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东香人,真名朱双顶,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以读书为乐,不时写点随笔、札记、散文、诗歌等,近一年多在数个微信公众号发文二百余篇,多次获奖。

维士与女踏青乐 伊其将谑赠勺药
— —读《诗经》之《溱洧》
作者|朱双顶 - 东香人(北京)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清水澈澈,垂柳依依,小草嫩绿,百花齐放,蜂蝶纷飞,莺歌燕舞。风和日丽之下,正是踏青好时光,姑娘小伙子结伙而行,心手相牵,走向大自然,享受青春之快乐,有着“东风忽念江南好,宝骑看好踏春草”之意境,将自己暂且付诸于“日日踏春浑坐此,人间无醉奈渠何”的瞬间。
于是,阳春三月踏青行,便成了青年人的期盼,踏的是春天,结的是伴侣,留的是相约,望的是未来。踏青也就成了一种千古文化传承,最先见到的当属《诗经》中的诗歌了。两千多年前的郑国人,就将踏青之风载入《诗经》中,顶着卫道士们“郑声淫”之伪名,将先人们的踏青之为、闹春之美吟唱传出,这便有了《郑风•溱洧》的名篇流传千古,让今人得以领略那时古人踏青的场景: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翻译成白话,大意是:
溱水河啊洧水河,春来冰化奔腾涌。
青年小伙伴姑娘,手拿兰花踏青行。
姑娘问道又去看?
小伙答说虽游过,不妨再去走一走。
一走走到洧水边,地大人多真快乐。
到处都是男和女,又是调笑又是说,
临别互赠香勺药。
溱水流啊洧水流,河水清澈起微波。
青年小伙伴姑娘,一伙一伙那样多。
姑娘问道再去看?
小伙答说虽看过,何妨再去乐一乐!
一走走到洧水边,地方宽敞人快活。
到处都是男和女,又是调笑又是说,
临别互赠香勺药。
春天里,郑国的溱河与洧河已冰化雪消,清澈的河水已开始化冰奔腾,岸边是百花盛开,一片春意盎然,景色如画,迎来了一群群手捧兰花勺药香草的小伙子与大姑娘。他们成群结伴笑盈而来,在河之滨戏谑相偕,欢声笑语,打情骂俏,兴高采烈,姑娘们逗小伙子说:“你能不能从这条河里游过啊?”小伙子为讨好姑娘答道:“这条河啊我已经游过了,现在我不妨再去游一游吧!”面对初春仍为寒冷的河水,一幅打闹调情戏谑之场景跃然诗中。
这难怪被宋朱熹说成是“郑皆为女惑男之语”,是“郑人几于荡然无复羞愧悔悟之萌”。在朱夫子心中,这群在河边与男子嬉戏打闹的女子,是不知廉耻的,有失风范,十足轻浮,有违礼教。其实在远古的那时,人们更多的是原始人性的迸发,两情相悦的自然,有着对爱情纯朴的追求,更有了民间情歌的吟唱,被作为国风采录下来,载入《诗经》之中,又何来“淫诗”之说呢?这种发于兴、叙于事、谑于语的诗作,在生动语言之下,在复沓吟唱之中,在感情真挚之里,让人领略到欣欣向荣的春天之美,让人感受到男女之间纯朴自然的真挚之情,这不也是一种生活中的真实再现吗!难怪《溱洧》被列入《诗经》中,成为名篇而广为传诵。
临别分手,男女之间还要“赠之以勺药”,以表达自己的爱慕。这种互赠香草之为,被后来之人不断地写入诗歌之中。其中明时著名布衣诗人、戏曲家吴兆写的一首《秦淮斗草篇》耐人寻味:“结伴踏春春可怜,花气衣香浑作烟。谁分迟迟独落后,谁能采采不争前……芍药多情且自留,蘼芜有恨从教掷。人生宠爱几能终,人心安得采时同。”此“芍药”虽不同于彼“勺药”,但其中爱的蕴意却是相同。同为踏春,却有着不一样的心境,在这里的“芍药”虽有爱的蕴意,但由于作者有着“人生宠爱几能终”之悟,还是劝人“芍药多情且自留”,是着眼于长远,委屈于当下,意在一个“劝”字,有生活哲理之意蕴。而《溱洧》中的“勺药”,于爱慕之中临别相赠,是有纯朴的自然,少有人为心理之感受,注重的是当下,意在一个“享”字,是人性本能之表现。这两者之间,恐怕都有“城中万枝木芍药,姚黄一萼得春多”之美感,只是悦美与凄美在踏春中心里感受之异而已。

《溱洧》中的踏青从亘古走来,奔涌向前,一路裹挟着人们对春的感受,于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寄希望于未来。这让皇亲国戚们也乐于参予其中,并将乐事发展为盛事。为此,唐杜甫也不吝笔墨,将杨贵妃与杨国忠等人的曲江春游盛况,写入《丽人行》诗中:渲染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是“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华丽衣裳与美丽春色相映生辉;构画宴饮的豪华与得到的宠幸,是“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从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好一幅荒淫奢侈与作威作福的丑态;描绘杨国忠的骄横跋扈,是“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可谓是炙手可热与权倾一时。这虽写的是皇亲国戚游春之盛景,却有着“描摹处语语刺讥”、“点逗处声声慨叹”之蕴意,于渲染之中饱含着入木三分的无情揭露,杜甫的“史诗”又一次从春游的角度,以实描叙事的方式,反映出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鼎盛的背后已深深地暗藏着危机四伏。
《溱洧》与《丽人行》,都是诗之中的叙事踏青,后人评之,说《溱洧》是平民中的郑声淫,《丽人行》是皇亲里的荒诞奢。将这两种踏青之场景剪辑合为一处,也许就是“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意蕴了,前者乐,后者哀,岂不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真实写照! (二〇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