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相法,曾任解放军某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解放军济南老战士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兼《金秋诗刊》副主编,香港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兼香港诗词学会论坛副站长、《香港诗词》副主编、《香江诗潮》《香江诗评》《中华古韵》执行主编,《漱玉》名誉主编兼特邀编审、《中华女子诗词》《中华女子楹联》《中华女子散曲》主编,《中华诗人》副主编。出版了诗词曲联集《绿洲心路》《南窗风影》、军旅纪实文学《人生警戒线》《与官兵说法》等著作。

无悔的付出
作者:夏爱菊
耕耘收获在诗乡,夜半常陪明月光。
漱玉十年流水阔,丛书六卷梦花香。
甘于作嫁当公仆,乐也传薪辑锦章。
为了中华诸姐妹,劳心洒汗又何妨。
【评】该诗是在《漱玉》女子诗刊创刊十周年之际,诗人写的感悟。十年前,她组建了女子诗社并创刊了《漱玉》。十年,在人生历史上是一个不短的经历。用十年热衷于做好自己喜欢的一件事,而且是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的确是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耕耘”就是付出;“收获”就是获得;“诗乡”指所在的领域,也可谓“事”。接下来,“夜半陪明月光”写付出;“丛书六卷”写收获。文化“传薪”就是所做之事,脉络清晰。从时间的伸延上着笔,从“劳心洒汗”处蓄势,最后以“甘于作嫁当公仆”来凸现主题,将“无悔的付出”融进字里行间,可见作者构思之匠心和用词之精妙,让我们读出了诗人的追求和人格魅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军 营
作者:张晓虹
漫栽清韵到营门,青玉案敲军旅魂。
摇落光阴皆是梦,一肩星火待谁温。
【评】该诗在写法上很别致。“军营”是具体的,不写军营的地点,不写到达军营的时间,而先写到军营的目的:到此来寻“军旅魂”,这是突出一个“情”字。时光被“摇落”,恍若一瞬,过去了的一切都是梦。这梦,是模糊还是清晰?是片段还是连续?是失落还是奋发?也许都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军旅魂”,她是注入军人血液里的精神。这个人生曾入住过的军营以及激励过自己的军魂,将刻在记忆版上,随“温”随新。

致战友
作者:高景芳
岁月如刀过有痕,军营淬火似留温。
青葱树老枝犹健,娇艳花残韵尚存。
不再疆场拼虎胆,常居山野伴松魂。
暮年频得惠风顾,梦里依稀守国门。
【评】战友,是一个很特殊的称谓,通常是指在军队同一单位同一时期服役的人,其含义就是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甚至死在一起。战友在一起的岁月,在人的一生中会留下“如刀”刻般深刻的印记,因为在“军营”里曾经共同“淬火”、锻造过。尽管那段火热的时光已经过去,但那“不再疆场拼虎胆”的印记总会常常浮起,会有思念,会有温情,会有留恋,以致意气犹壮、豪情满怀。从时间来说,这是诗人的过去和现在;从情感上来说,也是“战友”们共有的情怀。这首诗的构思特点是我与他人合写,我即是他,他即是我,全在一个“情”字贯穿,所以深刻、感人。

红军的扁担
作者:周立军
红米南瓜担两筐,黄洋界下走羊肠。
不弯岁月是腰板,扛起青山一道梁。
【评】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一群来自农村、工厂的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改变人吃人的黑暗社会,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聚到了一起,这就是红军。他们手握大刀长矛,肩担“红米”“南瓜”一路走来。这就是初心,这根“扁担”就是历史的见证。该诗在写作手法上,从“扁担”着眼,写出了革命初始及其发展这个厚重的主题,可谓以小见大;在语言运用上,力求简约、集中,且明白易懂,有较强的表现力;在修辞上运用比喻等方法,增强了艺术效果。

浣溪沙•乡村新春
作者:丁翠华
寂静竹林沐彩霞,朦胧田野着清纱。清幽篱畔见梅花。 春节拜年温好酒,故人来院品新茶。畅谈远景乐农家。
【评】该词一上来就写乡村新春之景:竹林、彩霞、田野、篱笆、梅花,着色明丽,基调清新,呈现出和平、宁静、温暖的气象。下片写事抒情。“春节”写时;“人来”“拜年”叙事;“畅谈”“乐”说情,一派祥和、自然、畅适的情调。小词结构严谨,写景中已透出诗人喜悦的心境。上下片匀贴协调,所谓情景交融,于此可见。

题盆景松
作者:韩倚云
欲近高台须自残,腰身从此总弯弯。
成材也想南山上,风雪磨成不老颜。
【评】盆景松,是供人观赏的。小诗借此生发,用短短28个字,意图诠释深刻的含义。咏物诗通常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投射,体现出作者的价值趋向。作为一棵松树,是供人观赏,充分展现自己的姿态有价值?还是在自然环境中自由地生长成材有价值?当然,都需要付出代价:前者需要“自残”挺拔的身姿,造成弯腰曲体,后者要经“风雪”磨练。不同观念的人,会有不同的取舍。小诗写得清新活泼,自然流畅,寓意深刻。面对如此“盆景松”,我们会怎么想呢?也许,这就是此诗的妙处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