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又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合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及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阳节的主要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放纸鸢、喝雄黄酒、打马球等。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的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诗魂”。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后人为了表示对他的景仰,亦将端午节称为“诗人节”。

【丁酉端午纪事】
少刚
欲向林泉避暑尘,可怜仄径不容身。
一山红紫喧歌满,都是寻欢逐节人。
【端午】
老头儿
十里丛林鸟失声,游人结队踏山行。
绵绵不断凄凄雨,寂寂苍天也有情?

【端午节登山采艾蒿感赋】
舞动生命
初晨登顶觅芬芳,万缕青蒲映暖阳。
插满福门驱冠疫,浸深厚脸理心房。
引柴入灶茶汤煮,添竹飘窗艾草香。
液肽清调萦活力,五行通畅醉馀觞。
【壬寅端午】
文/章成
战国风云卷六合,汨罗江上涌波涟。
心忧社稷君王谏,泽在桑麻父老牵。
倾倒楚宫悲屈子,啸歌湘水悦秦川。
中华崛起今圆梦,荡桨龙舟载史篇。

【端午】
刘祝金
汨罗往事越千年,歌咏灵均过万篇。
才寡不趋风雅事,葫芦买俩挂窗前。
【踏莎行•石城夜雨】
词/逍遥客
黝黝浓云,霏霏细雨。
凄凄花落何其数。街灯窥送夜行人。
匆匆影没楼深处。
明闪撩窗,沉雷扰户。难眠长夜为何故?
千思万捋梦无成,浑然不觉晨曦露。
壬寅年四月二十九

【端午二题】
菩提树畔
其一
欲雨阴云笼大江,何人披发过端阳?
分明故国多臣子,到处龙舟唱女郎。
异代风霜悲苦艾,千年肝胆痛雄黄。
只今不肯读骚赋,有客依稀叩上苍。
其二
钱塘潮气久低昂,曾有龙神蹈大江。
千古胥门张怒目,漫天血色断寒肠。
犹闻越女歌吴馆,太息荆榛鞭楚王。
疠疫今逢端午日,战云飞渡莽苍苍。

【祭屈原】
贾宝良
端午家家粽子香,炎黄儿女敬贤良。
离骚一曲羞奸佞,天问九章惊玉皇。
报国丹心江水荡,尽忠浩气楚辞扬。
灵均千古书青史,求索龙舟现瑞祥。
【壬寅端午】
郑综
一
又到端阳感慨多,年年是日欲长歌。
问天难解怀沙语,犹泛心舟向汨罗。
二
重五闲温酒一壶,松窗未觉此身孤。
离骚半卷谁同读,醉里堪邀屈大夫。
随九十岁父亲学种菜
鲐背之年未逸休,小园劳作似耕牛。
半畦蔬甲欣同侍,汗湿黄昏两白头。

【端午怀屈原五首】
刘柏林(吉林)
一
屈子千年祭,离骚万载哦。
三思书政见,一跃入清波。
楚灭无人叹,秦赢有史歌。
苍民焉闭眼,香粽酹江河。
二
投水惊天地,悲声唤汨罗。
船行香粽撒,鼓响众音和。
艾叶房檐挂,诗章纸墨歌。
千年从不断,文化已成河。
三
志壮难酬国,身倾万里涛。
胸怀黎庶苦,笔润楚歌骚。
浩气惊风雨,精神抖袖袍。
文坛留巨影,天问写深高。
四
忧民心欲碎,报国志难酬。
天问抛深虑,离骚动楚愁。
投江标睿醒,殒命写春秋。
千载苍生祭,杯倾涕泗流。
五
怀古豪情动,江河日月长。
铮铮言语谏,耿耿壮心伤。
志士何其恨,英雄更发狂。
千年歌屈子,酹祭至今忙。

