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之轻》女性艺术对话成功举办
作者|艾琳(澳大利亚)

2022国际妇女节之际,艺术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悉尼Duckrabbit 画廊成功举办。 艺术展出了三位女性艺术家Wendy Cohen (温迪·科恩)、Joanna Cole (乔安娜·科尔)和 India Colin(茵迪亚·科林)的作品,并盛邀华裔诗人、当代艺术家艾琳(Aileen Moka)做客艺术对话,就人类生存、女性生存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艺术对话由策展人、艺术家James Varley Ross(詹姆斯·瓦利·罗斯)主持。

主题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灵感来源Milan Kundera(米兰昆·德拉)1982 年的小说和1988 年由Phillip Kauffman(菲利普·考夫曼)和Daniel Day Lewis(丹尼尔·戴·刘易斯)执导的电影《布拉格之恋》。每一位艺术家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探讨了尼采的永恒轮回和生存状况。

艺术对话由参展艺术作品陆续展开,来自昆士兰北部的艺术家India Colin(茵迪亚·科林)创作的肖像成为本次展览的亮点。每一幅肖像都是艺术家不同阶段的情绪映射,观众可以从肖像的结构与笔触体会到艺术家深刻的思考。坦率是她的作品最直击人心的艺术展现,诗意的阐述了人类的脆弱,正如他在艺术对话中提到的:“或许人们不愿看到深藏的黑暗,但黑暗却真实存在,艺术语言真实的表达使深层的女性力量更具感染力。”

毕业于悉尼国立艺术学院的悉尼艺术家Wendy Cohen (温迪·科恩)曾多次受邀悉尼、罗马、伦敦各大艺术展,其作品参展纽约艺术博览会、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她的艺术实践专注于颜色、形状、线条和形式与城市和自然环境的联系。正如温迪的诗句所表达的“景观是人类存在的序言,每一景都是脆弱,而脆弱又蕴含着灵魂的启示”。 绘画与诗歌用不同的载体存储着人类的共同记忆,无论悲喜。 艺术对话现场,乔安娜与艾琳(Aileen Moka)分别用中英文朗诵了艾琳的诗句《漫舞人间》(Let’sDance Through This Secular World)用以致意人类真实的存在。

参展艺术家对于色彩的运用各有千秋,但对于寓意着快乐、柔软、希望和治愈的粉红色都情有独钟。艾琳作为粉红十月的公益大使提及了乳腺癌患者及家庭的生存状况, 同时感叹艺术家们长期为乳腺癌宣传的付出的艺术品格为色彩注入的人文力量。同时艾琳分享了最新的作品“囚·变”系列,应和了本次艺术展的主题为人类的生存现状省思、探讨、改变。

Duckrabbit画廊负责人Katerina Penko (卡特琳娜·彭科)接受采访时表示,参展艺术家和嘉宾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温迪来自南非、乔安娜生长于悉尼、茵迪亚出生于加拿大、艾琳则来自中国。国际妇女节期间在悉尼艺术文化城区Redfern举办这样多元文化的艺术活动,正是后疫情时代女性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澳大利亚艺术包容性的注解。 卡特琳娜介绍了凝聚多元艺术社区的艺术画廊Duckrabbit 由澳大利亚著名艺术家Hugh Ramage创办,在过去的七年间举办了七十余场艺术展, 参展艺术家年龄跨度从17岁到85岁不等,艺术形式涉猎绘画、雕塑、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生动的艺术对话使得艺术家和艺术社区产生了深刻的链接, 这样的链接让作品、艺术家、藏家、观众有了专属的美好记忆, 正是这种记忆让人们的共生关系有了诗意的体验。卡特琳娜一再感谢所有艺术家与嘉宾对艺术对话的支持与参与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作者:艾琳 (澳大利亚)
华裔诗人、策展人、专栏作家
新南威尔士大学艺术与设计系 策划与文化领导学研究生
中国诗歌学会首位海外华裔会员
2020 上海国际青少年诗书画大赛 现代诗评委会主席
澳大利亚作家协会Australian Society of Authors(ASA) 会员
著有《Iris Lovers》《鸢尾的情绪》《艾的绪语》诗文专辑, 《鸢尾的情绪》《鸢尾的旅行》《鸢之花》系列诗歌分享会。《陪孩子写一首诗》《给孩子们的诗》《山水之恋》《有没有一首歌》系列讲座主讲人、主题活动策划人。

支持媒体: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艾琳女士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