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英雄的绿色情结
文/史会生
前言
老英雄张震发虽故去多年,但他老人家的英雄事迹和所做的突出贡献,自今难以泯灭,且历久弥新。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身负重伤,救出战友,并多次立功。困难时期,他忍受着饥饿,不遗余力的为老百姓开荒种地、植树造林,想方设法解决困难户吃饱饭问题,造福一方为家乡绿化尽智出力,数十年无怨无悔,初衷不改。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来之即,作者将二十年前为老英雄撰写的《老英雄的绿色情结》一文,分享给各位读者,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又一个春天來到了人间,年已古稀的扶风县“战斗英雄”张震发,依旧是闲不住的人,他扛起树苗和镢头急匆匆地又出家门了。每年春季义务植树是他三十多年来始终难以更改的习惯。
张震发老英雄,是扶风县城关镇北街村人,他十六岁就参加革命,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了著名的上党、淮海、平型关、塔山、孟良崮等战役,大小战斗不计其数,身上十多处负伤,每一个伤疤后面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民间传说他就是电影《上甘岭》里连长张计发的原型。由于他出身贫寒,历经苦难,自幼胆子大,不怕事。参军后作战勇猛,敢于冲杀;加之悟性高,善于运用灵活的作战战术,常常在激烈的战斗中以弱胜強,屡立战功。西北野战军曾先后授于他一等功三次,二等功四次,三等功六次。现在他家大门上那块西北野战军授予的“人民功臣”牌匾,在向人们无声地述说着老英雄的前半生。

五十年代末,解甲归田后,老张不愿躺在功劳簿上安享清福,更不以人民功臣而自居。从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便默默无闻的义务开荒植树数十年,无怨无悔,初衷不改。将国家每月发给他几十元钱的三等残废军人抚恤金,几乎全都用在了义务植树上。村子周围的闲置荒地、坡坎坎、渠边边、沟岔岔里都有老英雄留下的足迹和栽植成材的树木。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县城方圆及他所居住的村庄内外,已绿树成荫,灌木丛生;花草茂盛,瓜果飘香,令人心旷神怡。乡党们看着这郁郁葱葱的美景后,异口同声地说:“老张不愧为大英雄、老功臣,他为咱县上的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又立新功了。”其实不然,三十多年前,老英雄为了开荒植树可吃了不少苦头,受了不少罪。
人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年秋末的清晨,老张吃过早饭顺着河弯散步时,突然发现有人开着三轮车,正偷偷地向河道里倒垃圾,毁坏了河床上的树苗,他见状后便大声吆喝道:“嗨!谁在给河里倒垃圾,你的良心让狗给吃了,快停下!”那人一看大事不妙,急急忙忙开着三轮车一溜烟地跑得无影无踪。看到如此情景,他啥也不顾了,找来铁锨,挽起裤腿,下到了冰冷的河水里,咬着牙关一锨一锨将河道里的垃圾清理上岸,然后,又将损坏的树苗,一棵又一棵的重新补上。这时的老张浑身在微微的颤抖,双腿被寒冷刺骨的河水冲刷得通红通红的,腰也直不起來了,人已显得精疲力尽。他強打精神披起上衣,步履蹒跚的向家走去。
回家后,老张便卧床不起,高烧发至三十九度多,体温急忙降不下来,心里却依然惦记着他的树苗。嘴里难难地说:“不知河床上我新补的树苗好着没有?可得看好呀!”老伴语重心常地对他说:“你刚才睡着了,镇上和村上的领导都來看你了。他们让你放心,村上已派专人在河堤上看护着,你只管好好安心养病。”听到老伴这么一说,老张痛苦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的笑容。
休养了没几天,老张便嚷嚷着要出门转转。老伴死活不让,老张无奈的对老伴说:“你让我呆在家里是想要闷死我呀!我出去转转吸吸新鲜空气,被呆在家里要好得多。”老伴只好依从,陪着他出村了。老张在老伴的细心照顾下,身体已逐渐得到了康复。只要身体一好谁也别想拦得住老张,你看他扛起劳动工具,又要重新“折腾”起来。一天,他在小渭河的山沟里栽植树苗时,发现半坡间有一小块撂荒地,远看荆棘丛生,蒹葭萋萋,乱石混杂。想近前看看,却无有下足之处,难以入境。其实,这是村上多年抛弃的几块撂荒地的其中之一,正因为难以开垦,也就自然而然的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老张想,人只要有恒心,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撂荒地得复耕,复耕后种上农作物,来年打下粮食可用于村上五保户的补贴,以及困难户的救济。这样既给村上增加了农业种植面积,又给五保护和贫困户解决了吃饭问题,这不是两全棋美的好事吗?村民们皆知,像这样的撂荒地,山里、凹里、坡坎坎上有的是,无非是舍得一身力气,出几身汗的事。