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识南阳子
■刘省平
【一】网聊
认识南阳子之前,我曾在网络上看到过他写的几篇关于西安的文章。但那时,脑海里只对他笔下的西安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对于作者姓名却并未留意。
后来,我在天涯社区上常看到一个名叫南阳子的人所写的文章,感觉比较对我的胃口,就搜索他的相关资料,不想竟贸然闯入他的博客,眼前突然一亮,就再次看到了那几篇以前看过的关于西安的文章:《西安的快与慢》《西安的下午茶》《西安:一个城市复古的背后》《大话西安男人》等等。忽然,就有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这下才注意到作者的名字。我当即把他的博客地址做了链接,以便今后常去读他的作品。他博客里的文章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没有多想就顺手在好些文章后面跟了帖。
过了几日,我刚上网就一连接到了几则QQ信息,竟然是南阳子发来的,请求加我为好友,我赶紧接受,可他当时并不在线。直到上个礼拜的一个下午,我在网上碰上了他,才聊了起来。开始自然是互相少不了一番寒暄。我说南阳子呀,你的文章写得挺好,他说已经看到我的评帖,感觉不错。他问我多大了,在哪儿上班,情况怎样。我问他在哪家单位高就,他说和老婆一块卖菜呢。我说不会吧?他说,真的,我俩在文艺路一个蔬菜市场做批发,没事你可以过来帮帮忙。我说做生意那么辛苦,你哪有时间搞创作?他说,家里有电脑,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他说得煞有介事,我就信以为真了。他又说,兄弟没事你可以过来给我帮忙。我说,没问题呀,不过有没有“帮忙费”?他说,当然有啦!看他在网上的话语,我感觉他是一个乐观爽朗人,能文能商,心下就佩服起来。
和南阳子聊天时,我再次打开了他的博客。在博客上看到一些关于书院门的文章和图片,忽然就有了新的话题。我说,你对书院门很熟悉吗?他说,他就住在那里。我说,书院门那地儿不错,是西安的古文化一条街,我没事经常过去转呢。他说,那好呀,你有时间过来,我请你喝普洱茶。我说,有时间一定登门拜访。我问他可认识樊大牛、李双保及张秦川这些书院门里摆摊写字的人。他说,认识樊大牛,还反问我和他怎么认识的?我说,他是我以前在《各界导报》的同事,其书法和文章都好,人也比较实在。一提起熟人,他显得有些激动,问我的联系方式,我随即将手机号发了过去。他又让我告诉他我的办公电话。我刚告诉他,就立即听到了办公室电话急促的铃声。果然就是南阳子打来的。在电话里,我给他简单叙述了一下我的工作情况,然后再一次问起了关于樊大牛现在的境况。他说,大牛现在不在西安了,到北京卖字画去了。谈到最后,我说你真是卖菜的吗?他先是笑了一下,才说我刚才是骗你的,我其实是《魅力西安》杂志的编辑,说我卖菜是逗你玩的,不要介意呀,没有别的目的,只是想换一种身份在网上去和别人交流,看人家对我什么看法,哈哈……好你个南阳子,刚认识就逗我玩。这人蛮有些意思呢!
