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董德兴,长期从事古体诗写作,有心尝试小说创作。这只短篇小说《老八》是作者的处女作。
老八(短篇小说)
董德兴
一
老八起床没有开灯,怕惊动了女儿。悄无声息,摸着黑起床出门。从下岗再创业工程亏损、老婆出走无踪影。女儿也有意疏远了。这次女儿、小外女回来躲疫情,喜忧参半不说,还突然封城,菜场、超市同时封锁,所有人员禁止流动。三天来,吃光了家里的所有。
四月的后半夜,微风中夹着凉意。水墨江南的阴柔之美,正在这闭月睡花之时缓缓盈育。上海某地市郊结合部宽敞,恢弘,大道、小道、便道,纵横交错,都被围得水泄不通。一道道崭新的铁丝网在路灯和即将暗去的月光照耀下,闪射、跳跃着淡淡地寒光。
老八急匆匆赶路,轻盈的脚步没有惊动田边偶然鸣响的蛙声。穿过田埂走沟边、墙边、宅边直至铁丝网一个洞口。老八白天打探好的。离菜市场不远的大桥底下有个鬼市,子时起到四点半,城管、公安到来之前必须散市。转过靠墙的小路,前面是大树连成的绿化带。铁丝网可钻的地方在大路边两颗大树挡住的地方。
月光逐渐隐退,天暗。铁丝网边上有个黑影在蠕动。老八走近,一个人在钻洞,旁边放着木板车,车上有响动,好像是活鱼之类的鲜货。那人头已经钻过去了,大半个身体还留在这边,屁股撅得老高,铁丝卡住了衣服,进退不得。感觉有人来了,那人吓得叫起来,是个女人声音,清静时传得很远。老八连忙摆手制止,还好四周无人。你,你要干吗?同你一样,赶夜市呀!啊……是八哥呀,快来帮我。
朦胧中,老八认出了是一向无利不起早勤奋精明的孙寡妇。于是,很艰难地拨开了钩在她衣服上的铁丝,孙妹啊,你退出来,我钻过去了就拉你。啊,啊,不,我小孩一家也回来了。卖了鱼还要买菜呢…但钻了老半天还是没有钻过去,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飞逝,老八心里急。隔壁有两家上报村居委会求助,结果三天没有葷蔬送过来,只好挖野菜。死要面子,还对外保密。老八没有发傻,有自己的打算。
孙寡妇又叫八哥,快来帮我呀!她拼命扭动着大屁股。老八火冒三丈,恨不得一脚踢过去…。
二
孙寡妇退出洞口。老八特种兵出身,前胸不隆起,后臀不翘起,很轻松钻过去了。还没到桥底下,隐约有几个人影转动了。灯光普照着桥面和两侧,桥底下黑蒙蒙的微光里,卖菜的有放在电瓶车踏板上的,有肩扛手提的,很少有放在小木板车上的,与往日完全两样,就是没有放在地上摆摊的。如果被城管公安抓到,都要集中隔离14天,教育、罚款,确认无病毒感染后,才能放回去。很麻烦的。人人都知道,突发的疫情,国与民都两难啊!老八答应帮孙寡妇买蔬菜,回来再买她的鱼、或带人来买鱼。孙寡妇在铁丝网的另一头等老八。
交易的方式与往日也完全不同,没有挑肥选瘦、没有讨价还价。蚕豆、土豆10元一包。螺丝、鲫鱼、油菜20元一包。现金交易。向你伸出一、两个手指就明白了。一切都紧张、快速、自然有序地进行。虽然黑乎乎地都戴着口罩不辩人鬼,但是都有着严谨、自觉的本能。而且没有了小贩子、中间商、投机取巧的、转基因的。清一色农家产品,从农田直接到鬼市,纯真的环保绿色。这一瞬间,老八又仿佛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夜不闭户、道不拾余的清平世界。
这里的人还知道积阴德,菜价比平时要低。上海太大了,有的地方官商勾结囤积果蔬,翻价十几倍的不在少数。老八买到了两包蚕豆,一包油麦菜后,人影开始骚动了。城管、防疫、公安来了。老八赶紧逃走。这一点菜不够,但为了保住这一点菜,必须马上离开。