【端午】
月明风清
濛濛丝雨落端阳,斩疫除邪助艾香。
天问尤怜屈子泪,人间正道是沧桑。

【 端午感言】
蔡华山
楚音存兮千古,屈公目瞑流芳。
蔡论潜兮心醉,慎独酌字腹藏。
小粽美兮意深,安中勖勉共享。
千舟逐兮焉闲,思故索源堪忘?
午日爽兮戏墨,华山悠哉宜康。
诗蕴怀兮仆迷,非茕琴伴纵扬。
辛丑年五月初五 (2021年6月14日)
这是我用<骚>体诗风格写的。<骚>体,也就是<楚辞>体。
<骚>体是因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的写作风格而得其名。
《楚辞》是中国诗史发展的第二高峰。因楚不是属周天子所辖的诸候,不属中原文化,是南方文化,所以,古风不包括它,但它也是自由诗体裁。但是楚辞对于诗歌影响很大,汉代是辞、赋时代,许多人都用楚辞的风格写诗。
<骚>体在文学语言上,比《诗经》进步很多。《诗经》主要形式是四言体,而屈原在吸收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又发展成了长短不齐的形式。屈原是采用了楚地方言,在<兮>字的运用上,也十分灵活。
这里的<兮>是古汉语语气词,句中句尾都可用。
诗其实只分两大类,一是自由诗体裁。二是格律诗体裁。
而自由诗,又有很多种风格,骚体就是自由诗体裁的一种风格。只要没有格律的限制,都可以称为自由诗。如:古风、骚体、微诗、散文诗、朦胧诗、打油诗等都属自由诗体裁。而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词都属格律诗体裁。
体裁分两二大类,这一常识,是爱诗者必须掌握的。骚体属自由诗类,只是在风格上与古风有区别。
端午节,做为诗之仆的我,只能借此时,介绍一点<骚>体知识。

【粽子】
一缕阳光
饰美外衣惹人夸!最爱其中味精华;
红枣一颗托心意,白米淡淡色无瑕。
【临江仙·端午节有感】
卢占生
2022年6月3日
横风细雨入楼间,艾蒿蒲酒新鲜。缓寻芳草小河边。漫步屈原渡,离骚慰蓝天。
龙舟赛过已千年,忧国忧民犹传。神州梦想涌波澜。华夏巍然立,惊奇世界观。

【肠镜复查】
海波
夏日寻芳入联谊,愁肠百转解心疑。
常言医道在仁术,梦里百花比心齐。
【端午节】
海波
秭归沅水楚辞集,九章天问离骚体。
屈子抱石汨罗去,万古流芳百世袭。

【心窗】
碧涵
滴答细雨醉芳菲,暗中有明千灯亮。
人生长河路蜿蜒,圣贤开智若心窗。
【温情】
碧涵
风停雨歇溢温情,柔柳静水渡苍生。
敢叫天公施法术,爱满人间不虚行。
【笑魇如花】
碧涵
花开满园美娇颜,朵朵放飞舞蹁跹。
君心欢喜情依依,喜迎春风绽笑魇。

【西江月·端午有思】
词/王长源
粽子香薰十里,艾蒿清浸三村。龙舟大赛怯江豚,疫后端阳重振。
古祭灵均爱国,今观社稷亲民。脱贫令状立乾坤,世界舞台尊稳。
【端午忆屈公】
闲云野鹤
又是一年香粽鲜,神州同忆九章篇。
彩绳枣米牵情思,竞度龙舟鼓号宣。
荆楚无声悲壮士,汨罗流泪祭先贤。
三闾掌梦存风骨,骚体诗歌永世传。
【壬寅端午游仙人湖】
刘祝金
清晓呼童去,襟沾细雨凉。
闲舟斜远渚,残霭现浮梁。
艾采荒坡下,鳞观曲栈旁。
纵眸烟水阔,欲逐鸟飞翔。

【端午祭灵均】
塞上萧
国破灵均泣血殇,投身汨水报君王。
捐躯怒告当权者,永固江山要自强。
【端午抒怀】
飞翔
艾茂香堤岸,平湖战正鏖。
鼓中龙舸疾,桨外浪花高。
不觉吟天问,无端缅楚豪。
流沙应有悔,悉悉说离骚。

