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的栉风沐雨,北大荒的建设与发展 可谓是日新月异,我无论何时何地回到这钟灵毓秀的故乡,总是热血沸腾 激情澎湃,因为我在这里曾生活工作过,对这里自然风土人情 一切印象都是那么美好与难忘,一见到它 总有千言万语 象是离家的孩子 要对母亲去说去讲。追根溯源,我心中镌刻着你的悠远。这儿曾是亘古荒原,渺无人烟,沉睡千万年。是五十年代大批转业官兵的创业旗帜;是六、七十年代广大知青壮美之举;是无数拓荒者无私奉献与付出才将你美丽的面纱掀开,吹响了向荒原要粮屯垦戍边的进军号角;是一代代北大荒人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才筑牢了中国粮食的压舱石,并成为“关键时靠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举步维艰,为解决吃饭问题,要开发建设北大荒。当时这儿蛮荒、无道路、缺衣少粮,广大转业官兵和支边、知识青年,他们凭着一颗革命赤胆红心,向荒野发出了战天斗地的呐喊,由此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三伏战酷暑三九冒严寒,风餐露宿,蚊叮虫咬,住小马架地窨子,几十年来艰苦奋斗,披星戴月,只争朝夕,这里的每一分良田,每一米道路都凝聚着垦荒人的血汗甚至生命,才使这僻壤荒疆变成了米粮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三天三夜说不完,这些精典语言,曾是三江平原富饶程度的 民谣佳话,也是北大荒变身北大仓 物产丰富盛誉,更是开发建设者们 在困境中乐观思想的形象生动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