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诸葛亮,人们总会想到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等事迹,印象中的他总是神机妙算。可正所谓“人无完人”,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也会有做错事的时候,有人说,如果诸葛亮没有下令杀死这三名大将,蜀汉有可能会一统天下。你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互联网,侵删)
1.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虽然他在《三国演义》中的描述篇幅非常少,但他可谓是打仗的一把好手,不仅跟着关羽、张飞学了不少兵法,还曾跟随赵云攻打益州,战功累累。
在关羽因大意丢失荆州退回蜀地时,刘封身为援军在关羽求援时,因不敢轻易动兵而并没有前去支援,间接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之后,他与孟达交恶,孟达选择投降曹操。刘备知道后欲降罪于刘封,诸葛亮说:“封刚猛,易世之后恐怕难以制御!”刘备觉得在理,于是赐刘封毒酒了结性命。
虽然刘封之死有自己的原因,可是如果当时不赐死刘封,而是制衡和引导,刘封完全可以成为蜀国的优秀将领。

2.马谡
马谡在军事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在擒拿孟获时,他出谋划策将其彻底诚服。可惜的是,他有出主意的才能,却从未有领兵作战的经验。诸葛亮因自身对其器重,让马谡担任街亭的主将,马谡临阵前变更计划,最后街亭失守。回军后,不管是否可惜,马谡无疑是触犯了军规,需按军法处置,诸葛亮挥泪下令处死他。
若是不让马谡担任主将,先给他一定的成长空间,积累经验后,也许能成为蜀国强力的参谋人员。

3.魏延
魏延并不是死在诸葛亮的手中,而是死在杨仪的手中,但诸葛亮和魏延的死也脱不开关系。诸葛亮在临死之前便决定全线撤军,目的是保存军力,他把撤军的计划安排给杨仪。可魏延与杨仪不和,不愿听从杨仪的差遣,诸葛亮便以为魏延有反叛之心,命人将其除掉,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
如果诸葛亮当时能给魏延一个机会,等他真正反叛的时候再选择处死他,未偿不是一个绝佳的方法。
到了蜀汉后期,朝中无大将可用,这种局面并非是诸葛亮造成的,可也不能说他一点过错都没有。若是这三员大将没有被杀,蜀汉的结局会否不一样呢?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