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客 文/马华孝

古老的时候,把肩挑货担手里摇着鼓,叫喊着“鸡蛋换线”啰!走乡窜户到处卖货的人俗称货郎儿,统称“货郎客”。货郎们从货源地一出门就可以贩卖,在民间乡村、城镇小街僻巷流动买卖日用杂货,或以物货对换、收购鸡蛋、羊毛、头发等等产品,然后去集市上贩卖,再从市场上拿货去乡下尤其是到交通不便的地方去叫卖,一年四季转游边转边卖,常常二、三人一伙不仅游商本地,还要去外省县办一些弄点稀罕的东西来当地贩卖。
货郎客挑的杂货担。也是根据季节、时节、习俗等实际情况,办货跟市。如春播季就增加了农作物的各种种子,如各类菜种、花种。夏秋季拿来一些老鼠药、灭虫子药等。冬季农闲他们就针对农村人嫁女儿的习俗,就弄一些作嫁妆用的货物,有时候七八个人挑着担担,遥着拨浪鼓,唱着歌谣从村口转过来时,也是一道光彩的风景。当年,货郎客到了至少也热闹着多半天,小孩们跟在后面凑热闹,俏俏地换个棒棒糖吃。
听到谣嚎声,早已在场边等待地乡村妇女们,聚集拥挤在一起,一把手小心地拿着换东西的鸡蛋、粮食,一把手挑选着货物,讲板着价格,场景似乎就是拍卖物资的场景,这情景在五十年代末以前常见,六十年代初还有一些,后来,县城有了百货商场、五金商店,土产公司,食品公司等等购物大商场。各乡镇设立了供销社,各村有了贷销店,加之交通渐渐便利,商品流通较快,人们进城镇机会越来越多了,货郎客也逐渐消失了。
后来到处掀起把各地的物资公司邀请到当地举办1——15天左右的展销,当时民间叫物资交流会。参加销售的单位和个人有几十家,如果是市州一级举办的规模更大,参加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可能有百家左右,都来自全国各地的或外国的。商品也是应有尽有。跟着浪会的群众也来自五湖四海,加上当地的赛马会、运动会,场景似乎就是一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万物集市,万人集结的盛大峰会。
就这样货郎客的担担存放在家里了,货郎从民间走向了城市集市,货郎客的称号慢慢的消失,被响亮的老板替代。 但货郎古老美好故事依旧还在民间传说。

——戎墨半壶翁
2022.6.12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