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九十四
作者:康金印 主播:梦雨
《论语悟道》十三 子路各章、译文、点评13-16章
13子曰:“笱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先生说:“如果能正自身,对于执政又有何难?如果不能正自身,像正人的事还能怎么办呢?
点评:本章指出能正其身的人才有为政资格。这个观点他己多次强调。(十二)16 章和(十三)6两章与本章内容基本相同。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上有“必定其身,然后正世”之说。唐太宗曾说:“君天下者,惟正修德而己。”(《资治通鉴》)他也把正自身视为为政者应有的素质。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也谈的是正己的重要。

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的,吾其与闻之。”
译文:冉有退下季氏的私朝。先生说:“你为什么来晚了?”冉有
答:“有政事。”先生说:“他的事是一家的私事罢了!如果有国家的政事,虽然我不在职了,我作为前上大夫还能和别人一起听听讲政事呢。
点评:本章说冉有用“有政”,即名不正言不顺;大夫只能用“有事”

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鲁定公问:“一句话可以兴国,有这事吗?”孔子回答说:“话不可以说得这么绝对,大约差不多的话也许有。人们说“为君的难,为臣的也不易’。如果知道为君的难,《就勉强尽为君的道,)不是几乎承认一句话可以兴国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能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先生回答说:“话不可以说得这么绝对,差不多的话也许有。有人说‘我为君没有快乐,只是我的话没人违背’。如果他说的话好而没有人违背,不也很好吗?如果他说的话不好而没有人违背,不近于一言而可以亡国吗?,
点评:本章讨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对不对,孔子对这两句话都持基本肯定,但不完全肯定的态度。孔子答得对不对?我看也得用“基本差不多”来回答。有人说:“纵观中国社会的发展,一直都铭刻着深刻的行政烙印,一个政策,一道指令,就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导向,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兴衰。”(《论语品绎》)这话印证了孔子的看法。因此,为政者制定政策、发布命令不得不认真谨慎。

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叶公问执政的事。先生说:“叫近处的百姓喜悦,远处的百姓愿意上这里来。”
点评:本章谈为政效果好的表现是:近者喜悦,远者归来。春秋时代地广人稀,为政能够做到 “近者悦”、“远者来”,就是极大成功。如能使近邻国家高兴,远方国家愿交往,应是更大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