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工与大学教授
陈定方
工厂的学徒工与大学的教授,似乎没有关系。我当学徒工时和教授同工班,他带领我们几个学徒工搞技术革新,但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是北京铁道学院的教授。因为他每天穿着和其他师傅一样的工作服,看不岀和其他师傅有多大区别。只觉得段师傅(教授姓段名自力),比较文静,说话文绉绉的,我们喊他段师傅。在工厂,岁数比你大的,早你一天进厂的人都要喊师傅,就象学校见人喊老师一样。
当时我们机务段还在筹备建设中,检修车间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段师傅带领我们几个学徒工制作了一台小型天车,用于蒸汽机车主传动杆(行话叫摇杆、连杆)的修复工作。一根摇杆重达800多斤,人是搬不动的,只有通过天车起吊送上检修工作台。段师傅先绘制了图纸,有平面图、剖面(视)图好多张,我们刚参加工作不久,看不懂图纸。段师傅就一点一点教我们看图纸,还告诉我们学会看图纸的重要性,他说看不懂图纸你就不知道怎么施工,从何处着手。你们还年轻,不仅要学会看图纸,今后还要学会制图,多学习点知识对你们有好处。我们当时也没往心里去,觉得制图是工程师们的事,我们工人没必要学。
在段师傅的带领下,我们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了主体工程,经过调试、改进后交付投入使用。后来我从事了一段时间摇、连杆修复工作,笨重的摇、连杆根本搬不动。是我亲自参与制作的小天车帮了我的大忙。上下压套机工作台都是用小天车吊上吊下,在空中行走,修好后用专用车送到火车头附近,由专门人员负责安装。我在使用中才真正体会到了小天车实用价值。
后来段师傅又带领我们搞了一些小改小革,制作的一批实用工具,比如专用小推车,专用小平台等等。当时就感觉段师有两下子,经他绘图我们参与制作的小型工具在实际工作发挥大作用。段师傅大约在我们工班呆了大半年。
有一天刚上班不久,一个身穿深灰色风衣,头戴礼帽,戴金絲边眼镜,穿着黑色皮鞋,手杵拐杖的中年男子向我们工班走来,待他走近时,我们当时都惊呆了,原来是我们的段师傅。我第一次真正见到了教授的风采,那个派头,那个气质没得说。他告诉我们是来辞行的,学院已通知他返校工作。他是北京铁道学院教授是在和他工作一段时间后听其他师傅说的,说他是北京下来劳动锻炼的。当时对教授也没什么概念,不仅没见过,听都很少听说,以为和我们小学老师差不多,这次算开眼界了。段教授回学院后我们再也没见过他。他的音容笑貌,他穿帆布工作服和穿教授服的形象经常在脑海里闪现。一幌50年过去了,如果段教授健在的话,应该是近百岁的老人了。
每当回想起和教授共事的点点滴滴,心里总是充满骄傲,我19岁时跟教授一起工作过,何等荣光。教授当时跟我们说:“不仅要学会看图纸,还要学会制图,多学知识有好处”的教导时常在耳边回响。一直鼓舞我在实践中学习。我参加工作时只有小学文化,工作后脱产上过中专,在中央党校函授经济专业学习三年,获得大专文凭,后来成为我们铁路分局办公室秘书。这与段教授当年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2022.3.1写于宜昌
作者简介:陈定方 铁路退休员工,中共党员。湖北荆州人,爱好文学和音乐。近期在《江陵文学》《南国文学》《作家美文》《今日头条》发表作品十余篇。