孙寡妇干脆把铁丝网洞口扎紧堵住,人靠在大树后面。看到老八没有带人来买她的鱼,脸有愠色。老八装没看到。隔着铁丝网,老八把菜给她,转身消失在黎明前的马路上。
孙寡妇看着急忙消失的老八,有点后悔刚才及时让开。老八老婆失踪多年,她几次主动示好,但这家伙竟然无动于衷。孙寡妇年轻时貌美秀气,有多少纨绔及游手好闲的戏弄招惹她,都被她坚决挡回去了。也有权贵慷慨赠送她钱财想点子勾引的,她也都不理睬。靠着披星戴月,不畏寒暑,种植、养殖、贩卖,自行车几十里、百多里往返是常事。硬生生养大了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培养读大学。孙寡妇刚才这么长时间堵住洞口,也是故意的。她正靠在槐树上想入非非时,一帮人从她身边的篱笆旁逃过去,只听喊,抓人了,抓人了。东方有点发白。孙寡妇看后面再没人逃过来,也赶紧回去了。在她心中,一个男子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像老八这样靠实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眼里没有困难的男人,真是入她法眼的人。孙寡妇看到老八有一件件精品红木家具进来,兴许老八银行存款也在不断增加。孙寡妇心里又酸又恨。哼,我自己也有。孙寡妇家里造起了两栋小楼房。但个性不大合群,现在有养殖场和小院独居,也自得其乐。
三
老八第二次到鬼市去买菜,卖菜的黑影正向旁路慢慢散开,像一个个游魂徜徉在阴暗角落里。他们不肯离去,知道有人急着要菜,也知道自己种出来菜能卖钱。
桥底下没人了。执法完成,剩下两个保安。本来,老八不会被抓走。原来,老八看到鬼市散了没人了,便向另一条马路穿去,买了二包青蚕豆往回走。忽然,一帮人冲过来突袭那帮卖菜人,一时间,厮打喊叫争吵声大作起来。
老八顺道走近,看到不远处有五、六个人在推拉、夺菜。近处有个女人被三个男人按在地上,那女人发出杀猪般的惨叫。一个用脚踩住她的一条腿、抓住他的手,一个抓住她的头发、按住她的肩膀,还有一个正在夺她的菜。女人忍着剧痛惨叫,但就是不放手。刹那间,她一脚把一个遄出老远,双手又把一个甩出去撞到绿化带上。这样的动作如电光石火,只在几秒之间完成,余下的那人没反应过来,还抓着女人头发反向按着。
老八原打算把那人按住,让他认错就算了。跑近一看,那苍白清瘦的脸上流着血的正是自己的堂姐。老八顿时余怒未消,新恨陡增,纵身一跃,一个踢腿过去,那人滚出去好远,趴在地上惨叫,当场掉了三颗牙,还有几颗到了医院才保住。前面两个人拔出刀准备过来,看到第三个下场,赶紧逃走。其实,特警出身的老八,对付这几个混混,只用了三成功力而已。堂姐叫老八快跑,老八长期在外地工作,与当地这帮人没有接触。快跑,跑了就没人知道是你老八干的了。
老八载着堂姐去医院。检查报告出来了,堂姐的腿上、左侧脸部被击打红肿,多处软组织损伤,两根肋骨也断了。老八要查哪个领导派人来打砸抢的。估计对方已经等在外面了。堂姐担心老八。堂姐夫是工人,儿子是区政府110指挥台负责人。能查到真实情况的。
大门口警察荷枪实弹站两边,外面是三辆警车并排停着,拿着手铐迎上来。老八怕堂姐再度受惊吓,很快跟着来人走了。
四
孙寡妇看到这一幕,嘴巴很严,匆匆赶到老八家里,分一包青蚕豆、又给了七八条鲫鱼就要走。老八呢。不知道。孙寡妇默然离去。回到养鱼场板房,一条小花狗迎上来。不远处,鸡鸭羊、院内豆棚花架、水泥板台阶、食宿等一应俱全。一处娴静优雅的生态小院。看着远处鱼塘里偶然跳跃的鱼群,睡莲开始卷起叶边。心中依然不平。从三月底市中心封控锁住,各种葷疏都十几倍的翻涨。所有进货渠道都掌握在乡镇、街道及其亲属手中,只有他们才能选择供货商,所以进货价格远低于平常时期。封控中的居民只能在铁丝网中吃高价菜。还供不应求。
