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兰 花 开》
作者/关 民
主播/胡林
每到春兰花开的时候,恰巧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前后,此时,满山遍野的梅花正是争香斗艳,那些绽放在枝头的粉红、鹅黄、淡紫、嫩白的花朵,引得众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古人多以梅花隐喻君子“高风亮节,傲气凌神,澄澈之心,浩然正气”的高尚人格与道德品行,其中,宋代王安石的《梅花》最有代表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的品性固然令人赞赏有加,而我,则更喜欢“淡泊高雅,蕙质兰心”的春兰,因为,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把兰花称为“君子兰”,即:“君子如兰”。可见,春兰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象征物,而以这个美好象征物来赞颂身边可敬可佩,可歌可泣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于是,我用春兰比喻并赞美我的文学导师裴章传先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记得,2019年春节,我大年初五驱车去黄山太平幽篁里拜访中国著名画家胡月朋先生后,次日,便专程去杭州接裴章传老师夫妇回合肥。一路按导航我很顺利地到达了钱塘江南岸的滨江区钱塘春晓花园小区,车停稳后,我却费了不少周折才找到裴老师。原来他独自一人在楼下院子里,躬身来回搬着大小不一,圆润如卵的石头,敲敲打打地正铺设一条长十余米,宽约八十公分的鹅卵石景观小道。我十分诧异地问道:“老师,大过年的,您咋这般休闲,在这里铺路呢?”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笑道:“反正没事,每天散步从江边上背来这些石头,总算派上了用场。”我不解地:“这楼道不是有石板路吗?您干嘛下这么大的功夫,另辟蹊径呢?”他笑了笑,说:“这里是拐弯处,人们总喜欢走捷径,把草坪踩出一条小道,我干脆因势利导用石头为他们铺设一条小路,这样既保护了草坪,也保护了那些宝贝。”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去,原来,在楼道口不远处的细竹绿草之间,正盎然开放着几株娇小可人,质朴文静的兰花!我情不自禁地扑上去想闻一闻它,裴老师伸手拉住我:“别碰!到我家去,我跟你细说”。
果然,在裴老师的书房里,我除了看到无数的藏书外,就是一盆摆放在书案最显著位置的兰花。这花栽培在一个十分讲究且古色古香的方斗型花盆里,上面刻着草书诗文,我凑上去想品读一下,却被春兰释放的淡淡的幽香给吸引住了,我抬头仔细观赏着,它长长的茎叶,葱绿泛光,柔中带刚,像一群舞者的水袖飘逸而有力道,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并开着几朵花葶,像是从假鳞茎基部外侧叶腋中飞出的“彩蝶”。这些“彩蝶”的花瓣有绿色,淡褐黄色纹脉,唇瓣似卵,透明欲滴,香气袭人。
裴老师告诉我,这就是春兰,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又叫朵兰、幽兰、草兰、扑地兰,是世界十大名贵兰花之一。它的花期较短,一般在中国农历“立春”前后的一到三个月开花,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报春花”。
春兰,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传说在帝尧时期就有可能种植过。古时候,人们普遍认为:春兰将“香”、“花”、“叶”三美聚于一体。同时,还有其他花种所不具备的“四清”,即“气清”、“色清”、“神清”和“韵清”。于是,人们从欣赏到喜爱,便赋予它“理想之美,万花之神奇”的特殊意义。
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说的是:孔子在谷中隐居的时候,偶然看见谷中兰花盛艳,不由心生感慨,认为兰花的香气,才是王者应该有的。孔子还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他认为一个人的品格坚守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孔子应该是最早赋予兰花人文精神的先贤。
有人则认为,所谓“兰文化”是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佩兰而思君,对兰花情有独钟,在他许多诗赋中咏赞兰花,以兰花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如“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离骚》),“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等。屈原以兰花为寄寓的君子风骨和隐士情怀,已到了“不为风摧眉,不为雨折腰”的境界。
后世的文人墨客咏春兰的佳句更是数不胜数。如:唐代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留客中行/留客中作》);“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鹦鹉洲》);“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孤兰》);宋代诗人王柏:“早受樵人贡,春兰访旧盟。谢庭夸瑞物,楚泽撷芳名。”;宋代诗人李新:“春采中洲兰,秋采芙蓉芳。芙蓉以为衣,春兰佩其香。”;大文豪欧阳修也喜欢佩春兰:“饮德醉醇酎,袭馨佩春兰。”;而诗人陆游曾说:“好诗如灵丹,不杂膻荤肠;子诚欲得之,洁斋祓不祥。食饮屑白玉,沐浴春兰芳。”从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古代诗人在焚香沐浴或准备重大事情时,也会用到春兰,甚至可以用到祭祀之中去。
由于春兰的高雅品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审美风向,以至于后来人亦愈来愈多地将春兰的高洁与人格联系起来,直到今天春兰也依旧是人们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意象,许多父母给后代以兰命名以表美好祝愿,画家乐于取兰作画以示寓意,诗人们则往往咏兰赋诗托物言志。这种美好的“兰文化”在人们的名字中、画作中、诗赋中一代代传承下来。所以春兰在民间也往往被赋予人格化了。由此,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的春兰,对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联想到我与裴章传老师的友情,我把他隐喻为春兰,并把我俩的友谊冠以“金兰之交”,算是恰如其分的。
