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品茗怡神
品鉴武夷岩茶
鬼洞“铁罗汉”偶感
林更生撰
鬼洞岩茶正,品尝滋味清。
嫩芽琼树釆,荈叶玉壶烹。
素韵增奇气,香醇负盛名。
佳人无媚色,铁汉有柔情。
注释: 此首五律在创作初稿时,收尾联原句是:
老枞无媚色,罗汉有柔情。
后釆用拟人法修改为:
佳人无媚色,铁汉有柔情。
也许,此刻更能展示出作者在品茗时的情感抒怀吧。

品茗怡神
此款铁罗汉,足焙火,外形条索纤细紧结,色泽青褐油润,带花果香。冲泡后汤色呈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暗香浮动,骨质感明显,底韵丰富。仿佛似有一股茶气暗涌,细啜之下,喉部会有往上冒气的感觉,喉韵中香味、甜味和枞味兼具,且极为耐泡,品饮五、六冲时,舌面中后段生津回甘不断。
七、八冲后茶汤越来越细腻。香气里含着的果木香,一点点游离出来,呼吸之间,皆是疏淡幽远的香气,唇齿之间皆沁着清香,此后由烈转柔,整个品尝过程中出现青草香、药香、果香、乳香、木质香交替上升,层次感强,水路清晰绵柔,茶汤黏稠有质感,幽长而持久。品鉴个把小时,口腔内甘香犹在,可谓是喉韵、岩韵、香韵并具。
品鉴之后,将茶叶倒出,可见叶底软亮匀齐,红边带朱砂色,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
最关键的是,这款铁罗汉的霸王柔情: “沉稳且婉转,厚重且朴实,刚烈而又带温情。”让人品鉴后岂不感觉荡气回肠!

岩茶铁罗汉简介
铁罗汉是武夷岩茶四大名丛之一,母树原产地: 一说是在慧苑坑岩的内鬼洞,该地两边崖壁耸立,茶即产于一块长丈许的地带,边有小涧水流。另一说是在竹窠岩。其实,这两个山场都是出产岩茶的好地方。自然界一直遵循着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法则,或许铁罗汉只有生长在好环境中,其才有更完美的表现。
据《武夷岩茶》丛书记载:铁罗汉为宋代树名,叶长而大,叶色鲜绿有光泽,叶面平展,叶尖钝,叶尖端弯曲略下垂,叶肉隆起略皱,脉粗显露,侧脉8对,锯齿约28对,齿形略钝,枝干直立性明显,着生角度40度左右,花期较迟。
此茶早于大红袍,是最早的武夷名丛之一。铁罗汉均衡性及综合品质不比大红袍逊色,很多人喜欢用霸气来形容铁罗汉的口感,但是这种霸气必须来自于好底子,即融合山场、茶青、工艺为一体。故在茶人中流传着武夷岩茶“芳香不过肉桂,醇厚不过水仙,霸道不过铁罗汉”之说。






读林更生社长《品茗怡神》诗文有感并步韵和之
林征宇
一首岩茶赋,读之神亦清。
心犹携杖觅,思欲酌泉烹。
已觉非虚语,安能负盛名!
但同君共醉,吟赏更怡情!
步韵更生社长《品茗怡情》原玉
陈新生
幽香浮雅趣,顿觉气神清。
雨露曾相沁,岩泉亦独烹,
斟茶邀好友,论道仰清名。
不羡湖山景,壶中有胜情。
步韵更生社长《品茗怡情》原玉
廖贞村
陆羽壶中客,氤氲荡气清。
也曾寒雨沐,岂惧沸泉烹。
立地无功利,蒸腾出盛名。
沧桑归正道,鬼洞献温情。
步韵林更生社长《品茗怡神》
林华年
但有烦心事,品之神亦清。
邀朋相对酌,话古放怀烹。
遣兴说经论,消忧忘利名。
岩茶味堪醉,吟赏足怡情。
次韵林社长《品茗怡神》
陈圣涛
鬼洞生琼树,岩茶味道清。
新芽轻手采,嫩叶碧泉烹。
铁汉留佳誉,武夷传盛名。
和诗宜会友,品茗便交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