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示
一棵树,怀念一根绳索
和它带来的身体
树和绳索已经变得柔软
像达利的钟表
撤走了垂直的重量
重新分配时间和意识
身后的荒野
不会误入歧途
互换一下身份,可能吗?
让树变为绳索
让绳索变为树,而不是别的什么
那么远,黑暗中
两个彼此感知疼痛的身体
望着星空
(也许有个地方在下雨)
他们微笑
他们沉默地说:不
描述
它几乎不缺什么:
风雨的拜访
一层白色石灰浆
树荫
米粒大的杏黄色花瓣
它只是多了一部分空:
二分之一躯干
一道缓慢地向着天空生长的
伤口,挨着
有时拥挤
有时空无一人的站牌
掉落黑色的种子。长出最嫩的叶片
当它成为新的见证
现在,它没有什么秘密了
除了伸向黑暗地下的根
IC卡电话亭
被用旧。
被遗弃。
被贫穷抚摸过的耳朵。
站在低矮的半圆形屋檐下,
我打过一次长途电话,
唯一的一次。
路灯下的细雨淋湿了后背。
那时,我还没学会爱,
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
广告
红灯停顿
我观察下雨的天空
排队的车辆
公交车里很多人低头
沉浸于一块小屏幕
车身后面张贴着两条广告:
核心价值观
男科医院
我试图找出两者的关联:
国家,社会,公民
我思索大街小巷的标语
每一种艺术,每一种主义,每一片天空的风云
它们静止,它们运动
南京东路
有轨电车在战时和战后的
许多年里
一直行驶在南京东路上
它的模样
和美国,印度,欧洲一些城市里的一样
几乎占据了整堵墙壁
一张巨型广告画的上面
从左到右:
中国,苏联,英国,美国的国旗
最上面的标语:
庆祝抗战胜利,庆祝世界和平
天黑之前
已不存在再次死亡
从它们离枝的刹那
红的绿的树叶和淡香的杏色花瓣
行人的脚无所顾忌从它们身上踩过
并称之为唯美
我相信生存的哲学就是学会死去
对此我毫无经验
我越来越不依从某些真理的活法
站在诊所的台阶上避雨
已不存在更多伤悲
保鲜袋装着妈妈刚煮熟的四个鸡蛋
放进背包
蛋壳的温热传到脊背
右脚套进保鲜袋,扎紧
这个主意让我得意了一阵子
我要赶回去,天黑之前
靠窗的写字台上
白色的药片在等待
我应当愉悦
酒吧的灯光连接着这个街区,狮子在吼叫。
这座城市,夜晚比白天明亮。
樟树细小的米白色花瓣,
向整条街道运送着香气。
货车载着农民工,繁茂的树木,
飞驰在异乡。
一只哀伤的麻雀
翅膀卡在春日的树枝间。
难以找到一把利器。
一场雨,
始终没有着落,
一个又一个春天就这么浪费。
我在窗前站了很久。
没有任何朋友的消息,没有雨也没有雾霾。
23℃的好天气,
我应当感到愉悦。
非逻辑
整个下午
我拍摄得最多的,是行走于
红木长亭,树叶,单薄衣衫上的阳光。
(黄金的质地不可忽略)
一张照片和语言的反转
不会让我迷失。
我用三种语言:英语,普通话,家乡方言
问好新年。
我喜欢折射而不是反射,
像鱼翔水底,
像墙壁上的棱镜——
碎花衬衫,复古小圆领,平静的脸。
我这么苍老又这么年轻,
写不写下,都是虚度。
保留初稿日期
巴士比公交动听
忍冬比金银花好听
手机备忘录,光标
改动一个标点
日期就会自动更新到:此在
此在,多么好的生命状态
备忘录里零碎的句子,深夜的失眠
哭泣,没有下文的诗
都是一种完美
一个男人骑着摩托经过铁道学院
车头上写着:市容维护
像卡佛一样
我知道郁结的缘由
皱纹之间的深渊
地球自转,公转
光分配给不同的黑暗
我理解第一排与第二排的标准
年轻与年老
理解了自己
知道鸢尾名字后的改变
理解:看见就像没有看见
走过还没天亮的停车场
早班车空空荡荡
如今,我也像卡佛
叫自己亲爱的,仿佛被人爱着
穿越可可西里
阳光普照
黄褐色的地平线与蓝色天际相连
我们仿佛奔跑在天空
藏羚羊低头找寻,藏野驴散步
土拨鼠卷伏在洞口打盹
未被驯服的野牦牛
跛行在国道中间
一匹马,没有同伴,脊背驮着低垂的白云
专注地啃着稀疏的浅草
在这里,荒无人烟之地
才能懂得:
人的缺席何其美好
不需要进化论,不需要工业革命
不需要网络
快,也是一种慢
死,也是生
静止,也是运动
对着摄像鸣笛的长途运输货车,也是同道
天地悠悠
万物共存于世,眼泪多么奢侈
修正
需要挪移半个句子,
跟随诗的尾鳍游动的节奏。
需要休止符。
不拖泥。不带水。
被风挤压的树叶,痛苦的晃动听不到回声。
需要误解。
需要不解释。
歧路不在乎多一层歧义。
冷空气,可以再冷一些。
黑夜,悬崖边上的独步
必须找到——
一种新的语言的梯子,
尽管它通往巴别塔似的虚无。

茉棉,高校教师。2009年开始诗歌写作,有作品刊发《诗刊》《十月》 《诗歌月刊》《诗潮》 《扬子江诗刊》等多种刊物与年度选本。有作品入选浙江省八年级语文义务教材。获得《诗歌月刊》 首届“DCC 杯”国际华文诗歌奖,第三届“太仓杯”爱情诗歌大赛奖。出版诗集《夜晚比白天明亮》(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南方诗歌》2-3月总目录
“原则诗社”清隐:我在家乡转月亮
包临轩:冬天在外面呢
阿西:我们在浓雾里什么都看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