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凉、十二管和劳力士
文/龚如仲(Ralph)
二十世记七十年代的中国,物质供应极度匮乏,人民生活依然清苦。所以我们这些远在非洲的援外人员每时每刻都在琢磨着如何积攒下每月的津贴,在国外多买点“好东西”,以便回国后送与家人享用。无奈每月拿到的津贴非常有限,所以也很少有人奢望能买到什么太贵重的对象儿。而在当时,有三件东西是人人都想拥有的,那就是:英国产的的确凉面料,日本产的十二个电子管的收录两用机,还有瑞士产的手表。

的确凉是一种又轻又薄、经久耐用的化纤织物。用这种面料做成的衣服洗后不用熨烫依然能够保持挺刮不皱,所以自然就受到穿久了棉布衣物的中国人的青睐。只要一听说小卖部来了英国的“高级”面料的确凉,大伙儿便会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挑选购买。的确凉当时在中国国内价格很贵,但在非洲却便宜的多。所以大伙儿如果买了这种面料回去,既可讨太太的欢心,又可用作馈赠亲友的礼品,何乐而不为?

记得那时候,我们这些大老爷儿们因为不懂如何选料,也不懂买多长的面料较为划算(做完衣服后,余料不浪费),所以几个人经过商量,统统买成四米一块的的确凉。我就一下子买了好几块面料,回国探亲时交给了妻子,并让她做了几件“漂亮衣衫”。这件事情我一直以为自己办得很是漂亮,因为这些料子的花色是我亲自选定的,而面料上面的小方格子又相当美观。

没想到若干年后,偶尔对妻子提起此事、以炫耀一下我的独到眼光,没想到妻冲我一笑,竟说道:“当时是用你买给我的衣料做了几件衬衫,可是当穿着这种小方格花色的衣服上班时,同事们都嘲笑我,说我是把家里的桌布拿来当衬衫了。我还一直不敢把这件事告诉你,因为怕打击了你的积极性。”妻子的一番话,几乎把我“雷倒”。

除了的确凉,还有一件东西是人人心仪的,那就是日本产的有十二根电子管的收音、录音两用机(简称“十二管”)。这种电器当时在中国非常罕见,所以弥足珍贵。而且,这个电器可以让你一举三得:它既可以用来录音,又可以播放磁带,还可以用作收听广播节目的收音机。又因为有十二个电子管,所以其灵敏度特别高,我们能在坦赞的某些地区可以用它收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所以,这种电器自然成了广大中国劳工的宠儿。
那个时侯,每每在一天的劳作之后、吃罢晚饭,你常常能看到散步的中国工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人手上一台十二管,边走边听,很是悠然自得。在我认识的许多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当中,几乎没有不买十二管的。

说到十二管,我也想起了一件趣事。工作组总部有一司机,由于他把钱花到了其它地方,眼看两年任期将满,突然想到自己还没有买上一台十二管,他心中很是懊悔。于是他托人带信(工作组总部常有坐飞机来往的铁路官员)给他太太,说他打算主动向总部领导提出再多干两个月,以便用两个月的薪水买台十二管后再回家见她。可是没想到他的太太阅信后大怒,立即回信道:“两年期满,给我立马滚回来!不许再多干两个月。管它什么十二管、十三管,咱不稀罕。你还是乘早把你自己的那根‘管儿’平安带回来才是正经”。她太太是个工人,真是直率痛快。当此公把信中这段内容念给大家听的时候,在场者无不笑得前仰后合。

再有一件玩意就是瑞士生产的手表。由于当时瑞士厂家急于打开非洲市场,而中国援外人员对瑞士表的需求量又很大,所以进入坦赞两国市场各个品牌的瑞士表价格相当低廉。我们倘若能攒下半年工资(当时援外人员一日三餐免费供应,上班时间都穿统一发放的工作服。所有津贴均可积存)就可以买到一块”英纳格表;若用八九个月的薪水即可购得一块“欧米茄”;如果太慕虚荣,搭上一年的收入就可得到一块“顶级”手表劳力士。就我而言,一块欧米茄已让我快乐非常,因为若我在国内工作,恐怕我不可能化上好几年的积蓄去买一块这种名表。然而那些年轻可爱的援外劳工们比我气势得多,他们中间很多人都以获得一块劳力士为荣。

作为天天在工地上干苦力的工人,大伙儿谁能舍得带着这么昂贵的名表去上班?既然舍不得带,可怎么奈何这么名贵的手表呢?总不能将表白白地束之高阁吧?于是乎,下了班,一连串的关于名表的怪事就发生了。这些少不更事的小伙子们玩起了“手表游戏”。你可以到处看到几个年轻小伙子在营房外的空地上围成一圈,他们在中央的地上放一个大脸盆,盆中盛满清水,然后各自从腕上解下自己的劳力士或欧米茄,先后把表扔进水盆中,来比试一下谁的手表防水性能好。更离谱的是,他们还会平行地站成一排,每人右手臂平直向前,把各自的手表“有分寸”地、直线般地抛向远处的沙土路面上,来比试谁能把表扔得最远,谁的表抗震性能佳、且能保持摔不坏!遗憾的是,很多名表的寿命就是在这种荒唐的游戏中被划上了句号。

这并不是 天方夜潭,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远离故土,远离亲人,这些长时间奋战在艰苦的铁路工地上的小伙子们该有多少思念、多少酸苦?这种形似荒唐极端的游戏,只不过是为了聊以发泄他们心中的郁闷罢了。
***本文选自拙作《岁月如重—兼谈华国锋》第三章“奔赴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