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韩少华,笔名,华仔、深心独往。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家、诗人,中共党员。先后出版诗集《雪恋上了春》、《醉夕阳》,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诗集《泪滴》,由内蒙古出版集团远方出版社出版。自己先后出版过中篇小说《父爱》,诗集《心灵的泪》、《苦涩的玫瑰》。

泽文其人
作者|深心独往(沈阳)
也许是缘份的恩赐,也许前世我们就是好兄弟,注定今生彼此会邂逅。
与泽文相识在作协微信群,始于文字交流间,尔后在语音中升华。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慨。他言谈中是那样淡定、谦卑而充满理性,从里到外透着一股文人中少有的江湖义气。爱憎分明的宛然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是如此的清澈,又是那样的通透!在我脑海里打下了良好的烙印。
我们初次见面,是在作协会员的聚会上,可谓一见如故。中等个子,魁梧壮壮的泽文,笑起来好像一尊慈祥的佛雕。在一片推杯换盏中,他酒仙般地应付着来自兄弟姐妹们的委婉提议和频频敬酒。酒桌上从容不迫,为他人担酒,是泽文的难得品质。我不由想起一句名言:酒品见人品。也是我从几十年的喝酒生涯中得出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多少次的酒席间,不难看出泽文的酒品是那样摯诚,是那样厚道;是那样担当,是那样豪爽;是那样情意浓浓。从而,折射出他现实生活中为人做事的高贵品德和助人为乐的大爱精神。
古有酌酒论英雄!李白一斗诗百篇,曹操对酒当歌,慨以当慷的豪言,武松醉酒敢与老虎舞蹁跹。

今有酒品见人品的美丽传说!恕我直言,喝了这些年的酒,除了国宴没参加过,大大小小的酒宴不计其数。像泽文这样可敬可贺的酒品见人品的,堪称屈指可数!
我在一首《酒!是男人的一生情怀》的诗中写到:酌酒为仙/品中见贤/酒中/有人间的喜怒悲哀/酒中/有红颜的摯爱/酒中/有女人的曼妙风彩/酒中/更有男人的魅力所在/酌酒不醉当先/万里豪杰见/因为/酒是男人生命中的最爱/有了酒/男人的生活充满浪漫的色彩/有了酒/男人的世界欢歌如海/有了酒/男人就有了风潇潇兮易水寒的豪迈/
不知那位诗人说过: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男人的历史,是一部热血与酒的历史!
泽文不仅酒品人品好,且文笔也不错。他是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和平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著有网络小说四部,篇幅长达70万字,拥有粉丝5万之多,他的诗歌创作也有几百首,我更喜欢后者。泽文的诗作,别具一格,富有哲理。有人说他的诗过于直白,我不能苟同。他有他的风格,他有他的魅力四射。在‘朦胧诗’泛滥成灾的当下,方能绽放出泽文诗的绚烂多彩。放着警醒恒言的作品不拜读,浪费宝贵时间去猜‘’谜语‘。如此的空幻感,如此的乏味感。不知那位著名评论家的直言不讳:‘朦胧诗’绝非什么阳春白雪,它只是历史文化传统彻底断裂后,现代汉语写作中出现的局部性的畸变,从语言、句法到修辞本身,都籍着‘诗’的理由而开始反常。由隐喻、暗示、象征、意象主义而发展到不知所云。

言归正传,泽文的《重生》,这首诗咋看上去是一群狮子与一条鳄鱼在博弈,这种画面在网络中经常出现。我们还是把全文先阅读一下:风吹过干瘪的河床/一条鳄鱼从淤泥里爬出/身上的褶皱像裂开的大地/期待着雨水的冲刷/远处/一群饥饿的狮子/虎视眈眈地盯着鳄鱼走近/一步、二步……/鳄鱼视死如归的向狮子爬去/它宁可被咬死/也不想再忍受这黑暗的苦难/草丛中,猎人收回扣动扳机的手/他仿佛看到/鳄鱼正一步步走向重生/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把一条鳄鱼将成为一群狮子猎物的场面描述的惊心动魄。鳄鱼却视死如归,宁可被咬死,也不屈服于狮子们的围攻。作者笔锋一转,草丛中/猎人收回扣动扳机的手/他仿佛看到/鳄鱼正一步步走向重生/此处的‘’重生‘’二字,不是指鳄鱼的复活,作者很婉转的告诉人们鳄鱼虽死犹生。俗话说得好啊:好虎架不住群狼!
《疏远》这首诗,作者很巧妙的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螺丝、螺母比喻一对兄弟。说白了,能彼此称兄弟或弟兄的,没有利益驱动,一定以情意为重。也许不能风雨同舟,但一定要心心相印。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慷慨解囊,挺身而出。在你寂寞孤独的时候,能陪伴你左右。是啊!美好的友情就像一缕芬芳,会把你引向清香而充满醉人的世界。长久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需要用热情去灌溉;需要用心灵去培养,需要用谅解去护理。

总之,真正的兄弟姐妹,是美在锦上添花,不是落井下石。是情在雪中送炭,不是袖手旁观。这就是作者此诗要告诉人们做朋友的真谛!
泽文的诗,不单单是哲理方面的,还有讴歌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诗章。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论述了。
能文能武的泽文,厨艺也相当了得。每逢佳节,他都请兄弟姐妹们到家里座客,他便亲自下厨,做几个拿手菜。比如粉丝娃娃菜,麻辣肠,酸菜鱼,海鲜大咖等等。每每香得贵宾们难以下桌,乃至流连忘返!
泽文身上有许多闪光点,以上只是我个人所见。最后用泽文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丰碑》在无限敬畏的举目中/身上布满了沧桑/岁月告诉你/它才是真正的英雄/肩上扛着满天的星斗/脚下是虔诚的崇拜者/骑梦行走的人/那怕双腿被跌断/脊梁也会化成丰碑/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