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
——明代句容状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五十二)《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影射处事的最高境界是“无名”和“得失不必自己争取”,暗喻李春芳后人不许说出“华阳洞天主人”是谁,与“料应必遇知音者”暗合
《西游记》除了有藏名、影射、预言和讽喻之写作手法,还有忠孝仁善、清正廉洁、治国安邦、佛道平等之人生理念,还有为人处世“无名”境界之追求。
《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一句,影射处事的最高境界是“无名”和“得失不必自己争取”。
见《西游记》第二回: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道:“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老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什么?”大众道:“就变颗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颗松树。真个是——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
大众见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现了本相,杂在丛中道:“启上尊师,我等在此会讲,更无外姓喧哗。”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颗松树,果然是颗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采,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孙悟空变“松”树,与住“水帘洞”相呼应,影射李春芳是“高尚廉洁”之人。
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见前第25篇)。孙悟空居住在“花果山”“水帘洞”,而“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水脏洞”在“花果山”直北,两洞在方位上是南北相对,“水帘(廉)”和“水脏”在意思上也是相对,即“水帘洞”之“水帘”二字与“水脏洞”之“水脏”二字意思相对,故“水帘”二字有“水清(廉)”之意。(见前第33篇)

本文作者拜望并请教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师专原副校长、镇江高专原校长、金山学院原院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原院长祝诚教授(左)。

祝诚教授《京江晚报》(2020.7.16)介绍作者四书之“喜读李洪文有关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书评。
“水脏洞”在“花果山”直北,“水帘洞”在“花果山”正南,均见《西游记》第二回:
“众猴叩头:‘告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
“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你家什么混世鸟魔,屡次欺我儿孙,我特寻来,要与他见个上下!’”
《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特别强调“水帘洞”就在“花果山”的正南方,影射李春芳祖籍祖贯就在句容茅山,且就住在大茅洞(水帘洞)附近。《李氏家谱》第二十卷·第宅:“先世从无锡迁句容,卜居承仙乡之朱壒村,去县治四十里,茅山之阳,率湖之侧。”“茅山之阳”和“花果山正南方”相吻合。故《西游记》全书之中孙悟空反反复复强调自己祖籍祖贯就在“花果山”“水帘洞”,就是反反复复影射李春芳祖上就是句容茅山人,且就住在茅山大茅洞附近。
如《西游记》第一回:“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第三十五回:“行者道:你认不得我?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第五十二回:“祖居花果称王位,水帘洞里逞刚强。”第六十三回:“老孙祖住花果山,大海之间水帘洞。”第六十七回:“祖居东胜大神洲,花果山前自幼修。”第八十六回:“祖居东胜大神洲,天地包含几万秋。花果山头仙石卵,卵开产化我根苗。”第九十四回:“老孙祖居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父天母地,石裂吾生。曾拜至人,学成大道。复转仙乡,啸聚在洞天福地。”(见前第22篇)
孙悟空(李春芳)是住在水帘洞的“清廉”之人,变“松”树也是强调孙悟空(李春芳)的“高尚廉洁”,故之后有“官封弼马”之情节。
《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官封弼马”,影射李春芳是皇帝亲封的属马的首辅(见前第26篇)。皇帝亲封属马的李春芳为首辅,就是因为孙悟空住“水帘洞”,是清廉之官;又有“松树”(古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 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之“凌云直上”“经霜耐雪”之“高洁”。
“官封”影射官家(皇帝)亲自任命,据《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三载:“嘉靖四十年二月辛卯朔。吏部言礼部左侍郎缺,请推补。得旨,不必会推,严讷升本部左侍郎,李春芳填注部任,董份代春芳掌院事。”据此,李春芳是被皇帝钦点正式成为朝廷大员。
其次,菩提祖师教诲孙悟空变“松”的本领,影射道教祖师也是“高尚廉洁”之人。
菩提祖师传授的“道学”包括哪些内容呢?
《西游记》第二回中有交待: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由此可见,菩提祖师的“道学”包括“道”“禅”“三家”。“三家”即影射儒释道三家。原来菩提祖师传授的是相关儒释道三家的“道学”。
菩提祖师儒释道皆修,影射茅山道教祖师一度儒佛道同修。
据《辞海》“陶弘景条”载:“创立茅山派……时称‘山中宰相’,其思想就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佛教的观点,主张儒释道三教并流。”
茅山道教祖师有没有“高尚廉洁”的事迹和人物呢?
拙作《句容古诗词赋三千首》《句曲诗综》中收录众多。举例一二如下:
无名氏 《三茅君歌》:“茅山连金陵,江湖据下流。三神乘白鹄,各治一山头。召雨灌旱稻,陆地亦复柔。妻子咸保室,使我百无忧。白鹄翔青天,何时复来游。”
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答齐高帝诏)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赠)君。 ”
萧纶 《梁解真中散大夫贞白先生陶隐居碑铭》:
“留舄表化,弃剑凝神。徘徊紫炁,照耀丹林。厥迩犹在,余风可遵。 谁其嗣此,渊哉淑人。 高行迈种,盛德日新。朗犹悬镜,郁似贞筠。身以弘道,行不违仁。昔游缨绂,颉颃缙绅。厌乎匡救, 劳彼问津。亦既解组,乃袭山巾。远寻丘壑,高蹈风尘。情无缅世,隐不隔真。结宇崇岩,贞栖茂草。 冰玉留年,精华却老。乃有令闻,荣跻寿考。白水过庭,危峰临洞。露缀兰阶,云生桂栋。日斜檐席, 花落窗壅。尚平未远,王孙不旋。海桑变易,陵谷贸迁。丰碑有坚,遗芳万年。”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江苏南京)人。 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从陆修静弟子孙游岳学道,后隐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经,创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称“山中宰相”。其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工草隶,行书尤妙。著有《本草经集注》七卷(有敦煌残本)《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卒谥贞白先生。

