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院有“小竹海”之称,在长寿城东山西麓。楠竹林海,千年银杏,鹿困寺,幽深古墓,丛林松雪,林间清溪,农家村落,阡陌与湖泊,构成黄草山上原始的风景。
楠木院,则偎在东山腹心,独成一景,经年累月,几乎成了东山的代名词。
文殊||禅韵楠木院
楠木院分下楠木院(古为佛教圣地)和上楠木院,与丁木湖、大梁子构成黄草山四大景区。长寿民间将皛山的谷、东林寺的佛、楠木院的屋并称为寺庙三绝,令人遐想无边。昔日楠木院为木质结构,设大佛、山王、关帝等殿,房屋100多间,曲径通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而今,楠木院竹海议程大观,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朝圣和避暑。
古寺幽趣
去楠木院,在区城乘公交客车,10余公里二十多分钟车程,可经高速可走老路,穿过但渡镇,一直望东南方向,可直至楠木院大门下车。如今,楠木院的公路基本硬化,很方便。自驾游更好。
行前,在微博里截获一条短信,曾经有一对互不相识的外地青年,游览楠木院久了,自带矿泉水已经干涸,同时来到林间清溪的廊桥,蹲在清明如镜的泉边,掬水而饮。饮得第一口,不觉相互对望,全身暑热顿消,就像某种宿命,二人情定楠木院,成百年伉俪。
进入楠木院,先见一酒店,甚是豪华,可餐饮住宿;经巴渝民俗草亭,穿廊过界,沿着石梯而上,入山寻幽了。那林间清溪总是缠绕足边,像个温顺的女子,与你亦步亦趋。你快她急行,你慢她尾随,总是伴你喃喃低语,似温存枕边情话。你不禁要怜爱起她来,想将她送回去。
如此,你就得听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你必须寻着林间清泉的源头,须沿长涪公路盘旋而上,至长寿与涪陵界碑处,偏头往西而行,经过了数处弯道与陡坡,就见丁木湖,一个养在森林的高山湖泊。被岁月弃于山林,却还她一个大自然的氧吧,谁要是掀动风帘,就可见她动态的优美,而后复归幽深的欲念。见过她之后,不自觉就想将她与楠木院一同带走。想那鹿困寺的僧人见了她,在月圆之夜轻轻触动她的睡衣,一侧身间,万事俱成泡影。和尚取水,自回寺中,从此闭门课诵,将那木鱼半夜里敲打。
僧人不再取水,丁木便相思满湖。漫过林梢之际,天使惊雷,劈向万亩竹海,黄草山拱脊相抗,护住丁木湖。丁木湖惊恐中,相思如水泄漏,一绺青丝随水而去,寻觅僧人取水小道,来得寺前,听得僧人禅定已久,木鱼节奏如常,一扭头,扑向龙溪河……从此,鹿困寺僧众不再艰辛担水而饮,就近引用林间清溪。他们发现,这溪水,如美少女明眸,在月圆之夜会发光,频频闪动。饮之如蜜,甘之如饴,恍若前世的呼唤在喉间回荡。鹿困寺僧众,个个身体康健,乐享长寿。
避暑天堂
楠木院有“小竹海”之称,城市与之遥望,不过10余公里。楠木院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竹,还有乔、灌、草、藤等植物760种,已属罕见;其胸径达100米的参天古树和近似原始森林的常绿阔叶林丝栗,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其中,银杏、水杉、楠木等,被称作植物活化石。91种珍稀动物在她的庇护下,世代繁衍,与山与院与佛和谐相亲,共同拥有黄草山。
虽然不见那时古庙,但遍山楠木,依然葱翠。她们笔直向上,宁折不屈,如立世楷模,令你仰望。楠木院因楠木蔚成大观而名。始建于唐代鹿困寺,历经唐、宋、元五百余载,至明代重修,更名为观音寺;清光绪年间修葺扩建,因森林演变为楠木林冠,便得名楠木院。如此厚重文化底蕴,令人仰视。诸如其林间小道,亭台楼榭,投射出巴渝民俗与建筑气派,亭榭犹在,楠木如旧,花草常新,吸允天地日月甘露,越发显出朴拙,苍古。
楠木院,几度开发与荒疏,楠木凛凛,枯黄不计,护住这座生态大山;几度春秋,不见黄草白头,不见青山转意,仍是原生植被,原生风景,原声黄草山情歌,悠悠对决。龙溪颔首而过,柚香覆盖其间。人,入得楠木院,瞬间被浸透,天然氧气场,定能容下你这人体小宇宙的。整个儿,你就成了楠木院一竹,一木,一草。会心人,必定循着禅声,悟出鹿困寺与观音寺所在。遗址处,若进一步悟出那时辉煌与心绪,便可作神与物同,思接千载之游。有心人,必能听懂林间清溪妙音,这人间的恩爱,恰似这清溪恒定,流淌,坚韧,不会迷失方向。无心人则不同,既拥有大山,又被大山遗忘。无心山水间,有意逍遥游,神通大显,自然便得真趣。
避暑天堂,怎不叫人神往。游楠木院,游兴正酣间,或为古人遗留这天赐胜景唏嘘间,微风吹过万竹欢,清香扑鼻爽心怀。而游楠木院,必须看竹海,欣赏竹海奇幻,才不枉楠木院之行。观楠木竹海,必须四观,方得楠木神髓。
四观竹海
阳光楠木院,迷幻!
