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古西津渡 2017年12月15日,我来到江山古城...镇江。
在游览了焦山之后,来到了西津渡。
西津渡,电视里常看到,只是我一直无缘来此观光,心中一直有一个“寻古西津渡”的愿望。看,说来就来了。
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 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
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宋熙宁元年 (106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过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元朝时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 波罗从扬州到镇江来,也是在西津渡登岸。由此可见,至少从三国时期开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津渡被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
元代藏传佛教盛行,在这建造了这么一座过街石塔:昭关石塔。该塔是我国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也是西津渡的标志性建筑。
石塔下有一处:救生会。这可是我国第一个江面船舶救援机构。



昭关石塔下的观音洞




我注意到渡口的路面,条石光滑溜亮,这可是经历了几百年的时光,由摩肩接踵、南来北往的人流踩踏所致。尤其是中间的车辙印,深深地凹陷进去...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古代风行的人力独轮车车轱辘所压所磨而成...






坡度陡峭之处,车上不去,货物只能人挑肩扛了...


唐代《题金陵渡》诗人张祜


此楼为1840年所建的英国领事馆。可见镇江当时的地位。如果当时城市商埠分等级的话,镇江绝对是“一线城市”。而这西津渡,则是如今的上海外滩...那时候,上海如何?上海当时还没开埠,按如今的上海人讲:乡窝里...乡下人...






西津渡之西的老街,店幡飘飘,古色古香的商铺作坊、茶楼酒肆比肩而立,仿佛时空穿越到了明清年间...




上过央视四套的“老杨药膳酥”店铺引人注目。老板推荐“牛皮糖”,好!来两盒...
为何买“牛皮糖”?因为有人说我们这些喜欢写写文章的人是“吹牛皮”...我想,多吃点“牛皮糖”,文章不是会越写越“牛”吗...


云台山,在这江南之地,也呈巍峨气势...




景区小品


瞧:这西津渡的宣传小册子的国画封面上,几百年前的西津渡,不就是临江之锁钥吗...这国画越看越有味,思绪一下子进入了画中景。我吟一首打油之作吧,这正是:
长江滚滚东逝水
云台巍巍西津渡
千年繁华化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