【端午忆屈原】
王焕廷
蓝天碧水赛龙舟 ,终古难消屈子愁。
浊世生君熬战火,清波逐我忆春秋。
犹怜兴楚奸臣误,可惜灭秦忠士谋。
巨浪狂风都有过,大江依旧向东流。
【疫端午】
早麓
寒风夜雨愁声问,端午遥瞻寄与谁。
满碟丰餐无故旧,一杯寡酒对空吹。
【画堂春·雨中端午】
词/魏聿红
谁知端午雨粘人,无声轻拂衣裙。玉峦濛雾渐随云,澄洗清尘。
岸探渔翁闲趣,独孤点染氤氲。满坡繁盛锦添痕,紫气祥氛。

【临江仙·端午节 】
魏聿虹
初五晨霞萦絮柳,沿街醪郁绵绵。粽团粘角锦丝缠,荷包巧饰,五彩目斑斓。
轻汗润腮裾体秀,捧花绰约增妍。闻香粉蝶绕翩翩。艾风吹过,迷窍乱心樊。
【端午晨逢细雨口占】
沈鹏云
又逢端午雨纷纷,如诵离骚风骨真,
泪诉千年心底事,几人忧国且忧民?

【端午登山】
细水长流
清晨赴远山,脚下肯登攀。
美景遥瞻苦,高巅不畏艰。
云遮争路走,雨落把家还。
地湿身疲惫,共愁溪水潺。

【端午节登山有题六首】
刘晶
一
晨起林山上,雨声相伴行。
峥嵘寻可见,缭绕细看清。
石气未能退,松枝扶我轻。
忽闻人语响,抬眼树高鸣。
二
轻移惊后顾,呼唤小心行,
我问鸟无语,君看花有情。
往还诗思溢,谈笑古风生。
伞把跷身望,老松矜立成。
三
寻艾蒿香遇,菇头斑白圆。
山中淋雨少,地面草枯蔫。
今日滴甘露,昨宵降醴泉。
相扶循古道,有爱义云天。
四
临近峰岚遇,气嘘相问安。
招呼挥摆手,揖礼转归鞍。
风带青葱少,雨催枯树寒。
苔衣湿径小,屐履印泥丸。
五
出径皆方顺,丘川野望中。
目前星雨点。行处看渔篷。
古道新田绿,高楼瑶圃通。
曲文夫子教,步正爪泥鸿。
六
安居晴日暖,勤奋在于晨。
家务偷闲得,诗篇激作新。
花香束腰带,灵气鬓丝银。
回首人生路,风霜未染尘。
于壬寅农历五月初五日

【双调•水仙子】端午晨游遇雨忘带伞有感
文/细水长流
清晨冒雨赴西郊,端午游湖见客潮,人群分伙惊魂貌。陡坡林中乱跑,翠松当伞也挨浇。
出去欢声大,归来怨气高,怎不心操。

【端午有感】
瑞鲜
千古离骚痛国殇,
后人思齐汨罗江。
大义鸿蒙乾坤暖,
浩然长空正义扬。
蒲月柔情糯粽香,
重五莫忘祭忠良。
千帆龙舟万江竞,
一束端阳暖柔肠!
一曲离骚天下唱,
雄魂敢扰官豺狼。
汨罗痛饮清河水,
屈原血泪举国殇。
离骚江畔唱九歌,
一腔热血染江波。
激情后人千层浪,
敢问苍天要正歌!
暗地黄沙扰浑天
悼念屈原误佞奸
英雄忠魂化尘土
百姓心中自有天
屈原挽澜被谗言,
昏王无道杀忠贤。
自古小人拦路虎,
英雄悲歌盼家还。
勿忘端午祭屈原,
爱国殇情莫笑谈。
国耻家愁了难日,
郎朗乾坤待清天!
(于2022年端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