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390期【诗与大地/拓展】54期【国学之道】(内蒙古)徐亚光||“可与”与“未可与”(诵读 || 箫雅)
编辑//荆枫
栏目主编//泽文(非也)

“可与”与“未可与”
文/徐亚光
诵/箫 雅
《论语.子罕篇》中孔子讲:“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用现代汉语可译为:能够共同学习的人,不一定能够和他一起达到道的境界;能和他一起达到道的境界,但不一定能和他一起坚持道的原则,能和他一起坚持道的原则,也不一定能和他一起通权达变。
孔子这段话从四个层次简述了人际交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四个层次依低向高为:共学,适道,与立,与权。它告诉我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人可以一起学习,但不可能同达到“道”;即使同达至“道”,也不一定同时能坚守“道”;即使能坚守同“道”,但运用中的权变也不会相同。因此在同学朋友亲属交流的过程中,不要强求他人和已一样,要理解人,处理问题“因人而已”,不可强求一律。另外,它也告诉我们,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是不会相同的,在这四种境界中,“与权”即“一起通权达变”是最高的境界。如果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不妨举孟子与淳于髡关于“男女授受不亲”的一段对话。

原文(见《孟子.七.十七》)为:淳于髡 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nì,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这段对话是关于“权变”的精典对话。淳于髡问孟子:“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制吗?”孟子回答:“是礼制。”又问:“那么,假若嫂子掉在水里,用手去拉她吗?”孟子回答他:“嫂子掉在水里,不去拉她,这简直是豺狼。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这是正常的礼制;嫂子掉在水里,用手去拉她,这是变通的办法。”多精采的对话,亚圣之守“孔孟”之道该是多坚强者,但论起救溺嫂破“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竟“权变”得让人五体投地,而“权变”的程度是由“授受”---互相递接东西至“援之以手”---用手去拉,权变的境界,真是迥异至天壤之别。但后两句的对话更上层次,“救”难道都用“手”吗?“救天下所溺之人”用什么呢?“援之以道”!由具体之“手”又上升为抽象之“道”,所救“工具”不一样了,又是一个“权变”,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当下,多少人在“溺”之境,有的“溺”于贪,有的“溺”于色,有的“溺”于强权专制,有的溺于“不孝”,有的溺于“贪诈伪骗”,救之“道”在哪里呢?“国学”中倡明的“德”“仁”当属其列吧!

【个人简介】徐亚光,(内蒙古)内蒙古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将其创作名录编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品《骑驴去上晚自习》入选中国散文学会编纂的《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散文《十五的月亮初十圆》《看电影》《旅美散记》入选《中国散文大系》。荣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北京大学国学智慧总裁高级研修生,在职学习荣获哲学博士。出版文集有散文集《三维馨香》、诗集《诗意情缘》和国学随笔集《未名悟道》,学术专著有《儒学价值论》,编著《闲汗视界》《美美与共》等。
【 主播简介】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
箫雅,教育工作者。喜欢写作、朗诵。
辽宁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阜蒙县朗诵艺术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特约的主播、音频监制。朗诵作品见于诸多网络媒体、微刊合平台。曾荣获市县级、网络朗诵赛事奖项。
艺术观念:以真诚为文字,以声音为心音,上善若水,弘扬善美。
【诗与大地】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