【二】拜访
认识南阳子的那个礼拜的周末,我见到了他。
这天我正好休假,早上起床很早,打算到钟楼开元商城办点事情,忽然想起我要乘坐的公交车正好经过书院门,便打算顺便去看看这个新认识的网友——南阳子。我怕他不欢迎我或者不在家,就提前给他打电话说我今天去他那里。他很是爽快地答应了。
按照他电话里的提示,我来到了碑林博物馆附近那条街道上的一户人家门口。刚进大门,当我正犹豫着不知进哪个房子准备开口喊他名字时,从右手楼梯上下来个戴眼镜的30多岁的男人,笑眯眯地说:“你好!走,上二楼!”由于楼梯逼仄,我就先自上了楼梯,他紧随于后。
二楼的楼梯口向右一拐就是他的寓所了。掀开竹帘,一个十多个平米的空间一览无余:家具摆设虽然简单,但墙上挂了几幅字画,其中就有一张画是他在博客里贴出来的那张他妻子的画作——“金狗献瑞图”;还有一张是他在文章里写到的那个“流落在民间的才子”——李砚沧的书法,内容是杜甫题赠李白的一首诗,那字体古朴清峻、苍劲奇崛。房间里当然少不了书刊,但也并不是不太多,占满一个小小的简易书架。
刚进房子,一个女人在,南阳子给我介绍:“这是你嫂子。”我主动问候:“嫂子,你好,我是南老师的朋友。”女人很热情但略显拘谨地说:“你坐,你坐,我给你倒水。”
我刚落在沙发上,一个小的圆桌就摆在面前,桌上摆着一套茶具。南阳子给我发了一根纸烟,那女人给我们斟茶,两人特别热情,生怕慢待了我这个客人。烟茶上齐后,南阳子拉了条方凳坐在我对面,我们聊了起来。谈话的内容涉及到文学、历史、地理及网络博客等方面。从他的谈话里,我感觉现实生活中南阳子和网络上聊天时的南阳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正如他自己说得那样:现实生活中,他其实是一个骨子里很传统的人,生活处境也并不是很好;虽然从小就喜欢写作,但很想脱离目前的这个行当;从事文字工作很清贫,挣不了大钱,而且干得时间长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我说,你的文章大多是写西安的,你是西安人吗?他说自己是河南南阳人。这样的答案让我稍稍吃了一惊,心想:一个外地人竟然这么热爱和了解西安这座城,实在是不简单呀!我又问他:“相比之下,你是爱南阳呢,还是爱西安?”他说:对故乡他没有太多的回忆,在故乡的时候他是个乡村穷教师,不太满足现状,也对校长看不惯,常在黑板报上写诗骂校长……来到西安已经六年,干过不少工作,跑过业务,在电视台做过栏目,当过记者,现在又做杂志编辑……是西安给他打开了眼界,是西安激活了他的灵感。听他这么一说,我才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热爱西安,为西安写下那么多文章了。
提到博客,我们就自然说道了到了天涯里的几个文友:杜爱民、云中飞鸿、散怀生、奔哥、米奇诺娃等。经他一说,我才对这些文友的情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说话间隙,他拿出了自己编辑的《魅力西安》以及文友的赠书让我看。他说天涯社区里的朋友大都很实在,有些到他房子看望过他,有些给他邮寄过书刊。我大略翻了一下,有两本赠书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散怀生的画册,另一个是米奇诺娃的文集,两人都是天涯社区里的文友。
聊着聊着,不觉就到了饭时,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便给南阳子说我要走,他却极力要留我吃顿便饭,我只好又坐下和他一边喝茶,一边叙话。
饭很快就做好了。四盘炒菜、一瓶“沱牌”白酒、一锅面条和几个馒头。一个馒头,一碗面,还有几盘炒菜就把我吃撑了。可南阳子还不放过我,说再来点吧。我说够了够了。他硬是把我的碗拿了过去。我说我一个人吃不了,要吃咱就一起吃吧。他嘴上说好好好,却把面条全盛到我碗里,给自己只剩下了一口面汤。望着满当当的一碗面,我有些犯愁……
酒足饭饱后,南阳子拿出一个文件册,说:这些全以是我在各大纸媒上发表过的文章,你看看。我接来一看,整个册子夹满了,文章署名一律是“陈润国”。我才知道这原来是他的本名,也就明白了他网上的文章为什么落款为“南阳子润国”了。
我抬头一看,发现他竟然长着一张跟他名字里一个字一样形状的脸盘。
2006年2月19日西安小寨
作者简介:刘省平,生于1979年,陕西扶风人,现居西安。文化策划人、青年作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陕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热爱文学、书法,曾担任《渭河文化》特邀编辑、陕西职业经理人协会副秘书长。在《西安日报》《民族日报》《黄河文学》《华夏散文》《打工文学》《中国文学》《各界导报》《陕西农村报》《陕西工人报》《西北信息报》《文化艺术报》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100多篇;出版散文集《梦回乡关》、旅行随笔集《西路行吟》;策划与主编过《西府散文选》《当代扶风作家散文选》两部地方文集;荣获陕西省水利厅和渭河水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美丽的渭河”水文化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奖、“第二届中国散文佳作奖评选活动”二等奖、“七天网美文大赛第三季”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