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原塔》
宋:苏轼
诵读:相思入梦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赏析
公元1059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径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惊讶地发现在这个同屈原没有多少关系的地方,居然也有屈原塔,遂提笔写下这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屈原高洁的精神品格的敬仰之情。诗歌的开头八句写了端午习俗同屈原之间的关系;中间八句写了对此屈原塔来历的猜测,最后八句则赞美了屈原追求理想的节操。
端午节是中国乃至大中华地区的传统节日,最早本为夏季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因而,在端午节,我们逢人通常不说“端午节快乐”,而说“端午节安康”,也是为了表达对于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缅怀和尊敬。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坡仙 [91]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诵读:相思入梦,喜欢读读书,写点感想,愿用文字展现美好,用声音抒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