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回龙的传说
无聊的落叶

作者:李世忠(无聊的落叶):上石桥镇回龙小学教师。
制作:无聊的落叶
商城县上石桥镇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回龙。拥有四千人口。虽然是丘陵地带,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现收集整理一部分共大家茶余饭后欣赏。

回龙的传说
商城县北部上石桥南观音山脚下,有一去处,名回龙集,地方虽小却流传着无数的传说。

一“回龙”的由来
不知哪朝哪代了。在现在的回龙丁湾境内居住着一个穷人,家中奇穷无比,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叫穷连天。一夜,土地托梦与他:“谁说你穷,你将来必是大富大贵之人,只是目前处于困境。现有一人名丁九年,尚未出生,他家有九缸白银埋于你家屋后的牛庙岗处,你可先借用之,待富足后还之,否则身遭横祸,切记。
这人醒来,感觉不是梦境,前往梦中指定地点挖掘,果得九缸白银。大喜,取之,广置良田,建美宅,挖鱼塘。又逢风调雨顺,很快就富甲一方了。于是置九缸白银于原处,待丁九年来取。
刚到九年,一日,宅上来了一对夫妇,乃一对乞丐。于这富家乞讨,乞丐妇突然肚疼欲生孩子。此人引乞丐夫妇于鱼棚中生产。生一子,乞丐妇无奶,此人 对乞丐说:“会捕鱼否?”乞丐说“会”。于是取一旋网与乞丐让其捕鱼于乞丐妇膘奶。乞丐一网下去捕得九条鲢鱼,于是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丁九年。
此人大惊,知丁九年至矣。恰好第二年自己又生了一个女儿,但毕竟贪念那九缸白银,后来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丁九年。丁家接此处地气成了此处的大富豪。

后来,来了一个和尚,识破了此处的风水宝地,原来此处是一条龙地,只是龙背脊有脓,恰巧自牛庙岗至大鼓堆一路有十二口井,人们从中取水饮用似挤出了龙背的脓,所以龙越活越有精神。决定破了此地。(据说识地者识地不破必双目失明)于是告诉丁家说:“此是龙地,水拔干后,龙必死,丁家比遭大难,必须埋了这十二口井。”丁家信之,填井,丁家遂败落了。
后来来了一道士,识破和尚之计,告知地方百姓,欲活龙,把此地名命名为回龙,龙即活。
这就是回龙的来历。

二土壁寺
从回龙街街道向南走500米,有一座庙,相传此庙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乾隆经过此地,见此地北临华北平原,南临大别山区,北望一马平川,南依观音山,鹰嘴山,更有金刚台作屏障,又有潺潺流水的东沙河为水源,堪称风水宝地,于是便下了一道圣旨在此处建一庙宇以庇护百姓,当时寺庙面积达几十亩,青砖灰瓦,殿顶叠脊,檐壁勾角相连,气势恢宏,堪于白马寺媲美,命名为“土壁寺”。后来人们把圣旨刻成石碑并雕有双龙戏珠护于“圣旨”二字的两边。文化大革命时期庙宇被摧毁,如今人们又重新修建了寺庙,仅剩“圣旨”碑立于庙内,没了碑帽,碑座,和碑文,此二字究竟出于谁手真的无法考证。

三“幽州城和杨腊红”
在回龙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现在的任岗和土门交界的地方是古幽州城的北门,所以现在还有土门这地名的存在,那幽州城在哪呢?据说幽州城的占地面积极大,南门在现在的河凤桥境内的赵棚村。人们为了证实这一点,还经常提到回龙境内高庄居民组的一个极大的高台,说那是杨腊红的点将台。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点将台呢?
原来在北宋时期,皇帝派杨腊红前往现在的鄂豫皖地区评定“黄花天子”叛乱,杨腊红带领十万精兵驻守幽州城,出兵时在北门筑起一个点将台,在此调兵遣将,前往观音山以南捉拿“黄花天子”.

