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绍龙,1953年1月生,1968年毕业于安徽省巢县炯炀中学<属老三届>,同年下放农村。1975年招工进入上海铁路局合肥机务段,任机车司机、安全技术员<行政职务>、运转车间第一党支部书记、合肥客机折返段客运机车党支部书记、合肥机务段运转车间安全主任、合肥客机折返段安全主任、合肥机务段监控车间主任<负责动车、客、货机车自动控制、数字化>、上海铁路局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成员、合肥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主任<负责高铁、动车、客、货机车自动控制、数字化系统>、合肥电务段督导室正科级督导员等职。
人物散文
慈父十年祭
文/胡绍龙
天地洪荒,乾坤无奈,斗转星移,光阴似箭,慈父离开我们转瞬间已十年(3652天)。
怎能忘却:迎接解放,舍身护路,为新中国建设留下资源;怎能忘啊:为恢复大动脉流血流汗,奋不顾身,立下功勋。
土墙茅屋,风雪雨霜,窄巷阡陌,留下来去匆匆的身影;忍辱负重,肩挑肚藏,撑起家庭栋粱;一生忠厚,清白如初,妻子儿女是天;一瓣桔子,一块苹果,半夜送至子女口中;克已复家,鞠躬尽瘁,从无待遇特殊。
二十余年阴霾笼罩,一朝白云晴日,再立新功发挥余热十余载,终身贡献铁路。自豪骄傲,戳力呵护,贫困求学,子女六人均成才,文采飞扬,参与改革四十年贡献力量正当年,无愧时代与祖国。
自古家严家慈陋室颠倒,无限思念铭感五内,肝胆俱裂。热泪沾襟:父爱如山,慈父温暖,音容笑貌相伴,无尽怀念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拙文草就与兄弟姐妹同祭,写在父亲仙逝十周年之际。
2022 年 4 月
一个家族语重心长的传承方式
今音(雍赓)评论:
这篇《慈父十年祭》用短语来显示节奏,颇有散文诗韵味,而把它作为人物散文写在清明时分,这时候,会看文章的人,能够主动找出其中的内涵以及深度。同时,对文章的技巧成分分析已经排在了其次。文章围绕清明,以第一段的开篇就围绕“天地”、“乾坤”等词语切入,这个本身就是包含了人物对世界悠久历史了解的掌握程度,这是一种属于个人见地的写法和结构方式,体现的是自身的文学修养,这是文章的内在,也叫文化底蕴。
它和一个家族的根基有联系,讲白了就是基因。围绕第一段的“乾坤无奈”,我们会发现一个家族的传承,在繁衍的若干代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强大。每一个家族都在其中表现出自身的最强大。从历史上所看到的改朝换代的几经波折与磨难,而一个家族在其中并不受此影响,它始终以自身的魅力而身处于波涛和漩涡之中不迷失航向,这就是文章提供思考的深度所在。
比如文章所提到的是“二十余年”,如果从扩大视野的方法去看,会发现,文章所涉及到的点,是对一个“恢复大动脉”的描述,而它所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及光辉缩影。像这样的家族历史传承的质量,也可以从“自古家严”开始品读。在这里,寥寥数字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之所以要这样讲,是因为现实中的每一户人家,虽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发扬家族精神和光大的作用认识,凡有识之士,都会主动去做,这个做,就是传承的具体运转。
这时候,散文的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文章本身,它不但但在表述一个对清明时节的情感,其实,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在这个家族里面,有把“无限思念铭感五内”的认识和动力。看文章,如果会体验到定格模式的作用之后,就属于下马观花。而在现实中,走马观花的太多,包括清明节的祭祀。
同时,又会发现和权衡这篇散文的眼睛,它藏于最后一段的“铭感五内”。体现了一个家族语重心长的传承方式。这个是可以在不断的认识当中去升华自己的辨识。然后,凭质量显光彩,彩在子孙后代。这是文章的重心。当然,这篇文章的窍门和智慧是在于懂得变通。比如,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是一个变通能力的所显。
2022.4.5
策划:关敏仪
主编:然空
审稿:萧潇
顾问:秋秋 胡晶清
刊头:施国标
评论:今音(雍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