孙寡妇名叫孙亥妹,有点拗口,熟人习惯叫她孙妹。孙妹也有门路,认识好几位这样的领导亲戚。苦于无法联系到运输车。要有特别通行证。因此,她被锁在发财门外。哼,权力这个东西啊,真不是个东西。
今天镇上这个抢、抓举动很反常。平时,孙妹对老八是三分敬畏在心,七分妒意于表,见面很少说话。今天有点同情这个硬汉。孙寡妇清瘦黝黑脸,一双水汪汪眼睛,眉毛低垂,她陷入了沉思。
孙寡妇决定去动员那些没地没菜的人家向政府交涉、求生路。居民深恶那种比平时高出十几倍从外地运来的不新鲜的蔬菜。如果成功,她的财路也会同时跟来。想到这里,她的脸上泛出了光彩,几颗小雀斑也有了动感。
五
老八押到警所,有十几个男女比他先到,都是今早一网捞进来的。解开手拷时,一些惊恐、敬畏、担忧的目光投向老八,一米八身材,长眉毛、鹰一样的目光,五十多岁犹如四十多的人。喂,老兄弟:平时干啥的,这么厉害!你要当心啊,这帮人有点小名气,从来没有吃过亏,听说背景深,你赔钱的数额不会少的。老八管工程,常与警所打交道,习惯了,只是今天?
约摸过了一个小时,所长来了,满面春风,拉着老八的手,镇长有请。同时也叫其他人到会议室。今天收缴的蔬菜都折价给你们。误会了。还有,早饭都准备好了。只听有人轻轻说:太阳西边出来了。
镇长连连打招呼赔不是,反而小老八弄得一头雾水。镇长诚恳地邀请他担任这一片管控区的治安负责人,动作灵敏地塞给他三万元现金,表示对堂姐的慰问,言语中满满的真心。老八心中有恨,直接把钱装进口袋。所有的工程都停了,没事做。想了想,我只当道口值班负责人。镇长满口答应,工资从优。还反复嘱咐:一切医疗费用都已安排妥当,不用操心。一定要问候您姐。
老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边走边想,真的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事后才知道,早晨的所谓突击搜查,指挥中心没有备案。为了垄断高利润市场,镇长的亲戚私下里叫人来冲击老百姓的。老八有个当区公安局长的老战友替老八抱不平。
六
老八身着大白站在社区铁丝网封锁的道口上,一米八的身材,威风凛凛,直面大灾,守卫一方土地,控制一道封锁线上的进与出。老八的自从单位转制下岗后,每到一个民企或国营承包的企业,都用专业去疏导规范分包商,求双赢,同时也得罪了喜欢回扣等的私利者。
老八从一个钻洞的变成站岗的。他从警所出来时,把小贩们的手机号都留了。把辖区内的所需统计好,电话通知送到岗哨门口,再交叉取货。这样补救封控期间居民需要。把鬼市上的“游魂”变回到正常人,然后再变成老八到哪里,哪里就是集市的场面。
老八把孙寡妇这帮上访队伍挡回去了。其中有几个是上访专业户,每年拿镇上“平安补助费”的。局长老战友托人送来一面见义勇为的锦旗。此时,老八白色的防护服裹得严实,只是有机玻璃罩透出了一双鹰一样的眼神,他接过了锦旗。孙寡妇在远处看到羡慕不已,还莫名的骄傲起来。
转眼半个月过去了,老八无意间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
那一天黎明前,一辆电瓶三轮车满载着鲜疏和鱼类要通过,很熟练地拿了一包鲜疏和鱼塞到岗亭内给老八。老八顿时火冒三丈,强忍着怒火没把那包甩出去,而是放到车上,有多远滚多远。女人哭着开车走了。
