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刘采慧
诵读:柏霖
制作:冰清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尊老这一优良传统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凝结积聚而成的灿烂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反映了自我求存动力同社会求存的动力之间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老年朋友在安度晚年、打发时光的日子里坚持自省、学而不厌、认真读书,追求高尚的生活理念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自觉践行敬老文化、养老文化,塑造一个全新的老人,也就是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家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多年来,我一直用这段话鼓励自己、鞭策自己,用心阅读、结识益友,只为不断提高自己、正视自己,做有修养的老人。
古今中外都有一些爱书、读书的人。燕山文学协会就汇聚了很多文人墨客(当然也有更多的青年才子),他们不但爱书、读书,还爱赋诗写文、舞文弄墨,与他们在一起能够满足求知欲望,寻求知音,捕捉好奇,践行敬老文化、养老文化。
其实,大家坚持读书,不再是为了拿文凭、要学历,更不是为升职、争荣誉,是要逐渐成为一个有温情、懂情趣、会思考、传播正能量的老人而做好铺垫。文友们都懂得,书虽然不能帮助人们解决所有的问题,却能给人更好的视觉和为人处事,影响人的思维逻辑和行为谈吐。细化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庄子.逍遥游》中有言: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意思是,对于盲人无法让他领会文彩的美观;对于聋者无法让他知晓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有聋有瞎吗?在智慧上 也有啊!只有善于读书,才是对知识的欲望和好奇,以逐渐增强智慧的综合能力。词典中:智慧一词(狭义的解释)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的器官,(以物质为基础的广义解释)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能够保持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其实就是对智慧的增值。

是啊!在现实中,大家很少看见不快乐的孩子,而成人则相反。因为孩子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幻想,比如:一朵小花、一颗小草、一只蝴蝶,甚至一粒小石子、一团小泥巴等,孩子们都会玩的很开心、很情趣,他们笑的那么灿烂、那样阳光。试想,如果我们老年朋友们,仍有追求知识的欲望,保有一颗好奇心,生活将会是永远快乐的。比如,哪怕是一次烹饪的体验、一次为陌生人指路、一次正能量的提示、一次舞台演示的锻炼、一次对过错人的谅解和宽容……等等。

为继续所求所学,勉励自己学习奋进,我经常计划学习,强制温习,坚持写作,有时也因琐事而未果,特别是懒惰投稿,更是未果。细细琢磨,用计划鞭策各自行为,监督自我规范,确实是件很好的事,随时提示自己:啥时节快到还没有畅写一文呢,未完成就是欠单呦!这种自我警言,自我强迫的求知欲望,也算是一种慎独精神吧。值得欢心庆幸的是我们赶上了网络时代,燕山直通车,凤凰亭刊物,向阳之窗等,成全了我的未果,让我如期填充了欠单。我结识的文友们都是我的老师,他们无论读书还是写作各有千秋,增添了我对读书和写作的兴趣,煞有介事的常常抒情几篇。此时此刻,我常回忆起《燕山油化报》《老同志之友》《石化老年》等刊物,是我们崭露头角的奠基。读书平添了我心里的那股渴望,使我仿佛在心灵中畅游了读书的殿堂。
人们通常言谈:大千世界是人们进修社会科学的课堂。我们生存在社会的不同地界、不同阶层、从事不同职业等,所有这些,其实都是社会的大舞台。舞台上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各自上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细思量,有谁甘当败家呢,又有谁是常胜将军呢。对天赋人们不可否认,但不得不承认智慧对人的启迪和影响力,智慧是成功的前提。我们虽不能博览全书,只是选择读己所需之文,恰到好处,这正是在修养自己,维系那份好奇心,去寻见新的追求和目标。
书本知识掌握得多了,视野开阔,身心健康,将书本所学用于实际当中,很自然懂得为人处事。退休后,在党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下,我曾担当过燕化离退休管理中心六里、宏塔工作站党委委员、支部书记,读书摄影协会秘书长,时装队队长等职。面对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同的社会人群,我学会了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不同的活动场所、不同的语言技巧、不同的维系方式开展工作。尽管工作中也会遇到不快或烦恼,只因我能借助书籍的力量,填充知识,增添智慧,获取能力,善于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我和文友老师们只要见面,就滔滔不绝的抢言读书感悟,相互挑逗着每个人心灵中的那份憬然。记得一位文友像是叮嘱自己,又恰似敬示好友说:现在选择的书,将会是你未来的 一个很重要的灵魂伴侣,如果真的进入你灵魂里面之后,它会再生,会帮助你在很多危机时刻做出下意识的选择。还有一文友老师说:在很多时候脱口而出的语言,决定你的人生和命运,决定了你整个人的趣味和格局。可见,书的教育能量。

那天,我在燕山文联遇见了几位文友老师,他们大胆感慨:时间似水流,逝去了岁月,年轻不再属于我们;老当益壮却是我们收获的季节,我们收获了对人生的领悟和顿悟。随之大家共同感慨:从现在做起,珍惜自己拥有的每一个晴天,每一份快乐,每一份幸福,用知识继续填充那颗善良的心、宽容的心、充满生机的心,坚持耕耘,播下好奇的种子,收获几多快乐、几多赢得。坚持读书,沉淀知识,蕴藏智慧,顾而乐之。
是啊!在知识的海洋自由翱翔、自我引导,远离浮躁、安静踏实,拜书为良师、拜文为益友,学习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精神,从内心溢满力量,不以世人无理偏见而沮丧,更不以世人高度评价而发昏,坚持努力学习才是真,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刘采慧,笔名,心悦,中共党员,燕化退休干部,喜欢诵读、书法等。诚信诗中有境界,诗中有人生。原创代表作:《我的终身“伴侣”》、《燕化精神五十年》。散文《非常时期随想》曾荣获2020年燕山地区第十届文化艺术节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近年来,曾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过作品。

柏霖简介:本名李兵,一个执着的朗诵爱好者,追求语言艺术化与艺术生活化相结合的朗诵表现风格,中国语文现代化协会语言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语言研究学会朗诵研究会会员;北京歌舞升平艺术团团长;首都朗诵艺术团团长;北京丝路文化朗诵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语言艺术高级教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