谁知一见“黄花天子”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便爱上了“黄花天子”,但是敌对关系,杨腊红决定要活捉“黄花天子”。可是这“黄花天子”也不是饶人的手,他能画地为牢,撒豆成兵。看看杨腊红的兵马快追上了自己,横空一画,一道高山便挡在了杨腊红的面前,这就是黄山头,如今你看看这黄山头确实是一座孤零零的山拔地而起,似乎是谁放在那儿的,你又怎么能不相信呢?刚走不远一条河挡住了“黄花天子”的去路,“黄花天子”大呼“何不和缝为桥。”话音刚落,两岸真的有一部分合在了一起,这就是河凤桥(合缝桥)的由来吧。刚过桥,杨腊红的兵马已赶到,在现在的舍身崖,杨腊红一剑刺伤了“黄花天子”,“黄花天子”跌入西灌河中,杨腊红泣不成声,突然大呼:“你如果是真命天子,河水倒流十里,你就能活。”话音未落,河水真的倒流起来,可是倒流了八里“黄花天子”的尸体被一高滩挡住,于是“黄花天子”身亡于此,这就是八里滩的由来。杨腊红掷剑与杨桥,剑体入土一半,可是谁也拔不起,据说几年前人们在杨桥附近还看到了这半截剑呢。


另附一篇与回龙有关的散文供大家赏阅。
希望大家喜欢。

秋天,约你走近回龙
李世忠
在上石桥东南五公里处有一山清水秀的地方-------回龙村。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人口约四千左右。位于上石桥,河凤桥,李集三乡交界处。号称商城县第二大村。
村面积不大,但风光旖旎。以村通镇的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西部为丘陵地带。群丘起伏,连绵不断,山丘之上满是松树,在青山绿树之间若隐若现的隐藏着一幢幢造型别致,风格各异的欧式别墅。投身其中,可以看到山丘与山丘之间点缀着无数的村落。村落中散养着大大小小的麻鸭,土鸡。鸡鸣犬吠之声此起彼伏。漫步林间,松涛阵阵。那一棵棵高大的松树已让你赞叹不已,再加上那漫山遍野的蘑菇的香气更让你心旷神怡。更让你惊喜的是时不时的在你面前会出现一溜的鲜嫩的蘑菇。偶尔还会“扑棱棱”的惊飞三两只山鸡,或是箭一样窜出去的一两只野兔。林间的情趣让你失去了儒者的风度,和山林完全融为一体而返璞归真,重拾童心童趣,甚至增添了一些野气。
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似的地带。在这里你可以尽享田园风光。广袤的原野上,满是金色的稻子,碧绿的花生,雪白的棉花。大大小小的荷塘点缀其间,虽是秋天,欣赏着池塘里摇曳的残荷,在你眼前似乎又出现了荷叶荡漾,莲花翩跹的景象。秋风轻抚,荷塘里硕大的鱼和鳝一定又让你惊羡不已。

与李集交界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东沙河。由南向北静静的流淌着,水声潺潺,鱼戏虾游,再加上岸边三三两两的钓者,本身就是一副绝妙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情画意。东岸是一望无际的竹林,西岸是高大的白桦林与之遥相呼应。林间鸟雀鸣啾之声不绝于耳。投身其中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原始森林之中。
最值得一提的是东西交界线上有一个繁华的集贸市场,市场两边楼房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在这里你可以一睹人世风物,世间的繁华。沿着集贸市场往前走,大约一千米的地方南偏西处,有一座古老的寺院。寺庙不大,但寺内却珍藏着一块古老的石碑,上雕”圣旨”二字和双龙戏珠的浮雕。做工的精细非一般的匠人所能为。
据说这“圣旨”碑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回龙的任岗居民组曾是战国时的一座古城池-----悠州城的北门。建这座城池时,有一位帝王曾下了一道圣旨,建成后人们把这道圣旨雕成了石碑,立于北城门上,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古城池不在了,只剩下了这半截残碑。正所谓:
昔日高楼耸云天,
今朝城池成桑田。
沧海桑田人难料,
人难千年物千年。
如今“圣旨”碑满载着岁月的沧桑,展示着当年庙宇的恢弘气势,以及回龙当时一世的繁华。不仅如此,这里还流传着“幽州城和杨腊红”的传说。更充满了迷幻色彩。
这里交通便利,沪陕高速和西宁铁路横穿而过。每个村庄都修通了水泥马路,虽然是农村,却显示着城镇化的繁华。
商城历史悠久的“周冲米酒”也产于这里,其实这里就是是它的的发源地。
秋季,约你走近回龙:吃新鲜的蘑菇;野生的鱼,鸭;品“周冲米酒”;看战国的古石碑;听美妙的传说;赏田园风光。将是你不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