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余秀华该写反战诗吗?
●文/钟灵

近几日,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文学艺术家们关于反战与人性关怀的作品慢慢多了起来,湖北女诗人余秀华的一首反战诗,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很多人认为余秀华不懂政治和战争,弄不清状况,胡乱发声,也有人力挺。

余秀华一向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她从来不怕别人怼骂,甚至认为她和别人怼得越凶,骂得越厉害,就越红。她以自己一贯的作风,把批评她骂她的人,一个个怼骂了回去,她的主要看法是:“我不懂政治,我只关心人类”“我说了我想说的,你管得着吗?”之类,看得出,她不明白,同样是中国人,在看待俄乌战争这件事上,人们为什么会站在对立面上。

我注意看了下我的微信朋友圈,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我朋友圈的文学艺术家们,大多反战情绪比较浓厚;而其他人则相反,而且,谁要有不同看法,他就跟谁急。
诚然,如我上一篇时评所述,在战争的不同时期,人们对战争的看法不同:战争一开始,大家拍手叫好,因为俄罗斯出了一口恶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注意到了乌克兰民众的痛苦和俄罗斯骑虎难下的境况,转而开始有了反战情绪。
以上,只是人们认识不同的一个原因。现在,我想说清另外一个原因。

我们先从战争文学说起。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写战争的不少,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写本国的卫国战争。在这类作品中,作家大多塑造了自己心目中不屈不挠的英雄人物形象,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世界文学宝库中,这类作品比较少。另一类作品,无论战争是否正义,都表达了强烈的厌战思想。

比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作品的基本主题是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苦难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他认为,受到战争迫害的也不只是主人公安德烈,而是千百万劳动人民。
同样时代背景下,还有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半自传体小说《永别了,武器》,小说写了一个美国士兵在意大利作战的故事,批判了战争的荒谬、虚无和非理性。他写道: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物。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就地掩埋。

又如德裔美籍小说家雷马克的小说《西线无战事》中,“我们”是一群19岁的青年,他们受到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鼓动,热血沸腾地奔赴前线。雷马克以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刻画了这群青年从向往战争到被战争毁灭的过程,展现了弱小个体被战争机器无情碾压的骇人场景,深刻反思了一战给人类带来的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

看来,世界文学宝库中,作家渴望和平的反战思想是主流。那么,面对侵略,难道我们要乞求和平吗?非也。
因为文学和政治,本来就是两回事。在一战后,人们对文学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逐渐形成共识:文学艺术家应该既是爱国者也是世界公民,既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人类共同价值的捍卫者。他们不应和战争贩子、狂热好战者同流合污,无论经历何种坎坷与挫折,文学艺术永远也不应背离自由、民主、平等、和平、正文、良知、人道这些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伟大传统。

反观那些狭隘的民族主义作家的作品,他们会把个体生命的牺牲,溶入到集体或国家的利益中去,在他们的作品中,英雄不会轻易死去,非死不可的时候,作者会用更大的胜利去冲淡它的悲剧气氛。他们鲜有对英雄之外的大量普通个体命运和生命价值的关怀,回避战争中大量存在的暴力、血腥场面。
看待文学作品,就应该从文学的角度看,而不是政治角度。这样看来,余秀华作为一个诗人,此时,她写反战诗是她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学艺术家的体现,因为她不应只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她更应该是一个世界公民,应该具有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这样看来,我应该为余秀华的反战诗点赞。

而我们其他人,站在政治的立场上,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看待这件事,自然和文学艺术家结果不同。
既然大家各有各的道理,并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那么,同样是中国人,就不要因为看法不同,就挖苦、讽刺或者谩骂别人,而应该增长见识,试着从他人角度思考一下问题,增进了解,达成共识,最起码,也要相互包容,再怎么说,也是“人民内部矛盾”。

那么,是否有人会因此生疑:文学艺术家到底爱不爱国呢?我觉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作为一个公民,他们可能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但作为一个作家,他们不应该宣扬战争、赞美战争。
最后,再澄清一下问题,有人质疑,战争是残酷的,面对战争,文学有什么用?是的,文学不能影响战争的进程,但可以抚慰心灵、鼓舞士气。就像在疫情期间,文学的诗意表达一样。在人类命运的关键时期,文学艺术不该缺度,也不能缺席。虽然他们的作品,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他努力了,发声了,那么,他的责任和使命也就完成了。
好了,问题说清了,大家没必要再吵了,都洗洗睡吧。

附:◆祷 告 辞
●文/余秀华
我乞求诗歌能够阻挡一辆坦克
蓄满眼泪的诗歌阻挡的多一些
我乞求鲜花能够对抗子弹
一把康乃馨能够安慰一位母亲
我乞求阳光照在每一个人身上
让一些人从防空洞走出来
去触摸已经伤痕累累但还在努力绽开的春天
我乞求告别没有生离死别的哀伤
去触碰自由的喜悦
我乞求那些孩子,那些孩子啊
能够跑到街上
我乞求和平!
我乞求那些手拿刺刀的敌对者
告诉对方,他们各自母亲的名字
妻子的名字,孩子的名字
我乞求每一个发起侵略战争者
珍惜自己的名誉
每一个战士的生命
珍惜每一个平民的生命
我乞求在已经多灾多难的地球上
阳光普照
没有比战争更邪恶的事情
没有比战争更低级的侵略
我乞求和平!
……

下面是读者的评论和余秀华的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