再度攻克此城。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陈庚兵团协同作战。战斗打到最激烈的时候, 陈庚司令员曾三次冒着危险亲临前线指挥。二是从电报的内容看,他不是一个关于作战方针的电报,而是一道关于洛阳解放后如何实行城市接管和管理的政策命令。洛阳虽然是一个古都,但是由于近代民族工业比较集中,毛主席在电报中根据洛阳城市的情况特别强调了10多条城市接管当中应注意的方方面面的政策。三是从电报发出的时间看,再克洛阳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前,因为他基本上适用于一切新解放的城市,所以这个电报也同时发给了其他前线和地区的领导同志,具有特殊指导意义。第四,我们平常说洛阳既古老又年轻,还说洛阳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这无疑都是正确的,因为洛阳是经过战争洗礼的。战争洗礼好比是隆起在古老与年轻、历史和现代之间的一道分水岭,而解放则是界于千年帝都与新兴工业城市之间的一个里程碑。
笔者认为,作为洛阳人长期以来谈论历史有余,关注现代不足。再克洛阳的故事题材是重大的,内容是丰富的,既洛阳是什么时候解放的?如何解放的?城市又是如何接管的?都应该载入史册。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力量搜集素材,围绕《再克洛阳》的故事进行文艺创作。这样做既不致于把再克洛阳的重大事件尘封于历史,又能使洛阳在加大对外宣传方面给人们一个新视觉。

作者简介:
游云涛,笔名鹰山翁,河南新安人。中华诗词学会、河南诗词学会会员、全球汉诗总会常务理事兼驻河南联络副主任,原《洛阳诗苑》执行主编。著有诗词集《河洛兰》《河洛枫》《诗咏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诗鉴》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