来接班的小李妹妹虽然是到这岗亭才认识的,见面总是喊八哥好,很亲和的,看到老八孤单无助,几个人坚持带饭给他吃。今天来上班,她眼睛红肿,一句话不说。老八余怒未消,正想说刚才那事,一看气氛不对,也作罢了。
晌午,老八的姐姐来送饭,好像知道今天没人给吃的,见面就把老八狠狠地骂了一顿,没脑子、不开窍、不近人情、十三点,到哪都搞不好关系。你以后不是被赶走就是自己气走。在新同事跟前揭短,很没面子的,忍着。原来,被他赶走的是小李的姐姐,姐夫喝酒、熬夜打牌脑溢血躺在床上,姐姐还要兼顾婆婆和小孩。
老八知道后,拿了两千元转送慰问,小李像受到侮辱一样,把钱甩在地上,脸涨得通红。老八无地自容,又很无奈,只盼着疫情早点结束走人。
后来,孙寡妇坚持每天给老八送饭。
2022.5.12
从古体诗一跃而就,为小说创作稀缺
今音(雍赓)评论:
像从古体诗创作转型到小说创作的作家很少,也很难。但是,董德兴做到了。这篇《老八》从一个侧面,写了孙寡妇对老八的青睐,其中包括心理烙印和行为动作,这可以参考小说钻洞的细节和结尾处坚持为老八送饭的决心。这两个要点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人间温暖和具体的个指,以暖意方式被结构在小说里面,呈现出社会的温馨由一名寡妇在进行传递中所占有的主要角色。
小说没有男欢女爱的强烈色彩描写,是小说的基调较处于冷色调的缘故,这和小说的疫情背景有关系。于是,小说涉及到了一个大局观,不好把握。而作者以老八的几次变身,将这层关系描写得有理有节有度,这是小说显得谨慎和保守的一面。也是作者的社会经验在起调剂作用。于是,调剂和缓冲小说中的人物矛盾,作为智慧也被藏于其中发酵。
作为对社会的希望和人生目标的向往,在尖锐的与抢菜者打斗中,没有把矛盾扩大到社会更深和更广的层面上。在小说中是有三方在把控,一个是镇长,知道派去的人行事没有在有关部门备案而心虚,有主动息事宁人的做法,是因为有亲戚参与其中,于是在控制事态继续扩大时,让老八以大白身份管理某一个辖区的路口,其中,也包含一个铁丝网的缺口,在大桥附近,天不亮,那里有个鬼市,专门交易瓜果蔬鲜。小说由此把细节定格在一个铁丝网的缺口处,由这里生发老八和孙寡妇的点滴人生交往,并且让两人摩擦生电。这是小说含有的爱情元素,犹如味精,人见人爱。
这时候,小说的基调也由冷色转向温和。这是小说的亮点。也是作者的潜力,能够把握的住小说的结果。
这篇小说的结果,也是由各方面的人物来互相作用和影响的,这是小说的社会性。比如,小说中社会上的人物有镇长、混混、老八战友、孙寡妇等。短篇小说创作,人物不易过多。但在这篇四千多字的小说中,人物适中,当然,作者在创作下一个短篇时,在人物的设计上还会更加精炼。
这篇小说的眼睛有两个,一个是老八当上大白之后,走到哪里,市场交易就会出现在哪里。另一个是孙寡妇坚持要为孤身一人的老八送饭。
因为原来送饭的同事小李姐姐在通过关卡时被老八查处,于是老八得罪了小李,送饭也就自然停止了,这是正常的处事行为。同时,老八的查处行为还遭到姐姐训斥,但是,姐姐又是老八从混混手中救下来的卖菜女。像这样的矛盾揭示,小说是以人物的出尔反尔来进行认识并结构的。小说创作,其中处理矛盾的手法需要这样的冲突描写。这是成熟的创作一面,体现了在短篇创作上对时空布置的呼应或反差,在读者的记忆范围内。如果因为阅读过多或过杂,所呼应或反差的事件滞后,会影响阅读效果,其中有个联系和联想。
202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