我与裴章传老师相识多年,由于双方从事的职业不同,退休之前彼此相聚甚少,但并不影响我对他在文学界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仰慕之情。闲暇之余经常拜读他出版发行的《四魔现行记》《叶卡琳娜女皇》《洪秀全》《李鸿章》《刘铭传》《暗枪》等名著。我还在他编剧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坝上街》中客串了建委主任贺家忠这一角色。2016年10月,我光荣退休后,开始规划我的“作家”梦,从零开始,追梦如初。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在网络上创办了《凡人俗语》自媒体平台(以受国家知识产权注册保护),发表了200余万字的随笔、杂文和诗歌,给我点评和鼓励最多的就是裴章传先生。2018年5月,在裴老师的策划与帮助下,我终于在安徽省出版集团黄山书社出版了平生第一部散文集《凡人俗语——韩新东总编手记赏析》(上、下册)。记得,在那天的新书发布会上,裴老师不仅为我放下身段,做起了策划人和主持人,而且还为我邀请到许多省、市领导和文学界的专业人士,本来一场普普通通的发布会,让裴老师运作得轰轰烈烈、专业得体,至今难以忘怀。打那以后,裴老师经常为我创造学习、交流和写作的机会,并邀请我参加由他主编的《史话朱巷》的创作班子。同时,他启发我尝试一下诗歌创作,特别是朗诵诗的创作,因为他认为我在网络上发表的一些诗歌还不错,有发展的潜力,所以他提出了这方面的倡议。说来也巧,2020年初,新冠病毒爆发时,人们响应政府的号召,自觉地居家隔离,我几乎没有休息,在家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捕捉“抗疫”前线每天发生的大事和感人故事。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创作了《出征》《庚子年中国》《二月的风》《让我为你唱首歌》《我们同住地球村》《天使颂》等十四首“抗疫”诗歌,经裴老师精心策划,同年五月中旬,由安徽报业集团徽商传媒、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合肥市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主办,长丰县朱巷镇人民政府承办的《激情朱巷——关民“抗疫”诗歌朗诵会》在朱巷镇成功举办,安徽广播电视公共频道,喜马拉雅合肥城市服务商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随后,我一发不可收拾地创作了几百首现代诗和朗诵诗,《中国文艺家》2020年9月专刊,破例用10个版面,发表了我的13首诗和个人简介,以及多名文学大家的诗评,并将我作为封底人物重点推送。 2021年4月和9月分别在安徽省出版集团黄山书社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凡人俗语——关民诗歌散文集》和《在下一个路口等你》两部精装本诗集。
这两本诗集分别由中国著名诗人梁小斌先生作序,由著名作家及诗人裴章传先生、季宇先生、贺东久先生、黄书泉先生、周志友先生、王玉先生撰写了诗评。其中,裴老师这样写道:“我的感觉是:作为诗人,关民身上有着不断强化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诗歌关注社会,关注新事物,关注民生,关注幸福也关注苦难。他有主流审美的创作意识,许多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味道和鲜明的时代印记。他比较善于用诗歌的意象、诗歌的美感、诗歌的情趣、诗歌的语言、诗歌的韵味关照现实,表达心情的诗人。我认为关民的诗歌创作是他自己所见所闻的真实表达,是我手写我口,没有无病呻吟。结合当代语境,在对传统的传承与当代人情感表达的切换上,有意识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他的字里行间,既能看到一些传统技法的典雅细腻,又能兼顾自己以及未来社会民众的感觉和情怀。他是努力争取融入时代,融入现实写作,脱去虚假的外衣,露出来的是筋骨和肌肉。他欢喜,他忧郁,他流眼泪,一切都在诗行之中,没有粉饰和做作。”
作为我的文学导师,这是他对我的鼓励和褒奖,也是他对自己眼光的一种肯定。
常言道:君子如兰。在我眼中,裴老师如同春兰,处身之地,不择高下,虽探谷底不掩芳茂;容身之所,木择华陋,虽倚岩石,不屈拮抗。他作为中国一级作家,又身居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省政府参事,平时各种事务极其繁忙,创作任务又十分繁重,但他在笔耕不辍之余,始终没有忘记我和我们这些文学晚辈,甚至身边很多文学爱好者,他亦视弱不欺,帮扶有余,像春兰一样,以自身的高洁影响着我们,以自身的芬芳熏陶着我们,使人“如入芝兰之室”,终得以闻香识君,让人爱慕和敬佩不已。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为那些走“捷径”的人而不惜躬身铺鹅卵石路的身影。我想: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我不正是走在他铺设的“捷径”之路上吗?正所谓:幸得识君春兰芳,从此阡陌多暖春。
当然,春兰花开之时,亦是耕耘播种的季节。
诗 人 简 介
关民(笔名:关注、光明),男,安徽合肥人。著有《凡人俗语——韩新东总编手记赏析》(上、下集)和《凡人俗语——关民诗歌散文自选集》《在下一个路口等你》等诗歌集。目前,是都市头条诗人,亦是头条“红榜”诗人。其代表作有《梨花颂》《合肥颂》《茶》《思想家(外一首)》《等待寂寞的降临》《我的诗》《钥匙与锁》《大脑》《清晨》《问苍天》《一条路》《第“六次”相遇》等,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2015年至今参与《窥洞》《刘将军的墓》《村上》《隔离岛上的狗》《牛王》等多部院线电影的制片和创作工作。手机(微信):13805691144
胡林简介
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理事
安徽省诗协朗诵部副部长
六安演讲朗诵学会理事
获得首届中华经典诵读(社会组)一等奖
安徽省2019年电视读书朗诵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