人常说:“积水成河,积米成箩” ,老张越想越来劲儿,没几天他便携带着“十八般武艺”开辟新的阵地了。 有人暗讽老张说:“想要做一位勇敢的开拓者,成为当今的新愚公,真是自不量力”,还有人说:“这可不比打仗,光凭勇敢撂荒地是长不出粮食来。”老张偏偏不信这个邪,他非要做出个样子让别人看看,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开荒不止。开一天是一天,开一块算一块,累了歇一歇;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手上不知磨出了多少个血泡,镢头不知挖坏了多少把,身上的衣服不知挂破了多少处,连他也说不清。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谁料单打独斗的老张,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竞然开拓了十六块荒地,总面积达七点五亩。这七点五亩地是老英雄用辛劳的汗水和心血换来的,因此,他格外的珍惜,特别的呵护。春夏秋冬,精耕细作,经过无数个日日夜的艰辛劳作,昔日的七点五亩撂荒地终于获得了久违的丰收。村上的五保护和贫困户也相继得到了可观的补贴和救济,老张也最终实现了自己昔日的夙愿。这个时候的他,甭提心里有多么的滋润。 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讲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人民功臣张震发最可贵的就是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从不放弃。他把别人看不起、做不到的事情,反而做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直至做出贡献。因此,他的所做所为令人可尊、令人可敬。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老张由于年事已高,加之管理上的需要,他将主要精力投放在林木的修剪与管护上。这样一来,他往日恼子里那根紧绷的弦也就相应的放松了些许。这些年來,老张自从迷上这开荒植树的事,就从未消清过,老伴为此事与他没少绊过嘴,埋怨老张整天只想着植树的事,从未把她放在心上。是的,老张这些年亏欠老伴的确实太多太多,他曾惭愧的对老伴说:“亏欠你的我一定要补上。”终于在一个闲暇的日子,老张领着老伴兴高彩烈地出门了。老俩口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兴致勃勃地到法门寺赶集去了。一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公路两旁一排排挺拨的白杨树,哗啦啦地从眼前划过;方圆的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在茁壮成长;团团紫气,袅袅清香;古周原秀丽的景色令人陶醉,使人流连忘返。下午,当老俩口赶完集,怀着十分惬意的心境回家时,遇到了本村的刘老头,老刘一见老张便说,在来时的路上,他无意中看见沟南边有两棵成材的树木被人砍伐了,你赶紧回去看看吧。听到老刘这么一说,老张就像丢了魂似的,拽着老伴急急匆匆地向沟南方向去了。当赶到现场一看果然如此。两棵洋槐树已荡然无存,只有残缺的树根留于此地。见此状,老张心里五味杂陈。他痛定思痛,心想今天就不该去赶集。当他下意识的朝脚下一瞅,地面上留有人的脚印以及架子车碾压过的辙痕。这下他心里就有数了,立即顺着架子车所留下的辙印去寻找树的踪迹。
走着走着便來到了某村的村口,正好看见一辆架子车上放着两根木材,上前一看,小碗粗的两根洋槐树直挺挺的躺在车上。老张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的树,谁怎么拉来的就怎么给我送回去!”这时,一位小伙子气势汹汹地来到老张面前说:“你凭啥说是你的树?”老张斩钉载铁地说:“我栽的树有编码,你想看吗?”老张一边说着一边就找到了树的编码。小伙子还是死不认帐,硬想抵赖。老张这下放狠话了,他冲着小伙说:“小伙!别看你的力气大,你可没我的决心大,今天若不把树给我送回原地接受处理,我就呆在你的家里不走了。”小伙子只好在老英雄的面前甘拜下风,老老实实的向老张认了错。随后,村上对此人的行为作了严肃的处理。但老张的所为却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与争论,有人笑话老张说:“老张,你为此事划得來吗,如今都啥年代了,别人都忙着赚钱呢,你却为植树这点事儿闹得纷纷扬扬的,这么大年纪了,你到底是图个啥吗?”老张很平静地答道:“我啥也不图,老了闲不住,给儿孙后辈们造点福何乐而不为呢?” 这就是人民功臣张震发同志的回答,这就是老英雄做人做事最纯朴的理想和最坚定的信念。一九九九年九月重阳节的这天,扶风县县委、扶风县人民政府授于张震发同志“宝刀不老雄风在,义务植树三十载”的荣誉称号。
感 言
年届六旬归故里,
创建绿色护长河。
三十余载春常在,
宝刀不老获赞歌。
2021.3.6 于宝鸡渭滨

本文作者史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