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五十五)《西游记》第十三回“两界山”影射“天山”和“阿尔泰山”两山脉为汉唐祖地,“鞑靼”指“波斯”,影射大唐与“波斯”接壤,“两界山”与“昆仑山”呼应,影射新疆西藏等地为中华“祖宗之地”
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记》是有大格局的。除了有李春芳藏名诗、藏茅山诗、藏“宫女太后”李彩凤等等而外,还藏有探讨宇宙诞生、人类起源、治国理政、清廉社会、太平盛世、儒释道同修“至仁至善”“大道”等大话题。
李春芳是“太平宰相”,在《西游记》中藏有建立“太平盛世”之理想,藏有去除贪脏、斗杀奸佞不法、建立清廉国家之理想,还藏有世守汉唐祖地之理想。
见《西游记》第十三回:
行经半日,只见对面处,有一座大山,真个是高接青霄,崔巍险峻。三藏不一时,到了边前。那太保登此山如行平地。正走到半山之中,伯钦回身,立于路下道:“长老,你自前进,我却告回。”三藏闻言,滚鞍下马道:“千万敢劳太保再送一程!”伯钦道:“长老不知,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那厢狼虎,不伏我降,我却也不能过界,你自去罢。”三藏心惊,轮开手,牵衣执袂,滴泪难分。正在那叮咛拜别之际,只听得山脚下叫喊如雷道:“我师父来也,我师父来也!”唬得个三藏痴呆,伯钦打挣。毕竟不知是甚人叫喊,且听下回分解。
《西游记》第十三回所载“两界山”,其在“大唐”和“鞑靼”之间,又“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故此处“两界山”影射“天山”和“阿尔泰山”两条山脉,其所属地区皆为我汉唐祖地。而“鞑靼”指“波斯”,影射大唐与“波斯”接壤。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华阳洞天主人校”《西游记》之目的就是“释厄”,为国家千秋万代计。
《西游记》开篇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宇宙还是一团混沌之时,天地还是处于乱象之中,在这片渺茫之中人类还没有开始出现;自从盘古大神打破鸿蒙宇宙并开天辟地之后,清者(天)和浊者(地)才开始分析辨别出来;大地承载万物群生,都景仰“至仁”之大道,只有从大明朝伊始,万物群生才真正践行“仁善(慈)”之守则;造物上帝,功德千秋,功在大明社稷,想要知道大明国千秋万代能够永享国祚之奥秘,就必须读《西游释厄传》。
读了《西游释厄传》,然后知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励精图治,重振中华,这是“太平宰相”“太子太师”李春芳晚年在政治上“治国”之遗言策略,大明国想要确保千秋万载,就必须要固守汉唐疆界,龙兴中华。
只有这样,中华神州才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大明朝才能国泰民安、天下太平、长治久安。国家要长治久安,就要固守前朝疆域。
孙悟空被压在“两界山”下。那么这个所谓的“两界山”究竟指什么山呢?大唐帝国的西部疆界在哪里呢?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借《西游记》来告诉世人大唐的西部疆界是“大唐”和“鞑靼”之间“两界山”,即告诫世人祖宗之地不可丢。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金山学院原院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左)。
其次,“大唐”和“鞑靼”之间“两界山”影射“天山”和“阿尔泰山”两条山脉。
《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故事,发生在唐朝贞观十三年之后。《西游记》第十回有暗示:
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先逐一检阅,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惊,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却将簿子呈上。十王从头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
《西游记》第十三回也有暗示:
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一二日马不停蹄,早至法门寺。本寺住持上房长老,带领众僧有五百余人,两边罗列,接至里面,相见献茶。茶罢进斋,斋后不觉天晚,正是那——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
《西游记》第三十九回也有补充:
行者昂然而答道:“我师父乃唐王御弟,号曰三藏。因唐王驾下有一丞相,姓魏名徵,奉天条梦斩泾河老龙。大唐王梦游阴司地府,复得回生之后,大开水陆道场,普度冤魂孽鬼。因我师父敷演经文,广运慈悲,忽得南海观世音菩萨指教来西。我师父大发弘愿,情欣意美,报国尽忠,蒙唐王赐与文牒。那时正是大唐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离了东土,前至两界山,收了我做大徒弟,姓孙,名悟空行者;又到乌斯国界高家庄,收了二徒弟,姓猪,名悟能八戒;流沙河界,又收了三徒弟,姓沙,名悟净和尚;前日在敕建宝林寺,又新收个挑担的行童道人。”
据此,《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起始的时间点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三年。
那么贞观十三年前后大唐帝国在西部边疆地区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呢?
