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我们《诗词书画群英会》两个群近700人覆盖全国,正在试办微刊。在創办过程中,我们从来稿中读到了一些重量级作家的作品,其中了解到缪荣株老师是江苏省泰州市德才兼备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加拿大和中央省市级多家报刊刊出1000多篇,其中10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家报刊选用(详情见个人简历)。我刊聘他为顾问。他先后为上海、南通及泰州16个作者出版的书写过序。本刊从3月10日起,陆续推介缪先生写的序。
编者 2022.3.10

读《金色情怀》序
缪荣株
李玉林同志是上海市虹口区委原常委宣传部长,50余年的军地生涯中笔耕不辍,先后发表散文、游记、论文、专著等300余万字,出版过10本著作。
《锲而不舍》文中说“上帝把幼小的我们给了父母,把青壮的我们给了部队,到了老年才把我们还给了我们自己。如何度过快乐的晚年?”李玉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给离退休的人们树立了榜样。
李玉林1939年出生在江苏省姜堰区桥头镇,这个镇和全国5A级风景区溱潼湿地毗邻,是个美丽的里下河水乡,历史上文风鼎盛,清朝乾隆年间,出过刘国庆、刘荣庆兄弟两个武状元。
李玉林祖上是书香门第,后来已经然败落。他当过放牛娃,在常州粪船上做过童工,11岁才入学。穷人的孩子懂事早。他读中学时是三好学生、共青团员,17岁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当选上了原泰州市政协委员,省泰州中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扬州工业专科学校(后合并到扬州大学),后来参军。
作者是一位受到老百姓尊重爱戴的我党厅级领导干部,无论在军营还是转业到地方工作,对党对祖国一片赤诚,对事业执著,对人以诚相见,对生活对同志热爱,诗文书画无所不通,对文学尤其酷爱。一言以蔽之,他的人生是金色的人生。
一、一以贯之,酷爱学习。说李玉林是金色的人生,他在军地两个系统的工作成就自不必说,本序只是从他在文学创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作一探索。《金色情怀》一书洋洋洒洒25万言,涉及游记、亲情、演讲、学生时代留痕、军地友人、领导情谊等十个篇章,作者热情洋溢的文字,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风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满布字里行间。作为有一定地位的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不容易,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懈学习提升自己更难能可贵。
作者从学生时代起,就热爱创作诗词,能背诵《唐诗三百首》中的200余篇,《毛主席诗词》37首全部背诵。在作者的《日记》、《工作手册》及书眉的边边角角,记载着56首即兴诗作。
作者订阅了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22份报纸。每次去上海图书馆听报告,他都心急火燎地赶时间争取前排入座,有时能提前两个小时,就是为了听报告时能坐到前排亲近报告人。 作者在多篇叙述和“大家”接触以及和女儿情感、家事时,都浓墨重彩地表达了自己对学习的“痴情”和对大家的敬重。长期的军地生涯养成了“洞景随笔、居情兴笔、事毕动笔、休闲挥笔”的良好习惯。
作者对自己凡事都很讲究,都很认真,对下属也这样,就比方开会,一定要带本子。他走到哪里都是勤看、勤问、勤记,一贯如此,已成习惯。他的许多报告、发言都是即席,有的则是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以此为乐,真正实践了毛泽东同志“不要秘书代劳”的要求。正由于作者毕身勤奋好学,我们在书中读到了鹭岛夏门、大学城集美等多处透出的许多发人深省的人文小插曲,提高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书中如《棕子》、《半月依旧照乾坤》、《我的好锅堂》等散文在《解放日报》、《朝晖》版及泰州家乡报纸杂志网站发表后得到了好评。2018年8月,《我的好锅堂》一文在“姜堰在线”阅读悦听栏目播出,经朗读者邓斌声情并茂的朗诵,感动了无数听众。
二、严以律己、平易近人。读李玉林的书,作为厅级领导干部,自然很有威严、庄重的一面,然而更多的是他不经意地流露出来的一种中国传统文人官员的情怀,多处透出了一种君子气质,广博胸怀,领导风范,长者风度,才子的浪漫情怀,让读者由衷的喜欢。正像他跟我推心置腹说的那样:他“走到哪里能让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一见如故的感觉。
作者的穿戴平时比较讲究仪表,退下来后更注意,认为这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这一方面,他在《风度浅议》一文中作了较详细的叙述。那年,作者回故乡走进我视野的是这样的形象:夏天,上着香港大富豪红色T恤衫,下着熨烫挺刮的白色料裤,脚蹬白色皮鞋,更不用说经理发店设计吹风后发型的“格正”。
