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乔山》出版发行
文/陈天林

陈天林文集《仰望乔山》近日由《中国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1)这是《仰望乔山》一书的版权页。
(2)本书作者简介:
陈天林,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宝鸡市作家协会、宝鸡楹联学会、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扶风县作家协会、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自1994年至今,其文学作品先后在《农民日报》、《民间故事》、《传奇文学选刊》、《民间传说故事》、《东方红诗刊》、《宝鸡日报》、台湾《南华报》、《印华日报》、《西非统一商报》、赤道几内亚《华人报》,匈牙利《新导报》,非洲《侨网》,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发布推出。
(3)《仰望乔山》出版前,世界各地的朋友题词并寄来墨宝表示祝贺和鼓励。他们是:

孙穗芳,孙中山先生孙女。现任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主席、夏威夷中国妇女慈善会会长、中山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燕山大学名誉教授和斯里兰卡锡兰国际大学荣誉博士。

古广祥,现任香港新闻出版社社社长、香港国际 传统医学研究会会长、海南省儋州市孔子学会名誉会长,歧黄使者。

(文涵世味,句显章风) 刘昌孝我国著名药代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天津药物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名誉院长,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纳米研究院任。

陈光平,现任荷兰联合传媒董事长,荷兰联合时报社长,荷兰中国文化基金会主席。





作者简介:张康德,陕西眉县人。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文联名誉主席,中国文艺出版社、中国生产力出版社社长。

康登科简介:欧阳修艺术研究会书法研究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法门寺艺术馆副馆长、扶风县书法家协会顾问。现任扶风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刘开宁:女,宁夏石化公司职工,兼任宁夏楹联学会会长助理、副秘书长、研究院副院长,银川楹联家学会会长助理,宁夏楹联学会理事。

窦登林:法门镇宝塔村人,扶风县书法学会第一届理事。
(4)本书部分目录:




(5)本书后记:
◆乔山有彩
——拙作《仰望乔山》后记
●陈天林
山以放彩,人以展志,文以载道,能写出体现、宣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作为创作文艺作品的宗旨。文集中所堆码的文字正是按照这个基础铺展进行、颂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这既是灵魂深处的展示,也是给灵魂的慰藉。
文已成册,首先要感谢主编毕林飞先生和张康德先生辛勤劳作,他们夜以继日审阅编排修校,使本集得以付梓,又写出了热情洋溢的序言。
在特别感谢孙穗芳博士把贺词墨宝从海外寄到内地的同时,还要感谢香港新闻出版社社长的古广祥先生。他不愧是社会活动家,在完成了历史性使命后和我互加微信,使孙穗芳博士对我的文集出版书写了贺词“祝贺陈天林文集出版:锦文益智,昌本无疵”墨宝从大西洋彼岸来到祖国大陆乔山脚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古广祥先生是岐黄鼓手,他为本人撰写的中药联“人衔知了;彰举射香”由知名书法家袁术泼墨挥毫,是对本人极大的鼓励和鞭策。古广祥先生对文集的编辑出版予以密切关注和支持,还写出了别具一格的序言。
还要感谢刘昌孝院士从天津邮寄来了他的祝贺词墨宝:“文涵世味,句显章风”。
在这里一并感谢海内外发来贺词的各位身兼要职的社会名流和贤达。通过古广祥社长的联系,本人在西安、银川、上海、北京头条编发了他们的作品,他们也在各此媒体上发布了20多篇本人编辑的扶风县各界人士的作品。他们是:
台湾南华报新闻社社长赖连金先生;
莫桑比克总统保健医生、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江永生先生;
荷兰联合时报社社长陈光平先生;
京津澳文化健康促进会会长、澳门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雪松先生;
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董事长任传功先生;
应该感谢对自己题词祝贺的还有:
扶风县书法家协会顾问、扶风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康登科先生;
扶风县书法家协会第一届理事窦登林先生;
宁夏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研究院副院长刘开宁女士;
同时要感谢扶风县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常炜先生和扶风县文联副主席、扶风县作家协会主席唐志强先生多年来对自己创作的关照和支持。
树有根,水有源。所有这一切都源于自己参与都市头条的网络活动。这就要归功于罗奕梅女士的相约,使自己加入都市头条的行列。记得罗总经网友推荐和我第一次通电话长达近两个小时,她阐述了自媒体的作用和前景。滔滔不绝,妙语连珠,老伴在一旁听得如痴如醉,连发感慨。后来罗总的先生——田军仓教授也和我加上了微信。一个大学的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奖牌的获得者和我聊天,称兄道弟,这是怎样的一种荣幸,使我难以忘怀。在此对二位予以衷心地感谢!
文集中的文章最初散落在朋友圈、收藏和多个平台,是杜瑞鹏同学帮我收集在一起,在此特表感谢。
文集中部分文章在多家网络平台发表展示,感谢许多网友的关注、点评和支持。感谢校友成喜良先生的专题评论。感谢王建萍女士的专题点评。感谢文友武双喜、王宗合、张培兰、赵新海、孙转宁、赵春芳等多位老师和同学扈菊秀女士对文章中瘕疵的指出和纠正。
谢谢大家!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结发妻子豆乃云女士。是她不离不弃,相伴半个世纪,相濡以沫,共渡时艰。
她是我文章的第一个读者。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处女作在《民间故事》发表后,她拿着样刊,老远向我道喜的情景,使人难以忘怀。感谢她在极不情愿中同意这个文集的出版,并语重心长地写了序言。如果有下辈子,我愿她能攀上高枝,祝福她幸福美满!
注:有文友愿一睹为快,请微信私聊,包邮40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