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缅怀先烈贵州行!
文/刘瑞林
贵州黄平旧洲古镇,古城的街区与建筑群多形成于明清时期,文物古迹众多,曾有"九宫、八庙、三阉、四堂"之谓。

据贵州网讯:1934年7月23日,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作为红军西征先遣队向西突围后,10月1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的领导下进入贵州黄平县境内,当天黄昏并马不停蹄向旧州古城进发。

当时黄平县城守敌见红六军团突破东坡防线,急派人抄小路赶到旧州通知旧州分县县长方壁斋和区公所迅速调济壮丁,设法保住旧州城。

旧州区长石用彬和民卫队长石品良接受上司堵截红军的命令后,吓得胆战心惊,连夜召集分县、区官员和地方绅士商议对策,组织地方团队(亦称“子弟兵”)把守旧州城。当即鸣锣通知每家出一人,有梭标的持梭标,有刀子的拿刀子,没有武器的准备石头,上城墙,站垛口,将四方城门关闭,以城墙作为工事。这些被挟持来的“子弟兵”,不愿为反动政府卖命,加上枪也很少,弹药奇缺,没有战斗力。

子夜时分,红六军团先头部队到达旧州城东门外的报恩寺。不久,后续部队陆续到达,红军兵分三路将旧州城包围,一支占领南门外高地,一支顺冷水河向北门迂回,另一支占领东门外的血沦坡,并架设机枪对准城内。

随后,红军一百多名手枪突击队开始向东门进逼,在东门牌坊边一带与守敌接火,并找来树木、竹子做成云梯,在冲锋号的鼓动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红军先头部队踏着云梯冲上城墙。

敌人见红军势如雄狮下山,锐不可当,只得胡乱打了一阵枪就狼狈逃遁。红军攻占东门后,没有开枪追击,而是从东向西搜索残敌,并迅速下到河边,以河坎作掩护,等待进攻命令。

突然,红军架在血沦坡上的机枪响起来,其他各制高点上的机枪、步枪也随即开火,呼呼的子弹直飞敌阵。隐蔽在河边的红军勇士一个个跃身跳出,迅速爬上城墙。守城团丁和被裹胁而来的群众,早被红军的机枪吓得无影无踪。此时,南、北门的红军也相继攻进城里。

原来城中的富豪、地头蛇、国民党头目在听到红军来的消息后就纷纷外逃,一些受反动派谣言煽惑的老百姓在红军进入东门后就向西门疏散,因城门上锁,故不少人用绳子从城墙上往下跳,越过城墙直奔大河。这场战斗,前后只用了半个钟头左右。之后,红军一面追击逃跑的团丁,一面将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劝回城里。

红六军团进入旧州城后,住寺庙、祠堂、会馆,在得到群众同意后才住到老百姓家里。老百姓家里住不下,有的战士就躺在屋檐下。

军团司令部设在天主堂,政治部设在富商卢润庭家。无论在哪里,红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买卖公平,对群众态度和气,不打人,不派款,不拉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损坏群众的东西。

红军在大街上书写“红军是民众抗日战争的主力军!”、“打倒军阀王家烈!”、“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去!”、“工农红军是人民子弟兵!”、“打倒卖国贼蒋介石!”、“取销苛捐杂税!”等标语。

红军驻扎在旧州期间,全体指战员在这里给受群众做了很多百姓前所未见的好事。一是打富豪开粮仓,焚烧地主的地契,将没收豪绅地主的资财分给贫苦群众,赈济贫民。据跟随红六军团长征到旧州后定居镇远的老红军杨庆云回忆:红军在旧州一举打垮了国民党护城“子弟兵”。

进城后,除宣传红军政治主张和涂刷巨幅标语外,还打击和没收了大地主的部分浮财。这次没收的名目很多,有谷子、光洋(银元)、布匹、盐巴……等等。
这些东西部队除自留一部分作给养外,大部分分给了群众。旧州镇二千多户居民,就有一千多户分到了财物。二是按照党的政策,对民族工商业加以保护。

三是在万寿宫召开贫民大会,宣传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号召工农大众起来革命,同红军联合打土豪、军阀,不交一切苛捐杂税,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保太平,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的革命道理。广大群众为红军的模范行动所感动,在红军离开旧州时,200多家工商业户每家还自愿拿出50元大洋送给红军,群众还纷纷募捐钱物为红军送行。

红六军团在黄平县旧州古镇停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在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真理的种子。国民党反动派散布的“共产共妻”、“共匪杀人放火”等恶毒谣言被红军的爱民行动一扫而光。从那以后,老百姓才看到了真正的人民子弟兵,懂得了“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的革命道理。
旧州地灵人杰,是大文豪郭沫若母亲的故乡,明代民族英雄史可法法青少年时期曾在这里度过,清代独赴夷营怒斥英军统帅的天津知府石赞清出生于旧州,当今更有闻名国内外的常氏三弟兄,王家三杰女。这里还与中国革命运动有深厚缘源。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路过旧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当先遣部队红六军团进驻旧州时,在天主教堂获详细法文版《贵州地图》一张,为红军顺利走出云贵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1年,为抗日需要,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在此修建了大型军用机场,驻有美国一个飞机大队,直接参加长沙、衡阳等战役,为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为作者王瑞林,网名金陵雷人、足迹刘叔、甘叔。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