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生态产园
文/刘 玲
二月二龙抬头,在初春暖阳中走进田野,看记忆中的水塘,朝雾似云烟缭绕在麦田之上,一排绿丝丝垂柳在溪水中摇摆,传来些许几声鸟叫,蚕豆花几度开落。流年在时光的树上开出淡雅的花朵,岁月在时光的心中留下刻骨的印痕。沧海变桑田,镜里看烟花,流年去远。惊蛰过后感觉一下子就进入了暖融融的春天,故乡的田野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一眼望不到边的钢架大棚,种植着长势十分喜人的高壮的西红柿 ,绿茵茵的黄瓜 ,紫红色的甘兰,紫云烟一般的茄子 ,还有铺天盖地的辣椒,这些反季节蔬菜,从年前的11月份就开始采摘,进入了华东各市,远销到香港等东南亚市场 。实施“三社”共建助推乡村振兴,夏庄村围绕激活资本、土地、人力“三要素”目标,积极推进以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为统领、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为补充、劳务技能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三社”共建工作,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江苏润道”等七个现代生态农业项目相继落户,以蚕桑产业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在苏北大地上蓬勃发展,遍地开花,昔日那“古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沙土地”如今成为强村富民“招财进宝”的聚宝盆啦。
以我们邻村,生态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夏庄村为例,这个“十三五”被省上定为“经济薄弱村”的村庄,主动借力生态农业产业园政府提供的最美平台,实现全村100多人“家门口”就业。村里劳动力昔日飘在大城市,一年到头抛家舍业,地种不了,孩子管不了,还跟老婆常年“牛郎织女”,一年下来,除了消费基本剩不了几个钱。自从村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让本地农民纷纷从大城市返回故乡,出租土地,让昔日几乎被抛荒的土地建成大棚,使得土地产出得到了价值的最大化。他们三家联合承包大棚搞种植,到了党和银行以最大限度的经济扶持。大棚里产出的反季节蔬菜,水果 ,葡萄,中药材,鲜花等经济作物,根本就不愁销售 ,现代化农业产业链,这边儿只要能生产出来就有人来上门收购 。村上还时不时地请专家来给他们开动脑筋讲解种植技术,以及这些合作社经常派专家给他们讲解市场,让这些农民兄弟打开眼界,让他们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在精神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看着自己种的蔬菜每天被来来往往的车辆运往华东公司,一笔笔人民币源源不断地打到自己的卡上,他们内心都有说不出的愉悦 。照片中这一位大姐说,轻轻松松在家门口蔬菜大棚打理,每天就可以挣到70多元。既增加了收入,又照顾好了自己一家老小。在加快农业规模化种植,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同时,变农民为股东,农民增加了收入,脱贫致富,直接奔向小康生活的快车道。

本文作者刘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