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序《梦之罪》
文/张康德

沈沦君的长篇小说《梦之罪》即将付梓,承蒙见重,嘱为序一篇,殊为惶然。却之不恭,不揣浅陋,谬书数语,相磋相磨,以见文友之谊。
沈沦君这位出生于“大汉口”的“老三届”,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有良知,非常 具有正义人性的资深编辑、记者、作家、学者,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沈沦君多才多艺,闲暇之时擅长书法篆刻,爱好音乐尤其民乐;他兴趣广泛,成果斐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写作,至今约撰文 500 余万字,如文学作品代表 作:杂文《闲话“加”与“减”》、散文《夜泊三亚》、短篇小说《绿帽子男秘书》、短篇报告 文学《舰艇巨匠》、长篇报告文学《音画交响曲》、古典诗词集《诗履断痕》。他还撰写 出版了三十余万字的社区理论研究专著《中国城市社区文化新模式——883 实地探 秘》。2007年为武汉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策划编撰百万多字的关于社区建设管理 发展的书籍《共建和谐》等等。
沈沦君与时俱进,是位由“爬方格”转而“敲键盘”的职业写手、老作家。其写作功底较扎实,工于古体诗词、报告文学和小说。看似性格内向的他却善于“讲故事”。
大家知道,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 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小说有三个要素:典型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 社会环境)。 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 托。一篇好的小说一定要具备小说的三要素,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环境的描写, 情节的发展,这些都涉及作者的艺术功底。作者可以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也可以塑 造多个人物形象。人物形象需要通过一些故事情节和表现,光是正面堆砌辞藻来 说明其性格特点是不行的。为了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就需要把这些故事情节安放到特定的环境中,借助环境的渲染映射,才能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梦之罪》无 论写作特点,写作手法,所描写的典型人物的性格可谓具有特色。尤其语言的魅力,随意而高超,剖击心灵的语言令人陶醉。在场情描写,叙事不失唯美 ,画中有景,景中生情 。《 梦 之 罪 》开 篇 读 来 具 有 浓 烈 的 自 传 性 , 使 读 者 悄 然 以 为 完 美 的自我形象 ,鲜明的自传色彩 ,仿佛看到“我”既是作者“我”又是读者,自我否认“小说都 是假的”“小说和我没有关系”。
《梦之罪》原名《天涯情人》,系长篇章回言情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每篇相对具 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适合于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十年前,曾在网上示众,使无 以数计的中青年男女阅读时心潮难以平静,每当新篇还没上网,阅读粉丝们 QQ 不 断。作者忘我耕耘,电脑打字手指发麻,十二万分希望满足亲爱的粉丝们,身居陋 室,寒冬时节,十指如冰凌僵硬,炎夏火炉之城环境下的时候,的确使人心神不宁! 尽管如此,最终还是按照出版约定每日敲字最少也得上万。作者说第一次领教了 网上作文可不是手握钢笔摇头晃脑,不慌不忙悠悠落墨的那个滋味,终于,一个多 月的日日夜夜吃到了做一个网络作家的“刑罚”味道。一晃,十年春夏秋冬过去了, 作者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番五次笔耕不止,征求年轻出版编辑们的良言,希望 把这敲打出来的“影子”变成传统的纸质读本,赢得读者青睐。书中故事就在我们 身边,不少网友说,仿佛自己就是书中人物之一。
请看该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浪潮诱惑很 多端着“铁饭碗”却不如意的人纷纷下海,尤其是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比如主人公: 资深学者型新闻名记,堪称才高八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德行不错,困在一个名 不见经传的媒体里无所重用。希望凭着自身本事“升官发财”。于是,离乡背井,闯 荡天涯,自谋发展,企图抓住青春的尾巴一展才俊,却纠葛于妻子之外的四个女人 之间......
《梦之罪》里年近天命的主人公老记,有一个知书达理,干练贤惠的妻子和可爱 的女儿。老记治学认真、为人诚挚、交友随和豪气、处事正派,尤其在男欢女爱的生 活态度上十分严谨,从不涉足风月情场。可是,沦落天涯的某天,老记从学术报告 厅散场时,和大家一样都在认真琢磨这样一个严肃课题“女人的第三种水”。因此, 老记的灵与肉犹如莫名的怪兽在五脏六腑里躁动。仿佛感觉 28 岁的博士学位的 挂职市长梅靓的娇美身影在眼前晃来晃去。同时,老记忽然醒悟:认为没有情人的 男人,要嘛就是心残、体残、智残、无钱无权的可怜人。仿佛哪个男人如果只有自己 的老婆一个女人,注定被朋友瞧不起。比如,生意圈里或者仕途之路,倘若人家知 道或者听说你连一点“情况”都没有过的话,心理上早就与你筑下一堵隔离墙。 所 以,老记在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过情人?就此,朦朦胧胧地在和美女市长梅靓挂 了电话后,立马拨通远在老家的女教师巴迪雅。30 岁的巴迪雅早在 18 岁就和大一倍岁数的老记一见钟情,尽管他们曾同床共枕,却10多年来一直保存着“那层纸”; 撩拨起 12 年甜蜜的婚外情爱滋味如同昨夜。由此,老记以第一人称展开他与五六 个女人之间的情感、情爱、情欲,以及真实的性爱、性欲的真善美丑的纠葛。为何要 用“第一人称”?余以为,之所以选用第一人称,更容易让读者体会到主人公的意 境。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里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第一人称叙述角 度,写的都是“我”(老记)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 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运用第一 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景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另外在小说的 艺术写作上,为了“使人物和环境获得最大可能的立体感”,使“故事活动起来,获得 一种生命的力量”,沈沦他怎么方便怎么来,表现极大的意识流。他还大胆地试验“多角度叙述角度”“对位式”“时序颠倒”“时序并列”等结构手法。或使作品增加层 次感与逼真感,或使作品万象纷繁,引人入胜。通观他的小说,在富于主观创造性 的总体“写意”建构中,到处夯下了严格遵照现实主义原则的局部“工笔”描写的支 撑点。这不仅造成了一种审美特点,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给主观意象 一个坚实有力的物体。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洗涤心灵的尘埃,点燃神奇的魅惑。 《梦之罪》这部小说通过主要人物之间灵与肉的描写,展示其生活中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人与事。故事最终揭示人类,人性必须战胜自身的弱点,才是常人。 否则,贪婪者自成阶下囚。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沈沦小说的字里行间,处处弥散着一种“东方神秘主 义”的氤氲。
望沈沦君继奇光之往,开异彩之来。老当益壮,再创辉煌!为进一步繁荣和发 展我国的文艺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寥寥感言,是以为序。
2019年12月24日于金台戴家湾

作者简介:张康德,男,1963年2月生,陕西眉县人,教育学硕士。高级编辑、电子商务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文联荣誉主席,中国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文艺》主编、文艺之窗网、文艺·手机、非遗·手机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