信步入林,凉风习习,小溪潺潺,树荫蔽日,路边顽石,花草灵异,亭台石椅……一路走来,路是越发明朗,日头正高。或躺或依,或侧或仰,你会发现一道奇观,疑是冥冥。正午的阳光穿云破界,径投楠木院而来,犹如被吸引,在头顶,玩转五光十色的世界。初在顶上盘旋,继而笼罩全身心灵。这时,你发现楠竹之妙,好比天梯,有人会顺着爬上去,立于竹海浪尖,俯瞰众生之门,那万道金光的迷宫。沉沉的睡意里,楠竹叶发着光,透明嫩黄,象孩子刚睁开的眼,一切都很新鲜。竹影重叠间,显示出不同层次的黄,顶端的透亮高亢;中部处于色彩渐变的关键,黄被加深了几分,稳健而中气十足;底部的楠竹叶,则累计着岁月的声音,沉雄大气,托举着它的年轻和未来。竹影摇曳,指挥一台顶端演出。角色变换,移形换位,让阳光剑走偏锋之时,歌舞的盛宴幻化为国画金竹,楠竹的灵魂飘出来,许多小精灵漫山遍野奔跑,沿着山势而去。谁告诉她终点?你看着她们跑过来,从历史,穿越现实。你一点没有阻拦的意识,任由她们欢快地穿透你,往她们的前方……
浴中楠木院,迷魂。
楠竹越发挺拔青翠,香樟味弥漫开来,低低地压向避雨的人,你不急细想,用力吸入一口,就有些微醉。风吹竹林沙沙,松涛呼呼。而雨中楠木院呈现偌大的宁静,仿佛一切了然于胸又与之无关,无动于衷之际会有些念头惊鸿一瞥,便有不期而遇的预感。每个人的大脑里装下的不仅仅是楠木院,还装着每一个人;古人,今人,神人,怪人,都五颜六色的出来了,各唱各的戏。在雨中楠木院赏美,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些婷婷玉立的楠竹裸浴着,如出浴的仙姑,在人间清澈的湖里游泳,那曼妙,那姿色,那身段,那气韵……贵妃?仕女?小家碧玉?林林总总,尽是东方女子气质,地道美女大观园。谁的铃音设置成《月光下的凤尾竹》?或许有人在那一端,手把竹笙吹奏。楠竹们合拍起舞,就像被天地巧手转动雕刻一样。其实,雕刻大师们,每转动竹器,便会吸入楠竹的清气,故竹做笙箫,五音入五脏,八音胜八荒。于是,皇天后土,自是清气满乾坤。竹器精美,竹节硬朗,万物中,独成风雅,若非上善若水,怎么厚德载物啊。
云散雨珠,凝为晚霞,照见一派清奇世界。那一座座农家乐的粉墙青瓦,掩隐在林中某处,随着竹影闪现,会勾你肠胃苏醒。身旁竹叶滴露发声,如汗蒸一般舒畅。
月下楠木院,迷人!
楠竹和松树,收拢花香,渗透黄昏,任凭夕阳西去。举手瞭望,太阳种进远山里,远山便富足地拥着她,略带羞涩地睡去。此刻,东山将立于暮霭里,成为一个高峰,迎接明月。明月上东山,东山随助力!老人说,月上东山进子时。玩了一天的游人,多半会香甜入梦,郎朗月辉下,一个甜蜜夜。月上竹梢,楠竹便清影自怜,拖长纱,掉落些相思隐秘,被谁拾取?游人住上一宿,耳闻清翠,眼含晶莹,清溪剔透,喃喃欲滴。月光洗刷过的梦境,清溪灌溉的梦境,竹海环拥着的梦境,没有杂质。此刻的楠竹,心手相连,此刻的竹海,静谧祥和。她的波浪,成为高低起伏的生命,一幅静态的生活照,静美,暗藏玄机。她代表月亮,抚摸人间,又将每一个生命,交还黎明。
观日出,赏楠木院竹海,你从此慷慨!
登东山之巅,成为迎讶朝阳第一人;观楠木波涛,听竹海松雪,望丁木传情,感古寺禅音,不但拥有豁然天空,而且定格楠木神韵,谁不为这天地而慷慨?楠木院之魅,在于有风有雨,在于日光普照,在于月辉浸润。手抚竹海,平滑如肌,光泽四溢。叩问古寺,不再困惑!把住前世,握定今生,畅想未来,生命彻底光明!
尾 声
晨炊唤醒各处农家乐,楠木院的一天进入循环。登山的游客剧增,带着帐篷炊具和相机,她们深知高处观势,低处入境。楠木院最美的晨昏都跳不过她们的眼睛。看得出,发亮的眼睛充满渴望,成熟的眼睛富于思索,昏黄的眼睛,也被景色洗去云翳,那些活力隐现着,找着个倾心的景点,就激情喷发,快速地“咔嚓”、“咔嚓”,定格一个个瞬间,让楠木院印象深刻。
作家简介:张文龙,男,生于六十年代末。曾用笔名圆心、张迦、文殊、南山圆心等。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重庆作家协会会员;国际华语诗歌艺术节重庆秘书处秘书长;百度认证诗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