据《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
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获隋皇后萧氏及炀帝之孙正道,送至京师。癸巳,武德殿北院火。 二月己亥,幸温汤。甲辰,李靖又破突厥于阴山,颉利可汗轻骑远遁。丙午,至自温汤。甲寅,大赦,赐酺五日。民部尚书戴胄以本官检校吏部尚书,参预朝政。太常卿萧瑀为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御史大夫、西河郡公温彦博为中书令。 三月庚辰,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献于京师。甲申,尚书右仆射、蔡国公杜如晦薨。甲午,以俘颉利告于太庙。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十四年…… 三月戊午,置宁朔大使,以护突厥…… 八月庚午,新作襄城宫。癸巳,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平高昌,以其地置西州。 九月癸卯,曲赦西州大辟罪。乙卯,于西州置安西都护府……十二月丁酉,交河道旋师。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执高昌王麴智盛,献捷于观德殿,行饮至之礼,赐酺三日。乙卯,高丽世子相权来朝。
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吐蕃遣其国相禄东赞来逆女。丁丑,礼部尚书、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归吐蕃。辛巳,幸洛阳宫。
据此,《西游记》贞观十三年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时段。其中“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一句,写的正是当时大唐帝国贞观十三年的大致情况。到贞观十四年九月,安西都护府开始建立。则“两界山”东为大唐所有,西为突厥所有。
之后,西突厥又臣服大唐。
据《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
二十二年。十一月戊戌,眉、邛、雅三州獠反,右卫将军梁建方讨平之。庚子,契丹帅窟哥、奚帅可度者并率其部内属。以契丹部为松漠都督,以奚部置饶乐都督。 十二月乙卯,增置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各二员,大理寺置平事十员。 闰月丁丑朔,昆山道总管阿史那社尔降处密、处月,破龟兹大拨等五十城,虏数万口,执龟兹王诃黎布失毕以归,龟兹平,西域震骇。副将薛万彻胁于阗王伏阇信入朝。癸未,新罗王遣其相伊赞千金春秋及其子文王来朝。 是岁,新罗女王金善德死,遣册立其妹真德为新罗王。
二十三年春正月辛亥,俘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及其相那利等,献于社庙。 二月丙戌,置瑶池都督府,隶安西都护府。丁亥,西突厥肆叶护可汗遣使来朝。 三月丙辰,置酆州都督府。自去冬不雨,至于此月己未乃雨。辛酉,大赦。丁卯,敕皇太子于金液门听政。是月,日赤无光。 四月己亥,幸翠微宫。 五月戊午,太子詹事、英国公李世勣为叠州都督。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国公李靖薨。己巳,上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二。遗诏皇太子即位于柩前,丧纪宜用汉制。秘不发丧。庚午,遣旧将统飞骑劲兵从皇太子先还京,发六府甲士四千人,分列于道及安化门,翼从乃入;大行御马舆,从官侍御如常。壬申,发丧。
据此,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前,“两界山”东西地区皆属大唐“安西都护府”所有。则“大唐”和“鞑靼”之间“两界山”即当影射“天山”和“阿尔泰山”两条山脉属大唐“安西都护府”所有。
安西都护府之西为“波斯”,与大唐接壤,故《西游记》中“鞑靼”即指“波斯”,见《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下)列传第一百四十(下):
贺鲁已灭,裂其地为州县,以处诸部。木昆部为匐延都督府,突骑施索葛莫贺部为嗢鹿都督府,突骑施阿利施部为絜山都督府,胡禄屋阙部为盐泊都督府,摄舍提暾部为双河都督府,鼠尼施处半部为鹰娑都督府,又置昆陵、濛池二都护府以统之。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西尽波斯,并隶安西都护府。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右)(2021.10.4)
原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丰家骅教授《句曲诗综·序言》。
其三,李春芳是“太子太师”,而“太子”十岁已经登基为万历皇帝。大明国家疆域辽阔,如何把四方疆域说清楚,让小皇帝弄懂,故《西游记》多次点明“大唐”和“鞑靼”之间有“两界山”,且孙悟空就被压在此山之下。激励万历这位“小皇帝”要不忘祖宗江山,将来长大之后一定要龙兴中华。
上图为本文作者请教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右)。
作者按:江苏大学笪远毅教授、赵永源教授和苏州大学金振华教授共同参与了《乾隆句容县志(校注本)》的审稿工作。
其四,“大唐”和“鞑靼”之间“两界山”,讽喻“西域”地区自古为汉唐祖地。
见《西游记》十四回:
却说那刘伯钦与唐三藏惊惊慌慌,又闻得叫声师父来也。众家僮道:“这叫的必是那山脚下石匣中老猿。”太保道:“是他,是他!”三藏问:“是什么老猿?”太保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自有土神监押,教他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自昔到今,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三藏只得依从,牵马下山。行不数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乱招手道:“师父,你怎么此时才来?来得好,来得好!救我出来,我保你上西天去也!”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古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此处“大唐王”即指“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其“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即影射唐太宗臣服西突厥之故事,使“两界山”东西地区再次回归“中华神州”。又“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影射“五行山”本就属于汉朝疆域。故“五行山”影射汉朝西域地区。而“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龙兴中华,将“两界山”东西地区尽皆重新收归华夏所有,故称其为“大唐王”,影射其被西部和北部“诸蕃”拥戴为“天可汗”。
