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东香人,真名朱双顶,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以读书为乐,不时写点随笔、札记、散文、诗歌等,近一年多在数个微信公众号发文二百余篇,多次获奖。

人约黄昏自古美
作者|东香人-朱双顶(北京)
两情相悦,俩人相约,天上人间,才从鹊桥散,又盼来年会。于是有宋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之赞悟:“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语道尽天下有情人,只要情有,何怕分离,这不是唐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版的再现吗?再溯向前,远古时代的情人约会又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从诗里寻找远古时期情人间约会的样子,当然溯之于《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古典文学源头之一,果不负众望,在它的《国风•邶风》中有一篇《静女》,为今人留下了那时青年男女约会时的场面,让人们见识了即使在远古的奴隶社会,爱情也成了人们享受与追求的向往。感谢先人们留下的《诗经》,让今人得以窥见远古时的社会生活百科。
《诗经》中的《邶风》为周时诸侯国邶地民歌,邶为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之领地,约相当于今河南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邶风》中采集的《静女》民歌,就真实地再现了邶地男女青年幽会的过程,描写出远古时的人是如何将抽象的爱,用具体的人与事表现出来,一展那时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爱情之美,让人认识到爱原来是那样的古老而神圣。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其姝(美好),俟(等待)我于城隅(城角隐蔽处)。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位痴情的小伙子,想到马上就要见到贞静娴雅美丽的女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急不可待地早早赶到约会地点城角隐蔽处,四处张望,却被物所挡似乎什么也看不到,急得他抓耳挠腮,难耐地在原地徘徊,痴情之态跃然诗中,丝毫不比今人差。五代时的牛峤,在《菩萨蛮•玉炉冰簟鸳鸯锦》词中,也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相见之情:“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阴轻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都是写男女约会之情,只是前者以男子口吻写出,表现的是男人欲见意中人之焦急情态,后者以女人口吻写出,表现的是女子欲与心中人多待一会敢作“一生拼”之无畏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静女其娈(面目较好),贻(赠)我彤管(红管草)。彤管有炜(盛明的样子,有光彩),说怿(说通“悦”,喜悦)女美。”焦急等待中的小伙子,眼前浮现出俩人的甜蜜过往,想起心爱的女孩送给他的彤管,是那样的精美至极,色泽鲜艳,就如同美丽姑娘的容颜,哪里让我放得下手。这是情生人念美至,一切都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宋文学大家欧阳修的《生香子•元夕》词不知是否受到影响,其意蕴竟有相通之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都是对比回忆所见情况,只是前者有欲见而喜、后者有不见而痛之别。

“自牧(野外)归荑(ti,初生的白茅,象征婚婚媾),洵(xun,实在,诚然)美且异(特殊)。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望眼欲穿中,用心的女孩终于从牧野向他匆匆而来,原来女孩子为表达心中的爱意,竟去跋涉远处郊野,为小伙子采得一株荑草送给他。这象征婚媾之物的荑草让他欣喜若狂,认为这株普遍的荑草便有了“洵美且异”,不同凡响,比彤管还要珍贵,终于是有情人牵上手。五代时的昏君李煜,做皇帝不行,却是一位天才的词人,他在《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词中,也有类似的场景:“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姿意怜。”都是男人写女人来见己时的场景,只是前者为光明正大的约会,后者为小周后偷偷地私会,但相爱之心、喜悦之情一致,让人感叹,前者“自牧归荑”,后者“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之别而已,是情之切,爱之深。
银河永恒,鹊桥常搭;《诗经》永存,故事新传。爱情让文字熠熠熠生辉,诗歌让爱情千古传扬。可天上不抵人间,于是有了仙女思凡,才有了《天仙配》之戏上演;古人不差今世,于是有了爱情永恒,才有了《静女》之诗相传。这便是:
七夕为哪般?
天河隔两岸。
一年相思念,
一日鹊桥见。
天不负,
有情人。
今夕是何年?
《静女》古今同。
当下人间爱,
永恒亘古情。
趁今朝,
且珍惜!
(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