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小满
杜先锋
今年的 农历四月二十一日。是小满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意为全国北方地区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汛期随之而来,河水迅速涨满。而小满之于我,是希望,是望眼欲穿的期盼。
在我长身体的年龄,正赶上粮食紧张的年代。最强烈的感觉是饥饿,争取吃饱饭是当年生活的主题。每年的小满之前这段日子,是最艰难的时光。为了节约粮食,全家人勒紧裤腰带,少吃稠多吃稀。特别在冬天,一天只吃两顿饭。为了节约体能,晚上早早上床休息,以防止犯饿。但是,经过了冬春两个季节,粮囤里早已空空如也。家里只好向国家申请救济粮,挖点野菜,采点树叶,到亲戚、朋友家借点地瓜干、鲜地瓜……。凡是能充饥的,东拼西凑起来,聊度饥荒。尽管大人紧着小孩吃,不到饭点还是饿的噢噢直叫,吵着闹着讨吃的。
“小满到,小满到,孩子有吃不吵闹”。小满节气一到,家长的心情稍微轻松了些,因为麦子即将成熟,自留地的麦子可以自由支配,能够提前间收成熟比较好的解燃眉之急。
小满一过,母亲便到自留地里,从地头到地尾,巡视个遍,选定那些泛黄的,比较成熟的麦子割下来,打成捆。每次两捆,能脱4-5斤麦粒,够全家吃一天的。带回家后,抓紧时间将穗头剪下,放在簸箕里,用手穗搓啊搓啊,搓完后用簸箕扬走麦芒麦糠,剩下金黄的麦粒。急赶到大街上公用的碾子跟前排队挨号,把脱好了的麦粒碾压成麦片(因为湿压不成面粉)。一刻不敢怠慢地返回家中生火做饭,将麦片烧成一大锅麦饭粥。这一切刚刚忙完,饭点也到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饱餐一顿这最新鲜的粮食做成的美食,其满足感洋洋者矣。
一天又一天,周而复始,全家人填饱了肚子,也着实苦了母亲。她老颠着小脚,从天亮忙到天黑,腰酸脚疼,晚上睡觉后常常无意识地发出哼哼声。等到麦收时节,自留地的麦子已吃去一小半。
常常忆起那样一幕。我和我家三弟的年龄挨得很近,只差一岁多。学龄前那会儿,家里没人看孩子,母亲下地里干活时只好带上我俩。小孩子爱动,东跑西颠地闲不住,肚里的食物很快消化怠尽,一会儿就饿得肚子咕咕叫,直朝着母亲哭叫。若在平时,母亲也只能无奈地望着我们,心疼如焚。可那会儿已是小满之后。母亲便领我们到麦田跟前,为我们搓麦子吃。掐几个麦穗,放在手里用力地搓,麦芒扎在手心,母亲也顾不上痛痒。把麦芒和麦糠搓碎后,与麦粒脱离开,双手捧着放在嘴边一吹,麦芒和麦糠飘走,手里剩下麦粒。母亲将麦粒一捧一捧地填入我们嘴中。慢慢地咀嚼着鲜嫩的麦粒,汁浆流淌,满口清香。我俩静静的,乖乖的,切切的等待着母亲送上的美味佳肴。那情景,活脱脱一幅鸟妈妈喂养嗷嗷待哺的幼鸟的画面!
农村的孩子懂事早,很小就学会了劳动。我们放学后会自觉地拿起草筐去野外打草,或卖到生产队牛棚换工分,或带回家喂猪喂羊。因为肚里存货不足,且油水少,能量低,不经消化,草还没割多少,就饿得心慌,活也干不下去了。春末夏初这段时间,野外只有绿油油的麦田和道旁稀稀拉拉的杨柳树,山上的野果树尚未结果实,实在找不到可吃的东西,只有苦苦地挨着。而小满却成了令我们兴奋的时节。小满一到,割草的孩子们便迎来一年中野外生活的最好时光。我常常与堂哥为伍,由堂哥为首领,三五个人结队行动。出发前就带上火柴或打火机,去那些草多的,或河边,或山脚下,且靠近麦田的地段。先是集中精力割草,尽早完成任务。当快装满筐的时候,人也有点累了。堂哥便下令休息一会。安排人捡拾柴火,其他人便溜进麦田里掐麦穗,且将掐下的麦穗捆成若干小把。此时柴火也捡来了。堂哥便点火生火。几个人围坐在火堆旁,人人手里都拿着几把麦穗,放在火上燎烤。麦芒烧掉,麦糠烧焦,放在手里一搓,吹去麦糠,剩下青中泛黄的麦粒。放进嘴里,细嚼慢咽,有麦的青醇,汁的甜润,火的焦香,十分享受。
长大以后,渐渐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每逢小满节气,常常忆起儿时生活的窘迫。但留在心里的更多的是期盼,是吃饱饭的满足感。至今,母亲用新面粉烙的油饼,蒸的大包子,煮的麦片粥,还在眼前飘着缕缕清香。真个是“小孩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实,个中滋味只有曾经的那些老人们自已知道。只可惜父母们还未来的及向我们诉说,就离我们而去。也许他们压根就没打算让我们品偿那些经历的艰难。可能是“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吧。
如今,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百姓过上了河清海晏的幸福日子。对于民族的富强,生活的甜美,老百姓有口皆碑,言谈话语,字里行间流露着满满的甜蜜感。当今社会充满了正能量。但是,一些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在生活中仍然屡屡出现。极少数人总是怨天忧人,感觉政策对他不公,领导有眼不视他这颗珠,同事对他不够关注关心。意志消沉,看问题极端化。盯住社会的消极面刻意地放大,说三道四,牢骚满腹,消板怠工,给社会进步带来副能量,造成不良影响。
早晨,走在去所驻村的小路上。初夏的小雨淅淅沥沥的飘了几天,将小满淋得湿漉漉的,潮湿的空气中蕴含着小麦的清香。看小麦的泛黄,看各种作物的日渐成熟,看田园的生机盎然,心中无比愉悦。我在遐思,这大自然的“小满”折射进我们生活中,应该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吧。那么,具体是什么模样呢?是出门遇上艳阳天的喜悦?是见到医院报告单上“一切正常”的欣慰?是观看小外孙诗词大会上出彩的幸福?
的确,小满给我们带来希望,是对丰收的希望,更是对未来的希望。小满本是节气中的字眼,充满了盈盈之气,让人意犹未尽。它很容易给人小富既安,小胜即喜,知足常乐的联想。但是,小满不是自满,更不是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它激励我们奋发图强,用心用力做事业;催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对新生活充满希望,期待风调雨顺,年年都有好收成。期待保民生,谋福址,奔小康,壮国势。这是全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个普通百姓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