镇江市图书馆颁发作者《收藏证书》。
其五,“东”“西”呼应。
“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与《西游记》开篇词赋《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中的“势镇汪洋,威宁瑶海”相对照。“势镇汪洋”影射大明国要“东”镇倭寇,句曲茅山是“仙都”,自然能够震慑东洋妖氛(倭寇),这是与“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中之“西”暗中相呼应。皆有国家“疆界”不可退缩之讽喻。
《西游记》第十三回有暗示:
师徒们行了数日,到了巩州城。早有巩州合属官吏人等,迎接入城中。安歇一夜,次早出城前去。一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两三日,又至河州卫。此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早有镇边的总兵与本处僧道,闻得是钦差御弟法师上西方见佛,无不恭敬,接至里面供给了,着僧纲请往福原寺安歇。本寺僧人,一一参见,安排晚斋。
此处“又至河州卫。此乃是大唐的山河边界”一句,影射大明朝当时的西垂就在“河州卫”地区,讽喻汉唐祖地不可丢失。
“河州卫”首载《明史》卷四二·志第一八:
河州元河州路,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河州卫,属西安都卫。六年正月置河州府,属陕西行中书省。七年七月置西安行都卫于此,领河州、朵甘、乌斯藏三卫。八年十月改行都卫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九年十二月,行都指挥使司废,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十年分卫为左右。十二年七月,府废,改左卫于洮州,升右卫为军民指挥使司。成化九年十二月置州,属府,改军民指挥使司为卫。西南有雪山,与洮州界。西北有小积石山,上有关。
洮州卫元洮州,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洮州军民千户所,属河州卫。十二年二月升为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属陕西都司。西南有西倾山,桓水出焉,下流为白水江,又綍川亦出焉,一名洮水。又北有石岭山,上有石岭关。东有黑松岭,上有松岭关。又东有黑石关、三岔关、高楼关。 北有羊撒关。西南有新桥关、洮州关。东南有旧桥关。南距布政司千六百七十里。 岷州卫元岷州,以旧佑川县地置,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岷州千户所,属河州卫。十一年七月升为卫,属陕西都司。十五年四月升为军民指挥使司。嘉靖二十四年又置州,改军民指挥使司为卫。四十年闰五月,州废,仍置军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四年建岷王府。二十六年迁云南。北有岷山,洮河经其下。南有白水,一名临江。又东有石关。东北有铁州,元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铁城千户所,属河州卫,后废。领所一。南距布政司千五百五十里。
原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宜早教授书赠《句曲诗综》之《录旧作以应李洪文先生<句曲诗综>之属》诗。
其六,“两界山”与“昆仑山”呼应,影射今新疆西藏等地为中华祖宗之地。
李春芳是“太平宰相”,高瞻远瞩,为华夏神州久远计,告诫后世“祖宗之地不可丢”。
中华神州即以“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之花果山为中心,而花果山影射江苏句容之句曲茅山,此山为道教名山,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自古以来又称“仙都”,是道教之龙凤呈祥之地。,《西游记》开篇即以句曲茅山为核心,写孙悟空是花果山“仙胞”孕育。之后人生经历春夏秋冬:“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春采百花”,影射“(李)春(芳)”考中状元;“夏寻诸果”影射“(李)果”人生中年诸多成果;“秋收芋栗”影射李春芳隐居道教茅山粗饭生活;“冬觅黄精”影射李春芳在茅山安度晚年。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句容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宁先生书赠《句曲诗综》之作品。
《西游记》第一回还有:“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影射李春芳“今日芳名显”之后,想自己死后“不枉生世界之中”,还要大名“久注天人之内”。所以李春芳奉旨“发英华于著述”《西游记》,“俾国人皆有所矜式,而天下系以为重轻,岂惟卿垂无疆之闻而国家亦永有光哉。”
有国才有家,中华神州拥有四海,东海南海为祖宗之海,要“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剿灭倭寇,太平天下;中华神州西方与“波斯”接壤,昆仑山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山脉所在区域皆是汉唐祖地,不可丢失。《西游记》天马行空,纵横捭阖,有宰相之“大肚”,脚跨“儒释道”三教,既是道家“华阳洞天主人”,又是佛教“斗战胜佛”,又是儒家“状元宰相”,“登峰造极”“冠绝古今”,“为天下第一人”。后世知音破译《西游记》密码,是需要从“儒释道”“合同一家”“共修”“至仁至善之大道”的角度来进行。
江苏大学文学院颁发给作者的《捐赠证书》。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颁发作者《收藏证书》。
据此,《西游记》第十三回“两界山”,影射“天山”和“阿尔泰山”为中华“汉唐祖地”,此为今流行本《西游记》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所校定完稿的又一铁证。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作者《句曲诗综》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