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独石塘
作者|彭文前(湖北)
独石塘,位于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西北部独石塘村的中心区,山环水绕,地势坦平,路如玉带,桥跨清流,距镇八公里,车费四元钱,客车货车,往来频繁。耕地卅余亩,肥沃平旷,应季作物,种啥丰啥。只要一说到独石塘,人们都说独石塘是一个好地方啊!我有同感。
独石塘以张氏家族为主,已历14代,有300年历史,房屋主要为木质结构的吊脚楼,最大院子有三间堂屋、十四间正屋外加厢房吊脚楼,是周边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院落。
该院西头将近一里路处,是老峡河的上游,河中有一块顶部比较平坦的大石头,其东北、东南面受山势挤压,流水常年冲洗着它,在那里形成深潭,那儿就是独石潭。据村民讲述,那块大石头很独特,其顶部虽然与外面的田园平面高度差不多,但无论洪水怎样泛滥,外面的田园被淹没完了,却总是淹灭不了它的顶部;换句话说,就是那块大石头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其顶部总是露出水面。本来为独石潭,由于地方语言存在着分不清韵母为an、为ang的字的现象,如潭、塘不分即是,独石潭因此叫独石塘。多年以来,独石塘不仅仅是指那块大石头独立之处,还成了该院的代名词。
据说,上世纪60年代的张鑫老师,由“独石塘”之谐音而联想到“笃实堂”。当时有人对他说,那就把“清河堂”改为“笃实堂”好了。张鑫老师说这绝对不行,必须尊重历史,敬崇祖宗;但可以以“笃实”二字来教化后人。仅此,就可以说独石塘地灵人杰了。从此以后,“笃实堂”渐渐地被独石塘人理解和接受,并且以之为立身处世之本了。为了尊重历史,大家都按张鑫老师说的去做,而从来“不向外人道也”。“笃实堂”便默默无闻地深入后人们的心灵,做忠诚老实之人成了大家的共同追求。让人喜出望外的是,这个默默无闻,竟然与原籍陕西的军人退役落户于来凤的获得共和国脊梁勋章的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浑然一体了!

独石塘,人才辈出。民间传统武术铁木拳传承至今,曾多次在香港、澳门国际武术比赛中夺取金牌。民国时期,该院出过保长;尤其是建国后涌现出不少人才:如张昌俊成长为北京国防军事科研人员,其胞姐张银莲成长为恩施州人事局干部;如张昌盛现任来凤县人大领导,张昌勤任县畜牧局干部;如出生于这院子里的陈朝元,高中毕业入伍后努力学习,最终成为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副院长;还如陈和安复员后曾任两河乡供销社社长,刘祖兴曾任大河区两河供销社书记,张炎芳为企业负责人,陈东山曾经是来凤段松林县长、田恩波县长的双枪警卫,陈朝松曾任县煤矿书记,张万方到大河粮管所任会计一直到退休,张永禄是60年代的企业家。现在,张永禄的大儿张昌奎、二儿张昌凤以及陈涛,均为恩施州有名企业家;外出务工而成为企业家的也很有一些……从事育教工作的有张鑫(已故)、张志莲、张昌华等。现有研究生和大学生16人。在村任职十年以上的干部有4人。现任独石塘村干部有4人。参军的有陈朝贵、刘明等10人。
不仅如此,该院还有张保民、向国礼、陈和安、刘祖奎、向国安、姚自清等是抗美援朝志愿军战斗英雄。其中,向国礼老英雄获得多枚奖章。换句话说,该院是红色基地,2020年再次成为《功勋——张富清的笑》拍摄基地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该院解放前没有出现过土匪抢劫者,解放后没有出现过犯罪分子等,这就是最难能可贵的或许是独一无二的啊!这难道不是以“笃实”为立身处世之本的结果吗?据了解,该院现在共有21名共产党员,都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现任来凤县政协社会法制委主任、四级调研员的张昌盛同志,关心家乡建设,2017年写报告向县交运局申请安排资金修建独石塘大桥,除了自己带头捐款1000元,还组织筹措资金12000元完善道路工程,就是其中的范例之一。好一个人杰地灵的独石塘啊!
