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 命(62)
文/彭太光
故事里的故事,人物里的人物,精彩里的精彩
简说诸信萍家。
诸信萍虽是邻居,但他小时候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他的父母亲生了三个孩子,他是老大,老二叫诸鸽萍,老三是个女的,叫诸学萍。他的父亲是市运输公司拉板车的工人,他的母亲是蔬菜公司卖菜的。
父母亲没有读过书,只盼望着几个崽女好好读书。
当诸信萍初中毕业想不读高中而去当兵的想法说出来后,父亲铁青着脸,很威严地说:你不要有其他想法,读书是你唯一的选择。不仅你,老二、老三都是这样。你们不要担心学费,我们供得起!
母亲则眼泪婆娑:听你父亲的,没有错!我们贫苦人家,只知道读书才是你们的希望。不能让你们这一代又做睁眼瞎。
父母亲把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怕的就是子女不想读书,怕的就是子女学习不用功。
诸信萍读完高中,正好赶上第一次全国统考,他考入了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萍乡师范院校教书,后调入市委党校,后担任税务局长,财政局长,市政府副市长。
诸鸽萍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人大律师事务所任职,后自己注册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大后,到深圳市注册了一家“华人律师事务所”,因受理了全国有影响的诉讼,并赢得了官司,名声大震。
诸学萍高中毕业后考入南昌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诸家三个子女有出息,轰动了吉星路,影响到整个萍乡市,萍乡报发了专访,市教委编的《教育与研究》对诸信萍三兄妹毕业后的情况作了长篇幅介绍。
吉星路上的人们都知道,诸兄妹的父母亲为了他们读书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吉星路上几位在鼠年出生,年少时又一起长大的同学、朋友,长大成人后,命运大不相同的,他们人生中演绎的故事真的很精彩。
我真的很想展开来写,很想让读者知道这些故事。但又不能把我要写的邮电的话题分开得太远,只好暂时止笔。
采写曹罗生事迹的报告文学在《人民日报》、《人民邮电报》、《江西日报》发表了,其轰动效应,其影响力是超出我当初写这篇报告文学时的想象的。
曹罗生他在普通、平凡的乡邮投递员岗位上,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需要摆在第一位,把邮政的服务摆在第一位,把自己对人民的付出摆在第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我是花了几天时间到曹罗生工作的邮电所跟班进行采访,才得到这些真实的、朴实的、感人的素材的,才能写出这篇感人的报告文学来的,才有可能被我党最高级报纸发表的。
曹罗生不是萍乡市人,他是从外地邮电局调入到萍乡市邮电局,然后分配到赤山乡邮电所任乡邮投递员的。
他做邮递员,所送的报刊、包裹、信件、汇票等绝对不会有一件丢失,而且会按投送的时间要求,准确无误地送到你的手上。
用户交给他的邮件,他会确保百分之百按时发出,绝对不要担心他不贴邮票毁了你的邮件误了你的事。
赤山乡离萍乡城有几十公里路程,曹罗生几乎就没有因私事去过一次萍乡。
反而是因为寄邮件的用户有要求,要求曹罗生当天就要把邮件发出,曹罗生便骑着自行车,带着用户的邮件赶到萍乡邮电局发出。这是为何呢?
