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家巷记
文/郑建茂
颜家巷,在岳阳古城报马巷和县东街之南,凖提庵巷之北,东抵萧家巷和双井巷,西通西门内街。早在1951年修建中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岳阳总厂(江零331、江零336、江零337工厂)时被征用而消失。1954年三个分厂合并称211工厂,1965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7工厂。其具体位置就是洞庭北路至原3517工厂大门内的一条街,该厂称其为“一七”路。长约300米,宽约12米。

其实,该巷我辈之人不可能亲眼目睹。从历史资料及传说来看颜家巷及其周边,古时比较繁华,该巷曾有江苏人士颜度之后裔在此居住过,曰颜家巷。当年3517工厂建设,包括颜家巷在内周边十几条街巷都被拆除,成了该厂的车间、宿舍等设施。

1906年,西班牙传教士安熙光来岳阳传教,在颜家巷中段(3517工厂大门外的坡道上)之南建立了天主教堂,占地3千多平方米,共有8栋建筑。现在天主教堂只剩其主体部分,不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此街巷也是一条具有传奇革命故事的老街巷,又是培养女革命家的摇蓝。1914年县教谕署在当时的县衙门口不远处(3517工厂商店后面)创办了洞庭女子中学,1927年更为岳阳县立女子中学,曾培养出了罗淑章(1898—1992,女,岳阳县人)、陶桓馥(1901-1997,女,岳阳人)等二十多名女共产党员。1921年,青年毛泽东来岳阳考察教育时曾到过该校。

在颜家巷北面,原县衙不远处曾居住过一位清末民初显赫人物彭承念(1876~1926),岳阳县甘田乡人。1901年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是年回国,在岳阳与留日同学陶钓、吴友贞毁圆通寺神像,改寺院为校舍,创办县立高等小学,继而创办洞庭女子学校(县立女中前身)。1906年,清廷赐进士称号。次年,出任四川内江知县,因见官场腐败,不久即愤然弃职回家。

在彭老先生的教育和影响之下,其家6个儿女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子彭庆昞1928年英勇就义于长沙。女儿彭援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第六期),1927年8月1日,随部队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建国后成为著名教育家。

在原颜家巷的北边,天主教堂的对面,1953年,3517工厂修建了一座欧式建筑工人俱乐部。也是我们这一辈最喜欢去的地方,那个年代,是整个古城三处象样的娱乐场所之一(天岳山影剧院、铁路俱乐部),现在回忆起来还记犹新,不幸的是2000年后被拆除。

颜家巷
颜家古巷,尚忆诸公笔底;
历史故人,长留百姓心中。

作者简介:郑建茂,男,中共党员,1956年生人,湘潭大学法律专业毕业,警察退休。热爱中华古典诗词,系中国楹联协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