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我们《诗词书画群英会》两个群近700人覆盖全国,创刊几个月来,所收稿件数量多,质量较高,所以点击量也大,很多期荣登红榜荣获精华。在創办过程中,我们从来稿中读到了一些重量级作家的作品,其中了解到缪荣株老师是江苏省泰州市德才兼备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加拿大和中央省市级多家报刊刊出1000多篇,其中10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家报刊选用(详情见个人简历)。我刊聘他为顾问。他先后为上海、南通及泰州16个作者出版的书写过序。本刊从3月11日起,陆续推介缪先生写的序。
今曰推出的是他的序言第五集,欢迎读者赏读。
编者 2022.4.2.

来自底层的心声------
读《随想集》
缪荣株
夏正岳先生是乡镇干部,四十年来一直在家乡的土地上摸爬滚打,从未挪过窝。他2000年退二线后,系统地回顾、思考、品味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出了十五万字的《随想集》。该书是农村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人生史、成长史、社会史。
《随想集》写出了我们生活的20世纪下半叶,尤其在乡镇基层工作过的人所经历的所饱尝的各种酸甜苦辣咸。像书中的拒请被骂、跪着放贷、平息风波等,活画出了乡镇中层干部遇事尴尬,进退两难的窘态。从书中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夏正岳先生是一个务实、肯学、凡事认真,积极向上的人。他和哥哥一起考取了江苏省泰州中学,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为了支持哥哥的学业,他不得不中途辍学。家庭被人打击报复,成份被“恭维”成破落地主,本人被免去了生产队会计,足足扛了十年扁担,样样农活成为行家里手。皇天不负有心人,多年来水利工程上一个“放样的”终于等来了机遇,由“活地图”而步入仕途。
作者虽没有什么文凭,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倦地读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功底。全书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细节典型,处处表明了作者的爱与憎。作者在书中所披露的三年困难时期农村每年人平收入只有24.15元,因而一个生产队竟然饿死了二十多人,我们不禁扼腕叹息;公社化时,一个生产队长居然利用手中的权力玩弄了全生产队的妇女,当他被风车刮到上面转一圈时,读者心里那个痛快,怎不把他刮死!作者写得好,好就好在真。作者的笔是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既毫无掩饰地解剖自己,也毫不留情地解剖官场,解剖社会。读《随想集》似乎在一个寂静的凉爽的满天星斗的夏夜,听作者推心置腹地侃他的人生呢。
作者在退二线前的56年中,前28年是“求生存”的历史,后28年是“求发展”的历史。读者读后情不自禁地也会严肃思考自己的人生,并且会跃跃欲试,也想给子孙后辈,给社会留下一点什么?自古以来,许多贤人志士离开官场后,不乏著书立说的。他们在官场上留下了显赫的政绩,官品和文章名垂千古。而那些出则前呼后拥,听则满耳阿谀奉承,吃则山珍海味的权势者早在马上的时候,就注定了身败名裂的下场,受到老百姓的唾弃。而有的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一旦离任“门前冷落车马稀”。自己又无甚特长,无正当爱好,好孤寂好苦闷好凄凉啊。现行干部制度存在的弊端,使许多人受益,但也确实坑害了一些有志之人,有才之人。干部中不乏聪明着,但许多有志者,有为者只能唯命是从,挂在领导人的战车后拖着。往往正当年富力强刚干了几年,转眼就到了退二线、退休时间,终生一事无成,再也不能有所作为了。夏正岳先生在退二线后,却远离尘俗,淡泊名利,潜心写作,实在是一种难得超脱的境界。其实,官大官小,生命短长,穷富程度并不决定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在于人生的价值,没有价值只有时间的生命是苟活。夏正岳先生退二线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退二线后写出《随想集》,也是干部中的凤毛麟角,再次实现了人生的价值,生命的价值。这价值体现在:
一是使自己离开官场后的生活过得充实,丰富多彩,别有一番滋味。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回忆往事,采撷生活中有意义的花朵,能激活生命的潜力,又从中得乐,等于活了两次人生。我践行了这句话,写出了《随想集》,感受到其乐无穷。”说得好啊。人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一些人只知道爱惜生命,而浪费时间却十分惊人。现在生活富裕了,医疗条件提高了,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了,我们想干点事业的人真是生得逢时啊。
二是“遗子满金匮,不如教一经”。父辈留金钱,留别墅,不如将自己人生坎坷遭遇,所得所失存之文章,亦可借鉴后人,这是多么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啊。作为长辈,在儿孙面前往往留“口谕”的多多,以文章作鉴的少少,存之以书,书之以文,也许在百年后,子子孙孙、孙孙子子中那些有志气有理想有素质的,最需要最感兴趣的是祖爷爷留下的这些文字的东西。
其三,《随想集》对于各类研究农村、农民、农业的专家学者有很强的参考作用。这本书不同于文学作品,它所引用的材料所叙述的事实完全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有的甚至是曾经担任过生产队会计的作者从保存多年的账簿上录下的,这些数字像多棱镜,折射了当时社会的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文史资料。乡镇干部动手写书少见。《随想集》是近年来乡镇干部综合素质提高的表现,也是现代人追求精神文明的体现,应该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时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我相信,乡镇基层干部著书立说的会相对增多。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7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五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1年底,已发20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