作者在《送别》一文中也这样白描自己的形象。也许由于同乡的关系,看到一个走进大上海的苏北人的美姿,心里升腾起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从书的开头的《老年惜情》15篇可以看出,作者接触到的都是活跃在上海市区两级上层的领导人物,为这样的作者写序,开始我感到不般配,自觉肩上担子不轻,心想婉拒。但是我读着读着《金色情怀》,那些亲民爱民,那些平易近人,那些热爱生活,那些爱文学爱山水的文字诱惑,尤其是作者在敬献我军九十华诞《老兵的敬礼》豪情迸发的诗句:“只要听到召唤,我愿白发血染战旗”又深深地震撼了我,一个铁骨铮铮,满腔热血的耄耋老人的形象突屹立在我面前,让我倍感亲切,于是有无数感动的心语自然而然地蹦出笔端。
我和李玉林的交往始于2010年底,当时我受市委书记王仁政的委托,主编《姜堰名人》,意在收集从1921年以来姜堰方方面面的名人,着力打造一本弘扬姜堰人文精神的书。我寄他《给姜堰籍名人的一封公开信》,那封信中要求名人结合自己人生实践写一篇《人生感悟》。他在接到公开信的第一时间心领神会,按要求寄来了他发自内心感人肺腑的范文式的《故土伟大》一文,支持家乡编写《姜堰名人》。后来区政府举行该书首发式,他因高龄又逢暑日夏天,没有能参加,但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书面发言,我们安排人在会上代读,与会者深受感动。为了支持主编,他还特地给我汇来了1000元表示心意,我诚谢原款退回。
后来,他从2018年《中国报告文学》得知:“从2000年起,缪荣株集中精力,花十年功夫,自费10多万元,收集、采访、整理胡氏家族前后134年的人文历史资料100万字,编书4本。妻陪夫前往安徽、海安、东台、泰州等地采访调查。有关行家称他做的这项工作是'泰州领袖文化寻访的开天辟地之人。
李玉林在跟我多次通话中盛赞胡氏家族纪实文学的意义,传承地方人文历史价值及发展泰州旅游经济的贡献。自此,他一直关注该书境内外报刊登载及写作和出版联系的情况。这对我鼓舞很大。从此,他在我心中成了可敬可爱的大哥。
三、重情重义,人间大爱。这爱是对党对祖国的大爱,也是对同志战友父母兄弟姐妹之爱,这爱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的。我在读《金色情怀》第二篇《青年拾遗》时,禁不住佩服作者真是个有情人有心人,居然把中学时代老师和同学的临别赠言保存65年完好至今。我们从留言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他小小年纪和老师同学亲密关系和远大抱负。
他在得知母亲病危后,从上海军营赶到家中,“扑通”一声跪在床前。在开篇《老年情惜》15篇中,和李玉林一起工作或为他的领导的那些笔墨中,纸短情长,都留下了珍贵的难忘的回忆。在领导岗位上,李玉林对下属对群众更是关怀倍至,体贴入微。仅据1988——1993年统计,他找干部谈心700余人次,家访100多户。干部家庭的酸甜苦辣摸得很清楚。有一位家住浦东的干部上班路上要花费3个多小时,多有不便。他到浦东访问了这位干部的家,又多次联系,把他的住房由浦东调到了浦西。他为了抢救部下的生命,顶着被人骂不排队抢先购买救命药,部下写出了《黄泉路上一百步》的文章感谢他。
四、强烈的事业心。李玉林转业到虹口区工商局后,为了及早熟悉工商业务知识,变外行为内行,花半年时间,研读了工商管理方面业务教材书籍16本300多万字。这样他就有资本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为全区厂长、经理、法人代表和工商干部授课30余次,在《中国监察》、《上海纪检》《财经研究》、《上海大学学报》、《党政论坛》等杂志发表了20余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作者在任虹口区委宣传部长期间,创建了《虹口报》和虹口广播电台。在退休后,《虹口报》办报十周年期间,听说要停办《虹口报》,他拿着自己写的纪念文章《十载春秋风雨路,岁月盈情乐华章》,找到时任区长:“程光同志说:“听说你要把《虹口报》砍掉,我这个创始人还活着!”程光连忙说:“没有,没有,还没有研究。”后来《虹口报》保留下来办得更出色,上海有四个区也先后办起了报纸。
读至此,满心的体会都要溢出来了。李玉林虽不是我的上司,不,我跟他相差好几级呢。但是他是我心仪的领导、师长、朋友,我们的领导干部班子能有李玉林这样的人,我们的事业定会更兴旺,中国梦定会早日实现。我能全面系统地读他的书稿,着实是一种幸运,一种天赐良机,一种幸福的享受。因此我愿将读书稿的感想写下来姑且算作序吧!


序作者缪荣株老师和作者李玉林(原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长)拜谒胡锦涛父母墓。



作者简介
缪荣株,男,1944年1月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人,1968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姜堰区作协副主席。主编《泰县金融志》《姜堰名人》,分别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报告文学》《中华散文》《雨花》《福建文学》《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央、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0多篇,多篇获全国、省市奖,30多篇作品被《散文选刊》《今日文摘》《小说精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民间故事选刊》等入选。出版小说集、散文集5本。2020年第四期《今古传奇》,2020年6月中国作家网发表长篇小说《银行风云》。此外,60万字纪实文学《胡锦涛和姜堰》,主要叙述高祖胡沇源13岁 在清·道光年间(1833)到苏北东台茶叶店学徒,一直写到胡锦涛中学毕业,其间126年的家族史。纪实文学从2018年1月27日每周五在加拿大多伦多《大中报》读书栏目发表,至2021年底,已发20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