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正腔圆的“磨剪子嘞—戗—菜—刀”
刘传莹
今天孙女不在家闲来无事,在家刷手机看散书,突然就像有感应似的,窗外传来一声久违的吆喝
“磨剪子嘞——戗——菜——刀——”
声音遥远而悠长,我突然间觉得我应该是幻听了,但是,紧接着,第二声吆喝又穿透上午炎热的阳光与寂静的空气,传送进我的耳朵:“磨剪子嘞——戗——菜——刀——”这一声,更为悠长,也更为清脆。
我霍地从沙发上站起来,跑向阳台,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看见了西边传来吆喝声的地方:
西边的那幢楼前,在一排锃亮而整齐的小汽车旁,磨刀人放下了长凳,拿出了家伙什儿,随后,南边大楼的门洞里走出一个中年妇女,手上拿着菜刀、剪子。磨刀人随后习惯地接过来,熟练地往刀刃上用手试了试,接着便开始磨剪子戗菜刀了。

上苍啊,多少年了?应该是五十多年前,应该是在样板戏一片红的年代,在那出叫作《红灯记》的现代京剧里,曾经听过这样的吆喝声。
也是在看样板戏的年代,我们在银幕上看见的磨刀人,曾反复出现在我们儿时的童年,他们走街串户,一边走,一边吆喝。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磨刀人不见了,那“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声也没有了。后来,随着城市扩建,就很少听到那清脆、悠扬的吆喝声了。
可是,突然之间,真真切切地在这座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小区里里,竟然听到了这久违的吆喝声,真像是一下子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穿越到了那个年代我曾住的经七纬二树安里四合院……
朋友们,你们一定听到过这句家喻户晓的吆喝,不过,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句吆喝声,好像南北通用,全国共享。
不管出现在山东、湖北,还是江浙等,这句吆喝听起来都差不多?到底是从哪里传开的呢?
电影《霸王别姬》里也曾多次出现这句画外音,听起来就像是全国通用的范本
在记忆中,这声吆喝通常带着点渐变。
它一般会从窗外不知名的角落里传来,忽远忽近。每当这个时候,妈妈们就会拿着有点卷刃的菜刀寻出门去,找磨刀师傅好好打磨一下。
而同时,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像我小时候一样,在家里也不闲着,跟着吆喝声,琢磨着节奏与声调,有模有样跟上喊两句。
现在仔细研究起来,其实喊完这句吆喝并不简单。

首先,开头的“磨”字要长吐一口气,再中气十足地展开,像是剧场里的报幕,为之后的主人公作铺垫。而“剪子”二字出场时,气还得再及时收回来,进而声调一转,向上昂扬地飙起高音。
重点来了。气不要停,到了中间的“嘞”字,千万别直接行云流水地滑过去,要在鼻腔中来个抑扬顿挫的转折,铿锵下沉,一气呵成,好比花脸京腔。
这时候,终于能喘口气了,但暂时的停歇是为后面的“戗菜刀“作缓冲。
“戗菜刀”三个字讲究节奏均衡,间隔一致,难就难在要保持住十足的气量,不疾不徐、收放自如地动用口腔、鼻腔、胸腔之力,像是将军上战场,带着点视死如归的精神。
最后,“刀”一出口,声母“d”的音就自然地消失,而剩下的韵母尾音“ao”则迎风悠扬,经久不散。
一曲终了,肺活量也被检测了个七八不离十。
童年听着磨刀吆喝长大的我,一直以为这是家乡济南乃至全省独特的方言,以至于参加工作后,出差到了其他城市听到同样的吆喝声,还觉得十分亲切,结果没成想到经过多名外地朋友证明都表示:我家吆喝声磨剪子嘞——戗菜刀——也这样啊!
在我童年的时光里,那一声声“磨剪子——勒——戗——菜刀”的叫喊声始终伴我长大,虽然现在很少听到了,但那字正腔圆,京剧道白似的叫喊却从未在我的内心谢幕!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