赤山是一个山区,但在外打工的,做生意的,读书的,当兵的,搞科技合作的还真是不少。
这样的一些群体,很多都住在离乡镇所在地很远的地方。
那个时候通信还很不发达,程控电话在乡镇还没有开通,人们的通信渠道得依赖于邮递员。
邮递员在投送邮件的时候就会同时也收到用户要寄出去的许多邮件,待邮递员投送完邮件回到邮电所时,市邮电局到邮电所转邮件的邮车早已走了。
市邮电局的邮政车,每天从萍乡城出发,从福田、长平、上栗、东源、赤山、彭高这样转一圈,到赤山的时间大概到下午两点左右,而我们的邮递员在这个时间是回不了班的。
没有赶上邮车发出的邮件,是要到第二天才能运走。
曹罗生是把这个时间告知了许多用户的,但有的用户收到电报或接到电话,就马上要按对方的要求发出邮件,这样的邮件就一天也耽误不得。
遇到这种有特别要求的用户,曹罗生不仅愉快地接收,他还会加快速度送完邮袋里面的邮件,争取早一点赶回到所里,想赶上局里的邮车。
因为路途太远,再怎么赶,还是难以赶到。
这样,曹罗生就会把用户的邮件装载好,自己骑着自行车送到萍乡局里去。
这一送,他一天来回要多跑六十多公里。
在邮电所当一名乡村邮递员是非常辛苦的,在赤山乡那就更苦。
邮递员不论过时过节,除了星期天休息,其他时间都要在乡村小路上不停地走。晴天还好点,就是被太阳晒着,多流几身汗水而已。雨天、雪天就难为我们的邮递员了。
下雨天投递报刊、邮件,邮递员首先要保证报刊邮件不要被雨水淋着。
曹罗生碰到这样的天气,他宁愿自己被雨水淋着,也绝对会保证报刊邮件不会淋着。有时村民们看到老曹身上的衣服裤子淋湿了,很是过意不去,但又没法子帮上忙。
只要下雨,特别是下大雨、暴雨,乡村的许多路面就会被淹,有的路段就会积很深的水。看不到路面,骑着自行车过,弄不好,人车都会翻入水里。人翻进水里还好一点,大不了衣服裤子湿透。车翻进水里,报刊邮件就没得救了。
在这样的路段,曹罗生都是扛着自行车涉水而过。水深的地段,曹罗生就会把雨鞋脱了,赤足扛自行车。
乡村的路,石子路多,车胎被戳破也是常有的事。
在乡村,要走几公里路才能找到一家能补胎的人家。
车胎破了,骑是不能骑了,邮递员就推着自行车去找补胎的地方。
曹罗生吃过几回这样的苦,后来就自己学会了补胎,随身带着补胎的工具。
有时碰巧遇到老乡的车爆胎了,他还会很热心肠地为老乡把车胎给补好。
到了冬天,不下几场雪就不是萍乡。
萍乡是丘陵连绵的山区,属亚热带偏潮湿气候,一年四季分明。
到了冬季,小孩子也包括大人就盼着下雪。
小孩子盼下雪为的堆雪人,打雪仗。大人盼着下雪,期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下了雪,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是带来很多不便的。
就说邮递员,下了雪,要是路面结了冰,那可就惨了。一天下来,不摔得鼻子青脸也破那就算够走运的了。
曹罗生投送邮件的上坡村,就坐落在一个高高的山坡上,有好几里的山坡。平时人们骑着车到这里,就都是推着车上山,骑着车下山。
在这样的路面上、树枝上、屋顶上到处白茫茫一片的下雪天,为了确保乡村人民的报刊邮件能及时收到,邮递员是付出了更多劳动代价的,是付出了更多辛勤汗水的。
在这样的雪天,在这样的去上坡村的路,曹罗生是毫不犹豫地扛上邮包,徒步向漫长的上坡村赶去。
这一去一回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待他回到邮电所时,人们早吃过晚饭准备睡觉了。
在乡村,村民买日常生活用品是不怎么方便的。
开始的时候,是老曹帮乡亲们带这带那,后来老曹根据村民的实际生活需要,自己垫钱带足了这些生活必须品,一分未赚地为老百姓服务。
老曹进的是批发价,老百姓买的也是批发价,村民们特别欢迎,都把老曹当成了村民的贴心人。
老曹乐于助人,村民们也不讲客气,就经常要老曹帮带这带那,曹罗生就成了乡里乡亲们的活雷锋……
曹罗生就这样成了名人,成了中国邮电系统的名人,成了萍乡老百姓的名人。
曹罗生就这样,凭着对人民的热爱,对邮电工作的热爱,在邮递员这个岗位上,得到了单位领导、同事、用户、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曹罗生当上了市劳动模范、省邮电系统劳动模范,并被调入市邮电局投递班继续任邮递员工作。
曹罗生很感激我,说是我把他捧红的。
我说是你自己做红的,我只不过实事求是地写了出来而已。在萍乡局投递班干好了,甚至比在赤山干得好,你的事迹我就会连续不断地报道出去。
作者简介
彭太光,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已出版散文集《走过春天》、《感叹时间》,长篇小说《走过秋天》、《高山上的花瓣》、《欲火(上)》、《祼局》、《命》。
QQ:2546961237
电话:13320099688
诚招:电影、电视剧改编、拍摄、图书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