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之遐想》
作者 聚贤斋•锯子 朗诵 于姐
兰花,优雅宁静,默默地释放自己花的馨香。自古以来,圣贤雅士都把兰花奉为自己人格的象征,倍加喜爱和欣赏。宋代苏辙“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的诗句就是以兰喻己,以兰之品性抒发自己的情怀。古人有许多赋兰诗句。或喻情或托志,或比拟或遐想。每每读来,我心都无比激荡和震撼。
我爱兰花已有些年了。兰花的馨香固然可爱,但它姿柔叶软,品正性韧更使我独有情钟。青青兰叶,细长柔软,随风摇摆,潇洒自如。它看似弱不禁风,似乎一碰就弯,一折就断,其实不然。看似柔弱,骨子里却充满“刚韧”,这就是兰花的“坚韧”品性。中国人黄皮肤、黑眼睛,个子比不上其他人种强壮和高大。看似柔弱,但骨子里却有一股无可比拟的“韧劲”。“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典故……都彰显了中国人这种特有的“坚韧”和“执著”。
我爱兰花,不仅是它的韧劲,更有仁爱中和,合群相处的一面。兰花是群生,它们特殊的繁殖方式决定了它们成片生长的习性。这种生态奠定了兰花的群居和丛生。也就是团结合作,和睦相处的品性。合群相处,以德处事正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定居生活方式。亲仁善邻,德洽乡里,是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纽带和桥梁。“和为贵”的理念,已植根于中国人心灵深处。兰花正秉承了仁爱中和、合群相处的人类文化精粹。
我爱兰花不仅是它和为贵,更喜欢它的有容乃大,宽厚豁达。兰花青花绿叶,尺草寸花。看似平凡弱小,却有其豁达大度、超凡脱俗之胸怀。元代张羽歌颂兰花的兼容“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这种包容是兰花所喻,也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世界之大,人类文化之别,更需要兰花的兼容和厚道。
我爱兰花,更爱它身上忍者的力量。兰花耐得住土壤的贫瘠,忍得住荒山野岭的寂寞,甘愿与丛草为伍,不愿与桃李争芳。中国人历来将忍者看作是一种修行,一种厚重,一种胸怀,一种力量。能忍就表明他內心的充实和强大。忍是强者的品质。但忍者须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正仁之道。孔子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坚持“和为贵”。个人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大局都含有忍的深刻内涵。忍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愫。
宋代易士达著名的诗句“春到兰芽分外长,不随红叶自低昂。梅花谢后知谁继,付与幽花接续香。”像一曲悠扬的神曲,飘香致远,源远流长,鼓舞和激励着赏兰爱兰品兰的人们。

作者近照

【个人简历】
执著追远梦,有志事则成。
教书又育人,一专并多能。
正业计时器,科研攀高峰。
垂纶钓红鲤,摄影铸永恒。
田径与球类,杏坛小有名。
品茗结良友,赏壶乐其中。
金石方寸间,锔磁雕汗青。
闲暇养鱼鸟,金犬待人诚。
田园小耕作,兰蕙笑春风。
萨斯添乐趣,生活多彩虹。
花甲吟平仄,家国皆有情。
莫道夕阳晚,奋蹄再建功。

个人简介:于姐
一个酷爱朗诵的人,喜欢朗诵不单单是喜欢那些优美的文字,更主要的是文字里表达的情感让我心动💓在文字里能找到内心的那种共鸣,找到了一个知心朋友,在娓娓道来朗读中也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编辑 聚贤斋•锯子
审稿 王梓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