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桂飘香,自由撰稿人,作家,曾出版过诗集、接受过央视采访手工艺品制作。
江南雨
文/丹桂飘香
一面面粉墙
是小雨的画板
挥毫,描绘水墨江南
一畦畦田地
是小雨的乐园
唤幼苗托举起颗颗晶珠
映照秀丽江南
船娘的小调刚被雨润过
似一串银铃穿过桥洞
伴着橹声飘远
对《江南雨》可以从两个方向来思考
今音(雍赓)评论:
一个文学的规定是人为制定的;另一个文学的自然现象是指规定以外的客观存在。为此,要学能够找到符合我们自己的的审美方法与方式。纵观网络与纸媒,发现专业作家为啥要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自己,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审美观。我们业余作家也是这样,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形式来推广自己的审美观,比如这首《江南雨》这时候确定合适为关键。
首先这首诗歌解决了一个写什么样的诗歌的问题。其次,得到认同。比如,能够为这首诗歌写点评就是一种得到认同的方式。如,认同写作的技术。围绕这个,专业作家和业余作家的考量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专业的有自己固定的一套标准,因为他们是以此谋生的。而业余则是为了娱乐和兴趣,尤其是对退了休的老年作家来讲,写作纯属就是为了健康而写,并不是为了名利在写。
像这样的认识,一旦确立之后,会发现这首诗歌的技术层面上的元素,都包含在这首诗歌的段落与行间。而对作者来讲,合适就是好。在互相交流的时候,也要选择有这样意识的人在一起交流,会减少很多障碍,因为合适,作为交流的等级和平台选择,更加有利于身心健康,这是写作的本、也是根。
一个人过多的艺术培养,会忽视另一个领域里的知识正常获得。对老年作家无所谓了。而对年轻人来说,脱离行业的谋生能力培养,绝对不是文学一家。当你看透了诗歌的结构,就会轻易掌握它和驾驭它。比如《江南雨》“一面面粉墙”、“一畦畦田地”、“一串银铃”等,一触即分,分“小雨”、分“小调”、分“橹声”。

策划:关敏仪
主编:然空
审稿:萧潇
顾问:秋秋 胡晶清
点评:今音(雍赓)
2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