时处当今,在振兴乡村文化和旅游春风的沐浴下,这里的张氏家族与时俱进,传家训、立家规、扬家德、树家风等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院成了县妇联重点打造的古院落。
去年11月中旬,承蒙县妇联主席肖媛恩的关怀,我获得采访该院的机会。在九组组长昌明兄热心引介下,我欣喜地知道该院除了以张氏家族为主外,还有姓陈的,姓向的,姓杨的,姓刘的,姓余的,姓李的,姓帅的等。此前,我一直认为独石塘是清一色姓张的呢。该院子还有一个难能可贵的是,其他各姓氏的都心甘情愿地以张氏家族的家风家规来教育儿孙,与张氏家族一样,坚守“笃实”,勤劳朴实,和睦相处,与时俱进。此乃其他姓氏集聚地很难很难做到的啊!
该院现在发展为八、九两个组,80岁以上的有22人,其中,男性老人约占女性老人的一半;前年去世了一位90岁的老人,上前年去世了一位95岁的老人。这样的情况恐怕是又十分罕见的吧。
根据形势的发展,独石塘的农家乐应时而开,生意兴隆着呢。近几年来,不少来此参观的领导或游客或采风之诗人等,都是到这农家乐美美地享受一顿才离去。这是我老家人等想都不必想的事啊!县诗词楹联学会顾问、老年大学诗词班教师李德志带领学员采风该院后,作《眼儿媚•春游独石塘》以赞之:凝目芳村叹葱茏,独石傲苍穹。篁林起舞,清溪传唱,画拱成虹。 脱贫致富亲民策,原野漾春风。情种何处,三农歌里,百姓心中。
独石塘,二十年以前家访我到过,几年以前县诗词楹联学会组织采风我也到过,的确是我喜欢的地方。但相对于这一次深入采访后的感受来说,那都是走马观花。通过此次采访,我对独石塘之独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感情,即独石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具有坚不可摧的定力,毫不畏惧任何激流恶浪冲洗的顽强意志!独石塘人世世代代笃实为人,在历史长河中不畏风雨洗礼,始终不改笃实之志,该独石不就是独石塘人的真实写照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多灾多难,百折不挠,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始终没有放弃,充分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该独石不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吗?还有呢……一言以蔽之,独石塘之令人羡慕,完全可以用一个“独”字来概括。
一转眼,去年采访该院的事就过去半年多时间了。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独石塘魂牵梦绕着我,前不久的一天夜里,妻子说我的呓语是“独石塘好!”我相信这是真的吧!因此我想:如果独石塘或其他地方需要合适我“扬非”授徒或什么的,那么,我就首选独石塘!
目前,县妇联主席负责在独石塘村打造家风家教示范点的工作,在该镇政府领导们的精诚合作下,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不久之后,独石塘这一颗明珠将更加璀璨夺目。到那时,我对独石塘的感情如何呢?
行文至此,我情不自禁地撰诗以记之:
赞独石塘
独立河中任浪翻,
石如砥柱顶无淹。
塘因此异藏深意,
好誉周边共远传!
( 2022年4月28日写于恩施)


作者简介:
彭文前,湖北省来凤县大河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多家学会会员。从教43年来,论文有200余篇在全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连续八届14人次荣获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者称号;《再议“永之人争奔走焉”》等论文荣获“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特等奖。出版特色专著《艺海古韵》、教育教学论文专著《勤耕苦耘集》和散文集《岁月深处》(五人合著)。多年被报社、杂志社评为优秀指导老师。2008年10月,被中国青年教师协会和中国素质教育报告编委会评为“中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2010年12月,被中国教育研究会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标兵”。多年来共计创编7000余首“三棒鼓”词,约14万字。
本期审核:王文(西安)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