本文作者请教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右)。(作者按:江苏大学笪远毅教授、赵永源教授和苏州大学金振华教授共同参与了《乾隆句容县志(校注本)》的审稿工作)

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院长笪远毅教授《句曲诗综·序言》。
第三,孙悟空变“松”树,将“工夫”在“人前卖弄”,影射真正“高尚廉洁”之人不需要在人前“卖弄”标榜,留于后人评说即可。
李春芳是清廉宰相,国史家乘班班可考。
《明史·文定公本传》:“春芳自学士至秉政凡六迁,未尝一由廷推。春芳恭慎不以势凌人。居政府,持论平,不事操切。时人比之李时,其才力不及也,而廉节过之。”
《李氏世谱》(李氏家传·李春芳)载:“是时阶既去位,春芳继阶秉政,务以安静称帝意,帝亦稔知其廉谨,颇倚信焉。”
《西游记》中多次写到宰相“清淡闲居”不与人“争名夺利”,与“清廉”意思一脉相承。如第一回有《争名夺利几时休》诗:“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这首诗影射李春芳虽然官至首辅,却淡泊名利。
《西游记》第四回《初登上界,乍入天堂》词赋末尾有“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一句,也有影射李春芳清廉自洁(仙品一流)之用意。《西游记》第九回渔樵对话中也涉及有宰相致仕后的清淡闲居不恋荣贵之诗词。
国史家乘皆记载李春芳“清廉”,与《西游记》“水帘洞”之“清廉”和“松”“凌云直上”“经霜耐雪”之“高洁”之意吻合。
第四,“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一语双关,影射“孙悟空(李春芳)”牢记“师父”教诲“做人应该不注重‘空名’”和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是“无名”。
《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究竟是谁?作者为什么不署真实姓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后世的专家和学者。
原来《西游记》所塑造的核心人物孙悟空就是以李春芳为原型(见前第25篇)。孙悟空(李春芳)住在仙都福地句容茅山的水帘洞(大茅洞),世代是“清廉”“仁善”之人,秉承祖先李纲“斗战”的血统,要为大明“斗杀”倭患、贪赃、奸佞、不忠、不法之徒,要儒释道同修至仁至善之“大道”,要为大明建“太平盛世”。
孙悟空原来是要追求名利的。《西游记》原文有记载:“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此中“卖弄”一词就有影射孙悟空(李春芳)先前有过“追名逐利”之心。
菩提祖师对此事是严肃批评的:“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沽名钓誉,是要丢了卿卿性命的。所以孙悟空保证以后“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师父之名不能说出来,影射自己的《西游记》作者“真实名字”也不能说出来。盖棺定论,不用自吹自擂,一切留于后世众人评说。
既然不能说,那就只能藏名了。纵观一部《西游记》,不仅藏有李春芳的大名,还藏有“宫女太后”李彩风之大名,还藏有万历皇帝之身影,还藏有李春芳家族成员李秀、李镗、李齐芳、李承芳等人的身影,还藏有仙都福地句容茅山之身影。华阳洞天主人心思缜密用心“良苦”,可谓多矣。 
本文作者(左)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茅山道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传人何春生道长(右)留影于茅山崇禧万寿宫2020.6.17。
第五,“华阳洞天主人”与“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相关联,影射李氏家规“不许后人说出《西游记》作者就是李春芳”。
“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李春芳的后人众多,为什么这个家族后人不站出来申明呢?
《西游记》中“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就是答案。 
句容诗歌协会张泯刽主席《句曲诗综·序》
李春芳后人既然不能说出《西游记》作者就是李春芳之秘密,那么能不能留下一些暗示呢?
答案是肯定的。
如李春芳后人李盘有《简家谱寄出林弟》一诗,其中“受恩同草木,铭骨永天岩”一句,与李春芳《藏名诗》“草木沾恩添秀色”一句是遥相呼应。李盘《赤山拜先茔(城南三十里,高峰突峙,其色如赭,先茔在山之麓,背崖面湖,形家称最胜地)》“丹丘直上凤凰翔,双柏之间一羽毛。玉带不缘花藏著,丰碑何并赤城高。精神出地依陵阙,草木凝香拥节旄。八代即今弓冶盛,长瞻墓道勗吾曹。”一诗中“草木凝香拥节旄”一句,与李春芳《藏名诗》“草木沾恩添秀色”一句,也是遥相呼应,三处“草木”当并指“李氏”家族无疑。(见《句曲诗综》李盘)

镇江市图书馆颁发作者《收藏证书》。
第六,“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与“料应必遇知音者”相照应,影射“后世知音”必能破解“华阳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
“天产仙猴道行隆,离山驾筏趁天风。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
《西游记》作者华阳洞天主人在此诗中预言“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即将来一定会有李春芳的知音出现,一定会从《西游记》中的“李春芳藏名诗、词、词赋”和李春芳治国安邦,建清廉盛世之理想,以及谋篇布局及情节推演中均可找出贯穿全书的李春芳之身影,到那时天下人即会豁然开朗。
据此,《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影射处事的最高境界是“无名”和“得失不必自己争取”,一切留于后人评说,并暗喻李春芳后人不许说出“华阳洞天主人”是谁,且与“料应必遇知音者”一句暗合,此为今流行本《西游记》是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所校定完稿的又一铁证。
综前所述,则今流行本小说《西游记》作者所署之名“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状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吴承恩其人。

上图为著名军旅作家李伶记者《镇江日报》(2020.10.9)介绍作者四书之“考证华阳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等书评。

李洪文·《句曲诗综》等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