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晨语
图文/江秋霞
家住小巷,总觉得小巷的日子较其它地段要来得更早一些。

每天,我在一阵悦耳的啁啾声中醒来,“现在什么时间?”“现在是凌晨五点三十分。”“天猫精灵”总是有问必答。真早呀,这群小伙伴们!我在心里嗔怪它们,并不急着起床,而是仍闭着眼睛,静听着窗外那动听的晨曲——起先是唧唧、喳喳、叽叽咕咕如私语般的呢喃,也似乎在互致问候:“你好!我好!大家好!都好!都好!早上好!”须臾,便有众多的附和声遥相呼应,越来越激昂而高亢起来,犹如浩大的合唱团成员在一起引吭高歌,一忽儿在前窗,一忽儿从屋后,其声婉转而悠扬,煞是好听!我不懂鸟语,不知它们一大早在热闹什么?只是喜欢倾听这种空灵清脆的天籁之音。也许,它们是在告知我:窗前的玉兰花为了报答春光对她的钟情,等不及新叶来作陪衬就迫不及待地绽放了!

鸟儿们的鸣唱与天气有关。如果其声欢畅,我知道今天会是个晴天,便笑着睁开眼睛。如果是下雨天,特别是那种雷雨交加的时候,鸟儿们的啼叫好像在喊:“救救,救救,救!救!救!”而应答的一方也似乎在凄切地说着:“来也,来也,来也……”令人心焦。和声部分也比晴日里沉寂一些,少了许多的喧闹与欢快。暮春时节,繁花落尽,绿满枝头。时有狂风大作,暴雨肆虐,“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风雨中,树叶依然在尽情舞蹈,而枝头并不见鸟儿们的身影,它们才不傻呢,早躲在楼房的防雨棚中或民居的屋檐下了。真是一群小精灵!

小巷前后不足二里地远,呈南北向在我屋旁伸展,南边延伸数百米便是碧波荡漾的南湖岸,秀美澄静;北边数百米便是一条以卖菜为主的自由市场。巷子两旁的门店除了卖生蔬鲜果猪肉鸡鸭活鱼水产之类,也有一些便民小超市、小餐馆和鞋帽服装折扣店,除了前年疫情防控期间封闭过一段时间外,一直都是兴隆祥和。随着晨曦渐渐明朗,楼前屋后半空中鸟类的奏鸣曲音量渐渐弱了下去,脚步声、摩托声、小车鸣笛声此起彼伏,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更显响亮:“卖菜呀!卖菜呀!”女中音有几分急促而吃力,伴随着楠竹扁担的吱呀声匆匆向北而去。“卖茶叶哦,卖茶叶啊,刚摘的明前茶哦”,声缓而略显暗哑,听上去仿佛在自语。一定又是那个上了年纪的奶奶,背着一个大竹篮,里面用塑料袋装着一些新焙好的茶叶,走走歇歇,喊喊停停。女人们总是比男人起得更早一些。菜市场的入口处,有一个网红早餐店“小明面馆”,店里品种多样的面条、米粉、特色肠粉、炒码、稀饭、小笼包……丰富的早点和极具诱惑力的美味,吸引慕名而来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急切地守候着,热气腾腾、一派繁忙,菜市场更是人声鼎沸,但我很少去凑这个热闹。

这时,东边一大片居民区巷道里由远及近的男声版大嗓门响起来了!“回收彩电,冰箱,空调,旧电脑!”电动车上的小喇叭声音果敢而肯定。“买米呀!买优质大米呀!”伴着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我辨不清男高音是河西话还是湖北腔,听上去抑扬顿挫,重音狠狠地落在那个“米”字上!然后,是有点无可奈何的高腔:“收破烂啰,收破烂喽——”尾音一高一低,几乎是在低吼!果然是个孔武有力的彪形大汉,单肩套一根乌漆麻黑的粗绳,双手牵扶着一辆破旧的两轮板车,上面或有几片旧纸板,眼睛不时斜瞟着两边的屋门,头微低,慢悠悠地行进在小巷里,好像是被人逼迫出来似的,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懒散样子,整个神态与他的身形极大的反差。但千万别以貌取人,我曾亲眼目睹他在我们小区的一户4楼搬运过拆除的废旧门窗,几个回合下来,他将所有的废旧门窗玻璃、铝合金等分门别类归整得整整齐齐码在板车上,只因手脚勤快,小有收获,眼睛里也放着光,那时的他确实彪悍!全然不见那无精打采的模样。喊得最响的一个电动小喇叭是:“维修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电脑、电子打火炉、电动车、摩托车!”其声宏亮,震耳欲聋!家电维修可算齐活了,一个人全部搞定,乃男人中的全能人才!

很奇怪这些声音好像是事先早就约定好了似的,从不交杂混起互相影响干扰,而是此起彼伏,你刚唱罢我登场,很遵守先后秩序,听着特别清晰,这些声音,也只有在早晨特别是春天的早晨才响得热闹。
春晨每天周而复始的这些吆喝声、脚步声、汽笛声、楼房装修的电钻声、楼下悠扬的钢琴练习声、树上婉转的鸟叫声、人来人往的说笑声……

小巷聚集的各种嘈杂声,还有那打情骂俏的欢娱声汇在一起,犹如小巷清晨奏出的交响乐,生机勃勃。有朋友调侃我:“你住的地方很接地气啊!”而我也会笑着回答:这才是人间烟火气,是生活的气息呢。
我想,这应是我们击败病毒、拯救生活的动力!这就是我们终究要守候的春天。

图为江秋霞,网名秋醉林间。公务员退休。爱花、爱书、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