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勿以小善而不为
田彬
有人主张仁慈大爱,喜欢大张旗鼓地发动什么募捐活动,救灾活动,慈善活动……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他们仁慈大爱的情怀。
其实,施爱助人不一定执意地去造势。大部分都体现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顺势而为,只要碰到危困,就去奉献一点爱心,去施舍一点恩惠。如:一句暖心的安慰话,一句诚恳的祝福,一个可亲的笑容,一个赞许的眼神,或者送一束采集的野花等等,都足可以表达你的善意和爱心。
这对你来说,并没有损失什么,而且是很容易做到的事。但你却给人带来了安慰鼓励和温暖,甚至能让他永生不会忘记。这同时也美化了你自己的人生。
不知大家是否记的,中央电视台曾报道过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一个家境贫寒的青年学生,为了凑足学费,完成学业,挨家逐户地去推销产品。挣了几个钱,也舍不得吃饭,便硬着头皮向人们讨要些食物。
一次,他进了一家门,开门的是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这孩子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一看便知生活清苦,营养不良。
他没忍心向这个孩子张口讨要,孩子却很懂事,看到这位大哥哥也精疲力倦,就给他端出了一碗开水,又给了他两个煮熟的红薯。当小孩伸手递出红薯时,他的手碗上露出了一块紅色的胎记。
青年学生接了红薯,狼吞虎咽了。这虽然是两个红薯,可对他来说是延续生命。他要掏钱付给孩子。可孩子摇摇头,坚决不要。
危难之际,他永远记住了这个孩子。那只给他递红薯、印着红胎记的手像刀刻一样印在了他的脑海。
许多年过去了,这个有红胎记的小孩忽然感染了罕见的疾病,任何医生无法治疗。他们到处打听,得知有一个高明的医生,就慕名而去。
这位医生接收了这个病人后,不言不说,只是倾尽全力治疗和护理,经过两个月精心治疗,孩子最终恢复了健康。
出院那天,孩子的父亲去结算医疗费用,心跳得就像打鼓。因为他估计儿子这次花费至少十几万元,可自己全部家当卖光也不值几万元。医生从来没有催过他交款,这已经使他感谢不尽,万一钱不够,该怎么交待人家医院啊?
可是,到了医院结算室,孩子的父亲惊呆了。工作人员告诉他说:你们的医疗费十二万元,已经有人替你们结过了。
这个结帐人就是那位主治医生,这位主治医生,就是当年那个接受了两个红薯的青年学生。
各位朋友,这个故事讲完了,大家有何感想呢?
“勿以小善而不为”,就是这个故事的主题。
这虽然是一个偶然性事件,但只要施爱,就会得到无形的褔报,也不一定什么时候得到福报。
2022.3.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