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Ying deng-Klein ,邓瑛 德国(笔名樱子毛毛)作品多数发海内外紙刊,各网络平台,有部分作品获奖。入选21世纪实力诗人名人网,华人文艺家大词典。长期从事驻外机构及文化艺术领略工作。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文字优美,为人谦和深受大家的喜爱。
心念的涟漪
作者|鄧瑛(德国)
心、是空空的;
心,又是满满的。
空空,
是一些俗世里
不屑的人事。
满满,
是一些来自
自然风物的美好。
心,是薄凉的;
心,又是热络的。
薄凉,
只对人性的
猥琐与不堪。
热络,
只对人性的
美善与真纯。
然而我们每个心念
都是投向
湖面的一粒石子,
心念不断,
于是有了或杂乱或绮丽,
甚或波澜壮阔
所谓的“人生”。
可是,
连这形体也不过是
涟漪的堆叠,
直到石子
全部沉入底,
“你”的湖就消失了,
湖也是幻影。
“你”的湖也消失了,
湖也是幻影。
诗歌是简单写出自己的直接
今音(雍赓)评论:
《心念的涟漪》的直接,和文艺理论毫无关系。理论是固化的,而文学是随心所欲的。这是诗歌的第一个特征。第二个特征是没有刻意。诗歌刻意是在靠诗歌技术,它和人物的情绪表达是相悖的。第三个特征是,这首诗歌不会扰民,也就是没有噪音。有的人的诗歌扰民和有噪音是指表达的戾气太重,有点像拉仇恨,这首诗歌没有这种感觉。优势在于题目中的“涟漪”。
诗歌文字由于相对小说文字较少,评论也不可能做到精准。于是先谈这首诗歌的速度和节奏。如果你跟得上的,就把这首诗歌拿去作为自己的启蒙也是可以的,前提是喜欢它。尤其是初学者的文学方式,其中也应该找到喜欢这样的诀窍。从兴趣角度去看,还是值得的。
另外,如何感受这首诗歌的真实的声音,这是需要捕捉和随时调整,如脑子里有画面,能容易把情绪调动起来,用自身的经历去与之相映出具有共同点的地方是向上和向善。这是由调整得到的收获。
诗歌创作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的。如果你理论了解的越多,创作起来越容易出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有多少老板是学过企业管理的。在现实生活中,学金融的做前台等。从中得出一个教训,就是需要具备实际能力,文凭要依托于能力的基础上才行。诗歌创作也需要实际能力。懂与否文学理论无所谓,关键是感觉。
这个世界上最难懂的,也就是容易懂的,便是人心。比如,最后一段“‘你’的湖也消失了/湖也是幻影。”一个注定要沐浴光辉的“你”消失了。“我们每个心念”都意识到一次次投石问路的最终结果,是唤起了另外一种意识:变强。这个作为共性的指代,其实就是人物拓展视野的结果,是胸襟开阔的表示。
策划:关敏仪
主编:然空
审稿:萧潇
顾问:秋秋 胡晶清
刊头:施国标
评论:今音(雍赓)
2022.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