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海洪,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出版十余部长篇小说,是浦东新区长篇小说创作“三驾马车”之一。
见证和演绎
几年前,发现墙角和地面交界处,有一株硬杆野草,地面有一片苔藓。几年不绝,有感,写小诗。
墙脚隙缝一株无名草
地面上一片苔藓众群
冬天,苔藓没了踪影
小草,仍然顽强生成
寒风霜雪中簌簌发抖
仍使劲地挣扎着坚挺
春风呼唤来绵绵细雨
淅沥沥洒在地面墙缝
苔藓伸出淡绿的小手
慢慢地将绿颜色加深
伸出米粒还小的白花
仰起美丽细小的脖颈
望了草哥哥一遍一遍
眼睛里全是脉脉情深
无名草忍不住俯下身
抱住苔藓妹亲了又亲
雨季,无名草锁住水分
把根须扎到墙基土层
让水滋润了细胞全身
苔藓此时却异常活跃
很快蔓延包围了草根
抬头倾诉着爱意殷殷
夏天,无名草紧缩叶片
不让水分蒸发殆尽
凌晨,挤出一点点水珠
抖动叶子散落地坪
让干涸的苔藓等待
雨水来,小生命能还魂
酷暑一月无雨,苔藓干枯
眼见如绒纤叶纷飞频频
无名草垂下头祈祷上苍
又绝望又希望万物生成
无名草虔诚感动春雨又降
草根处一粒二粒苔藓发萌
不久,一片绿色朵朵白云
这里,又开始了爱的歌吟
年复一年,在一个角落
两种绿物在寂寞中长生
叙说和自然抗争的艰辛
将生命极致的伟大见证
演绎着世界上非凡爱情
淋漓尽致震撼人的心灵
今音(雍赓)评论:
借互联网学习方式要比老师教的提升得快
《见证与演绎》这首诗歌也可以从什么是文学功底这个方面去理解。比如,首先见证自身的审美观意识究竟有多少。其次,文学知识究竟是越多越好,还是够用就行。从人的有限的生命角度去理解学而无止境这句话不一定适合老年作家的状况;知识越多越好也不一定对,够用就行。
就这首诗歌的文学功底而言,说明作者头脑里有文学就可以称之为功底。很多没有受过正规文学教育和专业训练的,他们的文学都很棒。文学和受过正规教育的没多大关系。为啥受过正规教育的这么多人而文学素养却低下?
比如这首诗,你看懂了,说明你有本能的审美观意识反映。有些诗歌你不愿意看,也是因为不符合你的审美感。对一首诗歌如何鉴别,听自己的。不能听别人的,甚至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用别人的审美观去写别人的东西。这首诗歌是作者从爱好出发而创作出来的,就像“几年前,发现墙角和地面交界处……”这就是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就发现不了;这也是作者的文学和文学功底所显。

策划:关敏仪
主编:然空
审稿:萧潇
顾问:秋秋 胡晶清
点评:今音(雍赓)
202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