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涂雪夫者,涂国模也。四川省中江县人。曾供职于中央警卫团,中江县委组织部,德阳市纪委、文联。川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四川省作协会员。
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散见于《高中生》、《南方航空》、《作家村》、《公仆与信访》、《大理文化》、《德阳文艺家》、《九寨沟》、《人民文学》副刊、《华西都市报》、《西部开放报》《东方作家报》、《德阳日报》、《德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杂志。2001年开始在《榕树下》、《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汉语文学网》、《晋江文学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站发表网络作品,其亲情、游记散文深受网友的推崇和厚爱。2011年,《涂雪夫游记散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小说集《梦回京城》、《爱在深秋》,散文集《情系山水间》、《难忘的亲情》与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制作成电子书,如今已经在京东、亚马逊、咪咕、微信阅读等多家网站销售。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涂雪夫,请你百度一下涂国模,《百度百科》收录了他详细的资料。

玉泉山小夜曲
作者|涂雪夫(中国四川)
在那个多事之秋,紧急集合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穿好衣服打好背包,急忙离开玉淵潭边的防震棚,来到集合点。马中队长命令道:上车!有紧急情况。我想有什么紧急情况呢?不是刚刚从钓鱼台国宾馆20号楼看完电影回来,路过9、10号楼时,到处还灯火辉煌,沒有任何异常反应。啊,对了,主席刚逝世不久,有可能又要召开重要的中央全委会,上级会不会又要派我们中队随中央领导去庐山执行警卫任务呢?我们离开钓鱼台东便门,驱车向西。
复兴路上不再有白天车辆行人的喧闹,冷冷的天空,象无限深邃的大海,安静广阔而神秘。满天繁星不时地眨巴着眼睛,朦胧的月光下,群山连绵起伏,高高的玉峰塔影影绰绰地呈现在眼前。这不是玉泉山吗?若干年后,我才知道:玉泉山因山间有清澈干冽的泉水而得名。早在辽代,玉泉山上就建起了北京西北郊最早的皇家园林玉泉山行宫。金代又在山頂修建了一座芙蓉馆作为金章宗的行宫。元代忽必烈在山上建起昭化寺。明朝时,明英宗又在山上修建了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十九年将玉泉山原有的行宮寺庙翻修一新,命名为澄心园,1692年又更名为静明园。建国前后,这里成了中央的主要驻地。毛主席曾经在这里的七号楼住过。汽车来到了玉泉山,马中队长説:到了,下车,上山修筑工事!我们走进玉泉山东门,全副武装的衛兵向我们行着注目礼。叮咚的清泉缓缓从我们脚下流过。夜是多么的深沉,万物好像处于休眠状态,偶尔从湖里传来几声呱呱的蛙鸣和呢喃的秋虫声。我们爬上白塔山,在朦胧的月光下,俯瞰着湖面泛起一缕缕薄薄的青雾,几只野鸭不知疲倦地在湖心神游,后面拖着一道道银光粼粼的波痕。苍松翠柏,阵阵秋风,飘下片片金黃。呼呼的松涛,夜莺的哀鸣,叮咚的风铃,潺潺的泉水,伴着修筑工事镐锹的碰撞声,组成一曲优美的交响乐,给远离市区的玉泉山摸上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来到玉泉岛,在月光下,可影影约约看见对岸绝壁上的一块大石碑刻着“天下第一泉”的几个鎏金大字,它的背面刻有“玉泉趵突”,这都是乾隆皇帝的手书。山崖下有几个大泉眼,泉水咕都咕都地从石雕龙头的嘴里喷出,荡起了一圈圈涟漪,摇动着水中的月亮。清如玉漿的泉水沿着宛如玉带的小溪绕着玉泉山哗哗地向东向东,浇灌着京西的万亩良田,据说用这里的泉水灌溉出了的京西大米千百年来一直是驰名中外的上等贡米。当年清宫的飲用水,都是用水车灌上这里的泉水运进宫的。玉泉又叫喷雪泉,由喷出的泉水形成的湖泊叫“裂帛湖”,泉水流动时发出“嘶嘶”的裂帛之声,因此而得名。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垂虹”就指的这里。湖岸弯弯曲曲的小径,婆娑翠绿的杨柳,伸向湖心的楼阁,陡峭峥嵘的巉岩,高耸如云的玉峰塔,如同仙境一般,置身于斯,使人有几分快感几分醉意。
踏上通往山顶的小径盘旋而上,丛生的灌木,红红的枫叶,使人目眩。晶莹剔透的小酸枣瑪瑙似的压弯了树枝,羞答答地向我们点着头。山坡上汉白玉雕凿的白塔,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含情脉脉,显得更加妩媚更加楚楚动人。来到山顶的玉峰塔,沿着石墩而上,直达塔顶,遙遙可见京城的万家灯火。身置于斯,令人暇思,令人神往。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