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在南方过端午节
文/刘玲
记得儿时在家乡过端午节,总是与麦收连在一起的。我们家乡很多端午风俗,我不知道是不是与和外地一样?端午节一大早奶奶会让我去捋杂树头回来加上艾叶一起煮,加上整头大蒜,还有就是我非常期待的煮鸡蛋。煮好水之后奶奶会给我洗澡,说是防蚊虫叮咬。记得那是有着浅绿色的水,闻起来有一种混合的香味。洗干净了奶奶会取出来在逢集的时候买来的彩色丝线在我脖子上,手腕子上,脚踝上系彩色百索子,大人们还会喝雄黄酒。
我就是在端午节第一次听大人讲《白蛇传》,说白蛇是一个妖孽,它因为贪恋人间爱情,犯了“天规”,被法海用雄黄酒逼她现了原形,才有了后来小青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这些戏……大人们以特别怀念绘声绘色地描述“文革”前,大队与大队之间去公社赛龙船的热闹场面……
可是,丝线是会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可是大人说:“不可以随便摘下来的,要等到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天上鹊桥相会的日子才能摘下来,并且尽量扔高处,那是为了让花喜鹊把彩丝线衔去搭鹊桥用。可是我没有一次等到阴历7月才把它摘下来的。不知道哪天就会把他揪断了 ,因为嫌它太脏了 。不知道别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会不会等到七月初七 ?
比较大一些的姐姐们,会用白纸做香角子,用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防蚊虫,闻起来很香。在这一天,比较小的小朋友,会穿上”五毒鞋”,带“五毒帽”,床上铺的是用碎布缝的“五毒单子”,为的就是让娇嫩的小孩子远离疾病百毒不侵。家家户户都会在屋檐下插一束艾草,家家户户都会飘散出来浓浓的粽子香味。
儿时端午情浓浓,
粽子、香包、五彩绳。
"五毒"绣花鞋穿上,
急急忙忙河边拥。
龙舟船上鼓震天,
匠人双浆抖威风。
岸边呐喊更起劲,
孩童挤得脸胀红。
获奖大祺高高举,
庆功宴上盏杯碰。
期盼屈原君賜福、
风调雨顺五谷丰α
刘玲女先生的一篇回忆过端午,使我重返七十多前,在河南老家过端午节去了!孩提时的往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仍记忆忧新。转眼巳八十有余,儿孫繞膝、小重孫都快四岁了,其乐融融。除不会给他做"五毒"绣花鞋外,老家过端午的习俗,一样也不少!这就是天伦之乐是也,美美滴,爽歪歪!

本文作者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